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201939724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 作者: 日期:11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讲话今天,我们对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线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隆重表彰,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目的就是要集中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的积极进步、充分体现市委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决心。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特别是常年奋战在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志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孕育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

2、一”等灿烂丰富的生态文化。我国古代专门为管理山林川泽而建立的“虞衡制度”,传承数千年,一直延续到清代,对中国乃至世界自然资源管理都做出了制度性贡献。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世界“双遗产”,我们自古以来就是绿水青山,也不乏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时光回溯,“蒲公逐鹿”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寂顽和尚、别

3、传禅师据佛家经典、“念一字经种一棵树”成就名满天下的布金林、古德林,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反映出古人朴素的自然生态观;45年前,“万人齐战工农兵水库”的壮举极大改善了“有山无水”的状况,如今,我们正加快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进入新时代,市委先后作出“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等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9月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新时期“137”发展总体思路,把“绿水青山典范城市”作为全市发展总体定位,把“生态立市”置于三大发展战略之首。两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绿水青山

4、典范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本底更加扎实我们坚决担负起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历史重任,正视老问题、直面新矛盾,齐心下深水、啃硬骨,破坚冰、克难关。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累计投入近*亿元,城市雨污分流整改销号,“大棚房”碰硬整治,盼望几十年的“引青进峨”工程建成供水,季节性断流成为历史;景区4500余名原住民生态搬迁下山,生态承载力有效提升,干成了一系列过去想干但没干成的大事难事。2019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3.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12条主要河流*个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标准,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愁再度重现。“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支撑更加有力我们毫不动

5、摇推进绿色发展,壮士断腕、轻装上阵,加快去产能、提质效,持续调结构、促转型,引导退出落后产能,整治“散乱污”企业;绿色建材、食品饮料“双百亿集群”茁壮成长,一批转型项目渐次落地,一桶水、一瓶酒、一杯茶、一根针等“九个一”现代产业枝繁叶茂。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轻重工业比持续优化为68:32,初步构建起与“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步增至78.5、全省排位上升至第*名,走出了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先后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天府旅游名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市、乡村振兴先进县、促

6、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市等殊荣,近期更有望捧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一最高“绿色奖杯”。“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奉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走进群众”专项行动、城市“双创”、“环保曝光台”“心连心热线”等平台载体,解决群众反映环境问题上千件,办好了一件件护生态、促宜居、得人心的实事好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绿色成为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在此过程中,“五大班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化、信念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全市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参与度、期待值持续高涨,全民动员争当环保卫士;每年近两千万慕名而来

7、的中外游客,对绿水青山流连忘返,争相拍照打卡,美景也在有口皆碑中传遍中国、走向世界。实践已充分证明,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方向是正确的,“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三大战略是科学的,“环境提升、走进群众”等七大专项行动是有效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总体上的持续好转。但也要看到,打好“生态本底”是健康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这是党中央部署的政治任务,也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不进则退的关键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优美生态环境的供给侧。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同志们!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

8、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认真加以总结,用以指导实践,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背景下,在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时代征程中,奋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此,我们要牢记“六个根本”、争做“六个典范”。一、以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引,争做“笃行者”的典范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历经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正是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才能广泛汇聚智慧力量,承上启下、谋远谋实,“137”发展总体思路才能风来帆速、水到渠成。毛泽东同志讲“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市委“137”发展总体思路

9、实施两年来,成效明显。但“实践出真知,妙理贵躬行”,仍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完善。全市上下必须持续深入学习、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要时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心中的“国之大者”,不忘省委彭清华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殷殷嘱托,坚定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真正把“生态”抓成“文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这片绿氤千年的土地青春

10、永驻、永葆生机。二、以敢于斗争为根本精神,争做“革命者”的典范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当前生态环保领域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环境问题、形成了较重历史欠账,治理时间长、牵涉范围广,极大考验政治智慧和政治定力。面对沉疴痼疾,我们每犹豫一寸、问题就会多积一尺,非斗争无以破局、非斗争无以成事。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着力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牺牲点指标也不牺牲环境,牺牲点眼前也不牺牲未来,决不因多年积累的问题而推责,不因涉及复杂利益而回避,不因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付出一定代价而退缩,不因需要较长时间治理方

11、能见效而延缓。要突出斗争重点。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扎实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打好污水、面源污染、超排乱放、臭氧管控、人居环境等几场标志性战役。特别要统筹城乡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建设,深化拓展“四大生态工程”,生态补水上,用好“引青进峨”、推进“引大进峨”,着力抓好城市补水、湿地储水、高效用水;生态搬迁上,有序引导群众从景区到城区、从山上到山下;生态植绿上,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地覆土复绿、闲置撂荒地复栽复种、工矿废弃地高效利用、交通关键点增绿添彩;生态保护上,加快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固废综合利用等,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要讲究斗争艺术。坚持综合

12、施策、多管齐下,既要充分运用行政管理、公益诉讼、大数据监控等方式手段,也要善于从群众工作角度,积极争取当事人理解支持,最大限度减少工作阻力,促进问题有效解决。三、以绿色发展为根本路径,争做“先行者”的典范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实践,“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说不通、行不通已成为一致共识,惟有从粗放式生态索取向精细化生态经营转变才可持续、才有未来。要瞄准主攻方向。紧抓“西部大开发3.0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战略机遇,以文化旅游、康养医美为核心,大力发展赛事演艺、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绿色

13、、低碳、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为抓“六稳”促“六保”提供有力支撑,乘势而上抢占未来发展战略高地。要持续招大引强。牢牢牵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全力以赴做好“投资唱主角”这篇大文章,围绕“九个一”现代产业体系,招商选资、招大引强、集群强链,持续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为县域经济装上强劲发动机。常态化做好项目储备,全力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特别要围绕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包装项目、筹措资金。要推进绿色转型。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倒逼作用,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导传统产业技改增效、超净排放。鼓励国企民企携手并进,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化进程

14、,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研发、绿色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生产全过程绿色发展水平。四、以制度法治为根本基石,争做“奉法者”的典范法者,治之端也。生态文明既有“红线”又有“底线”,没有“擦边球”可言,“永远在路上”。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机制不健全、执法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要完善工作格局。围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尤其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抓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15、,引导企业从“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要推动规划先行。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理念,紧抓“十四五”规划编制窗口期,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揽,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规划执法,保障制度落实,加快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抓到底。要营造法治氛围。以学习贯彻“宪法”“民法典”“环保法”以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为载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法治内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稳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违法成本,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和执法守护“绿水青山”。五、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力量,争做“为民者”的典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创造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