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01911940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第一节 小流域水文计算概要 第二节 暴雨推理法 第三节 径流形成法 第四节 形态调查法 第五节 直接类比法 第六节 特殊情况水文计算方法比较、校核,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第一节 小流域水文计算概要 小流域:指汇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 一、特征: 1 洪水暴涨暴落; 2 缺少观测资料; 3 流量小,历时短; 4 暴雨是形成洪峰流量的主要原因。 汇水面积小,洪峰流量淹没范围小,洪水历时短,没有水文观测资料,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于全国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暴雨推理法、径流形成法、形态调查法、直接类比法以及暴雨推理法。,二、水文计算方法简介,1、有流

2、量观测资料 2、无流量观测资料 1)由历史洪水位推算设计流量: 形态调查法 直接类比法 2)由暴雨成因的原理推算设计流量 暴雨推理法 径流形成法,第二节 暴雨推理法,一、原理及步骤 1. 原理 成因分析与经验推断相结合,从实测暴雨资料入手,应用地区综合分析方法来分析暴雨资料和地区特征关系,间接地求设计流量。 假定暴雨 与 洪峰流量 的 频率 相同。,影响因数: 雨力(暴雨强度mm/h)对应一定的频率 汇水区面积 汇流时间(主河沟长度,主河沟坡度) 损失参数(mm/h)(地理位置、土壤植被类型),2 .步骤 1)由地理位置查频率为p的雨力SP (mm/h) (图4-2-图4-4,每个省都有雨力等

3、值线图) 2)确定汇水区面积、主河沟长度、主河沟坡度 3)计算损失参数 和 汇流时间 4)求设计流量,3 . 汇水区面积、主河沟长度、主河沟坡度,1) 汇水区面积 (1)利用150000地形图求算 (2)实测 (3)实测与估算相结合的方法 假定汇水区面积为矩形,在汇水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河沟平均横断面 和 纵断面。 实测平均断面宽度B和平均长度L ,,2)主河沟平均坡度(确定地貌系数 )附表1-5 (1)当有地形图可利用时 根据等高地形图 作出构造物至分分水岭沿河沟的纵断面图,然后依其 等面积切割 的坡度即主河沟平均坡度 。 (2)当无地形图可利用时 当主河沟长度大于500米,以河沟形成处

4、与桥涵处高差除以其水平距离。,二、计算公式1 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推理公式,汇流时间 北方: 南方:,暴雨递减系数n :附图4-5,附表11 注: 1小时,用n1 = 16小时,用n2 = 624小时,用n3,损失参数 : (mm/h),北方 南方:,K1、K2 附表1-3,附表1-3,经验公式,地貌系数,m, 2,附表1-5; 系数指数C ,3 ,附表1-6 ,由桥涵位置、地形、主河沟坡度决定。,例,甘肃某公路的石沟桥,石沟属黄河流域关川河支流,汇水面积A=89km2,主河沟长L=21.32km,主河沟平均坡度IZ=16,为沙砾夹卵石,两岸为粉质垩粘土,地表为黄土河床,划为类土,地处丘陵区,该小

5、桥无实测流量资料,用暴雨推理公式和经验公式推求QP=2%=?,要点: 1)甘肃(由所处位置查各省雨力等值线图,SP=2%=?) 2)汇流时间的计算系数K、分区:北方,附表1-4甘肃丘陵区 3)暴雨递减系数n,分区见图4-5(经纬度?),为,或附表1-1 4)求雨损,土壤植被分类:按附表1-2分类? 经验公式中:地貌系数 计算系数分区,附表1-5甘肃丘陵区,不同表格中分区的意义不同: 1、汇流时间的系数k指数分区、:地理位置与地形;附表1-4,甘丘陵 类。 2、暴雨递减系数 n 的分级:图4-5桥涵处经纬度定; 3、损失参数中地表土壤植被分级:附表1-2、例题中为已知。,要点: 1)甘肃(由所处

6、位置查各省雨力等值线图,图4-3中2%的 SP=45mm/h,书中图小,看不清楚(桥涵处经纬度定) 2)汇流时间计算系数K、分区:北方,附表1-4甘肃丘陵区, K1=0.62. 1=0.71,算出汇流时间=2.03小时 3)暴雨递减系数n,分区见图4-5(经度纬度?),或者附表1-1 为, = 1-6小时,用n2=0.65( 若为 , 则n2=0.71? ) 4)求雨损,土壤植被分类:按附表1-2分类,(此题已知为) K1=0.75, 1=0.85 经验公式中:地貌系数计算系数分区,附表1-5甘肃丘陵区,第三节 径流形成法,一、径流的形成 从分析汇水区形成和影响地面径流的因素(如:暴雨强度、汇

7、水面积、土壤类型、地形等)着手,建立这些因素与设计流量的函数关系,求得设计流量的方法。 二、影响径流流量的因素 1) 暴雨特征 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范围 以及降雨的均匀性等 2) 汇水区特征 (1) 汇水区面积的大小及形状 (2)汇水区地表(植被,土壤) (3) 汇水区地形(河沟纵坡,横坡) (4) 其它因素 (湖泊),三、径流形成法计算公式 (两类公式) 经验公式: 根据实践经验建立径流流量与径流因素函数关系的公式。 成因(简化)推理公式: 根据径流形成的因素和条件,通过分析、推理而建立的径流流量与径流因素函数关系的公式。,径流成因简化公式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的简化公式:汇水面积F30平方

8、公里的的小流域常用公式:,暴雨推理法中不同,此处 地貌系数 (附表1-8)由流域地形,面积,主河沟坡度决定。, :地貌系数F:汇水面积(km2)h:暴雨径流厚度(mm)z:植物截流或地表洼地 滞流的拦蓄厚度(mm),暴雨径流厚度h(mm):由以下四因数查附表1-12 (1) 暴雨分区(地理位置),附表1-7(大范围); (2)公路洪水频率,表1-6; (3)汇水区吸水类型(含沙率); 附表1-9(按土的含砂率)或1-10(按土的性质) (4)汇流时间,附表1-11(按流域面积),考虑洪峰传播、降雨不均匀、水库湖泊等影响,:小水库或湖泊影响系数 f : 水库控制面积 F :桥涵位置以上全汇水面积

9、 :洪峰传播影响折减系数 :汇水区降雨不均匀折减系数,汇水面积较小(一般平原区F10平方公里 山岭区F05平方公里) 按简化公式进行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这时还应用下式计算比较,选其较小者:,2 径流流量 经验公式 (1)在汇水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 时,(2) 当有降雨资料时,当汇水面积F3平方公里时,也可用下式计算:,K径流模数,附表117 n地区指数,附表118 或由调查得到的Q、F求K 、n,3 径流形成法资料收集,1)汇水区面积 (1)利用150000地形图求算 (2)实测 (3)实测与估算相结合的方法 假定汇水区面积为矩形,在汇水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河沟平均横断面和纵断面,实测平均

10、断面的宽度B和平均长度L ,,2)主河沟平均坡度 是 确定地貌系数 的依据之一。 (1)当有地形图可利用时,根据等高地形图作出构造物至分分水岭沿河沟的纵断面图,然后依其等面积切割 , 的坡度即主河沟平均坡度,3)汇水区平均宽度B及横向平均坡度 利用地形图,先勾绘出汇水区范围线,近似求出汇水面积的形心c,垂直主河沟作一直线,交汇水区边界的a,b两点,取此两点间距离即为汇水区平均宽度B。 由B或者L确定降雨不均匀系数,大于5km时考虑。,4) 土壤类属调查(六类) 根据各地区农林部门的10万50万分之一区域性土壤图确定土壤名称; 实地测定汇水区有代表性的 土壤含砂率,由附表1-9确定。 5) 汇水

11、区地表特征与植被情况调查 滞留厚度Z与汇水区地面覆盖的疏密程度、植物落叶残积层的厚度以及地面起伏平整情况有关。 调查时以全汇水面积上占优势的植物覆盖面积百分数统计,然后由附表1-13查Z。,例:某 三级公路 跨越一小水道,该地区为第12暴雨分区,其汇水面积为12平方公里;汇水区表土为 粘土;主河沟平均纵坡I=20,汇水区内主要为 山地水稻田;河沟上游有一湖泊,其控制汇水面积为8.2平方公里;汇水区面积重心至桥涵位置距离为4km,试计算设计洪水流量。 解:因汇水面积F=1210且F30,采用径流成因简化公式计算。,确定计算参数 1)频率P: 三级公路小桥涵 (表1-6) P=。 2)地貌系数:依

12、据地形,F12,I=20,查附表18,= 3)径流深度h : (1) 频率P已查出 (2) 根据A 查附表1-11,得知汇流时间= (3) 根据土壤为粘土,附表1-9,定吸水类属为类 (4) 第12暴雨分区,附表1-12,径流深度h = 4)植物洼地拦蓄厚度z :附表1-13,山地水稻田。,1)频率P: 三级公路小桥涵 (表1-6) P=1/25。 2)地貌系数:依据F12,I=20,查附表18, =0.07。 3)径流深度h : 根据A 查附表1-11,得知汇流时间=45min 根据土壤为粘土,附表1-9,定吸水类属为类 第12暴雨分区,附表1-12,径流深度h48mm。 4)植物洼地拦蓄厚

13、度z :附表1-13,山地水稻田(主河沟坡度?)z=10mm。,5)湖泊折减系数: : =1-(1-k)f/F =1-( 1-0.7)8.2/12=0.8 因无资料K取0.7 6)洪峰传播折减系数:由汇水面积重心至桥涵位置距离L0=4km,附表1-14 =0.95 (山地) 7)汇水区降雨不均匀系数:由于汇水面积较小,查涵洞手册附表1-15,降雨不均匀系数近似=1. 8)流量Q=,第四节 形态调查法,一原理及步骤 1)原理: 用调查 河槽形态与历史洪水位 的手段,取得河槽某一过水断面在该洪水位下的过水面积、平均流速及洪水频率资料,据以推算桥涵处设计流量的方法。,2)步骤:,(1) 设置形态断面

14、。 (2) 形态断面调查:历史洪水位及频率调查; 形态断面测量;洪水(或河床)比降测量; 河床形态调查及粗糙率的确定。 (3) 形态断面处流量Qx计算。 (4) 频率换算。将形态断面的流量Qx换算 设计频率的流量Qxs。 (5) 桥(涵)址换算。将形态断面的设计流量 Qxs 换算为桥址断面的设计流量Qs。,二形态调查法计算公式 1 形态断面处的洪峰流量Qx 当形态断面流速为同一流速时,洪峰流量: Qx=v 当河槽断面因粗糙系数n、断面水深h不同(即复式河床断面时)而形成不同流速v,则应分段按各相应面积计算后相加。,(1)顺直河沟段: 用均匀流公式计算: 宽浅河床: 水面宽度/平均水深10,R=

15、Hp,2 形态断面处流速的确定,2) 按沉积物粒径或土的类属特征估算流速 对于山区河沟,可在形态断面附近浅滩上找35个最大石块,求其平均粒径,然后按下式估算v 石块的相对密度,无资料时可取2。 D 最大石块的平均粒径(m)。 对于平原区河沟,可根据河床土壤的类属特征,参考附表1-28估算确定平均流速。,3) 按河弯两侧洪水高差估算流速 在山区河沟的急弯处,如能在两岸岸壁上找到明显的洪水痕迹,可测定其高差及河弯曲率,按下式估算平均流速: h 同一断面上两岸洪水位之高差(m); R河弯的曲率半径,凸凹岸曲率半径平均值(m); g重力加速度; B河沟的宽度(m)。,频率计算 Qx是形态断面相应于所调

16、查的历史洪水位的流量,并不是小桥涵规定的设计频率的流量,先换成形态断面处一定频率(桥涵设计频率)流量QXS。 按流量模比系数换算 因为 Kp相应设计频率的模比系数; Kn调查的历史洪水频率模比系数, Kp及Kn可根据变差系数Cv查附表1-30求得; Cv变差系数,可由土壤吸水类属附表1-29。,(2) 按多年平均流量推算: 若通过形态断面调查能获得多年平均洪水位,并据以算出多年平均洪水流量Qp,则可按下式推算: QxsKpQp (m3s) (3) 按周期换算系数M推算 QxsMQx (m3s) M周期换算系数,由附表1-31查得。,4) 桥(涵)址换算 如桥(涵)址处为所选形态断面,或两者相距很近估计流量相差在10左右时,可不进行桥(涵)址换算。 如超过此范围时: 式中:下标1形态断面处,下标2桥涵处。 Qs桥涵处设计流量(m3s) b2, b1 桥涵处和形态断面处汇水宽度,(通常为汇 水面积除以主河沟长度)(km), F2,F1 桥涵处和形态断面处汇水面积的面积。 I2, I1 桥涵处和形态断面处汇水区的主河沟平均坡度。 (mkm), n汇水面积指数参数,大流域取1223, F30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