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1902042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论文关键词:青海 经济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论文摘要:一定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青海各经济区域在自然、经济和 社会 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充分利用各经济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优势资源,通过对各区域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青海各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省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青海省各经济区域的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较大;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型利用,导致了生态 环境 的严重破坏。因此,青海各经济区域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青海社会和谐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

2、意义。一、青海经济区域的划分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32万平方公里,2004年总 人口 538.6万,是一个多 民族 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回、土、撒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5.5%;辽阔的地域使得各地区自然条件与资源差异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1.青海经济区域划分 历史 演变。上世纪80年代青海实施的“开发一线,带动两翼,稳定发展青南”的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以西宁、格尔木为依托,以兰青、青藏公路为纽带,重点开发河湟流域和柴达木盆地,带动环湖和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为青海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经济区基本上是按 行政 区划来划分的,即全

3、省划分为五个经济区:西宁经济区、东部经济区、柴达木经济区、环湖经济区和青南经济区。进入21世纪,随着“青藏高原现代化区域型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依靠原有的经济区域已不能支撑现代产业链的发展,区域优势的发挥和资源开发受到极大的限制,有必要对原有的经济区域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原有的经济区域应调整为四个经济区,即:东部核心经济区、环青海湖生态农牧业区、柴达木盆地 工业 区、青南牧业生态保护区。2.青海各经济区域的划分状况。(1)东部核心经济区。该区是以西宁为中心,主要包括西宁市及大通、湟中、湟源三县,海东地区六县:平安县、民和县、乐都县、互助县、循化县、化隆县,海北州的门源县,

4、海南州的贵德县,黄南州的同仁县、尖扎县。(2)环青海湖生态保护区。这一地区包括海西州的天峻县,海北州的海晏、刚察两县和海南州的共和县。(3)柴达木盆地工业区。该区包括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海北州祁连县,海西州乌兰县、都兰县以及大柴旦、茫崖和冷湖三个行政工委。(4)青南牧业生态保护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海南州的兴海县、同德县、贵南县,黄南州的河南县、泽库县,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这样划分的经济区简洁、明晰,既符合经济区划分的惯例,也有利于各经济区灵活、合理地进行区域定位,充分发挥各经济区域的协调作用,建立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二、青海各经济区域的基本特点1.东部核心经济区

5、。该区在青海各经济区域中无论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产业密集度和布局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在青海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人口约占全省的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6%。 农业 资源丰富,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和油料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到全省的3/4,油料产量占到全省的2/3。以黄河 文化 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 旅游 资源也很丰富; 交通 便利,劳动力富余,产业相对较全和集中,企业也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规模,综合开发潜力大。西宁市是全省的 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 通信 的枢纽,又是国家确定的内陆开放省会城市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基础设施、产业链接相

6、对较好,科技力量和各类人才相对集中,发展条件较好。2.环青海湖生态农牧业区。该地区以青海湖为中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9%,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16%。是农牧交错地带,畜牧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特色农产品生产有一定优势,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金银滩、青海湖、鸟岛等旅游景点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柴达木盆地工业区。以格尔木市为中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 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2.75%。该区是全省资源富集区,现已探明的矿产潜在价值占全省的90%以上,盐湖资源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以及石棉、黄金

7、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4.青南牧业生态保护区。该地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省的12.9%,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6.68%。这一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三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生态区。这里地势高峻、寒冷缺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造成了对生态和环境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发展条件最差、发展难度最大的地区。三、青海各 经济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正式提出是在

8、1987年。联合国 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女士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主要是:(1)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当前的决策不应该对保持或改善将来的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2)发展的协调性。即人类的经济和 社会 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发展的公平性。即当代人群间、国际间,资源利用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利益或分配和负担的公平。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2.基于区域经济基础上青海实现可持续发展

9、的思路。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青海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各经济区域的优势,转变观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协调好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的关系,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实施科教兴青,努力追求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民族 地区差距逐步缩小的双重目标。3.各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各经济区域应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 ,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各经济区域均衡发展,达到促进青海经济整体发展的目的。(1)东部核心经济区。依托西宁中心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经济。充分发挥西宁市既是全省 政治 、经济、 文化

10、 、科技中心和 交通 通信 的枢纽,又是国家确立的内陆开放城市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相对交好,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选择以科技为手段,以 市场 为导向,以特色为目标的综合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发展特色 农业 ;三是发展特色 旅游 业,旅游业正在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环青海湖地区。依托青海湖品牌,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旅游业和农牧业及其产品加 工业 的发展模式:一是生态旅游业;二是农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3)柴达木盆地工业区。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选择以工业示范园为基础,以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为目标,以能源和盐化工

11、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建设工业基地。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且资源组合况状良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应以格尔木市为中心,依托青藏铁路,大力发展盐化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金属和建材工业,使这一地区逐步成为青海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强工业环境和生态建设。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温度2.5。蒸发量为降水量的数十倍,属高寒荒漠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现象十分严重。而矿业开采和初始加工工业都是对环境和生态影响较大的产业,因此,在开发利用资源,建设工业基地的同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

12、工业旅游。充分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盐湖风光,以及工厂厂区、工业生产过程等独特的景观,积极发展工业旅游,使之成为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4)青南牧业生态保护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选择以三江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目标,适度发展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该区域是青海省典型的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灾害严重,人畜矛盾突出,以畜牧业为主,但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产低,生态恶化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以三江源为核心,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退牧还草,使用禁牧和轮牧方式,配合生态移民政策,适度发展设施畜牧业,逐步改

13、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抗灾自救能力,加快脱贫步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旅游。该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典型的高原景色和民族风情给发展特色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同时,以三江源头为重点,开发源头探险旅游、草原观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昆仑寻祖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以特色旅游业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总之,青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各经济区域的持续、协调发展为基础。通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发挥政府的积极协调作用;制定支持性区域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联合,鼓励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制定支持性区域发展政策等。使各经济区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青海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参考文献:1.高洪深.区域 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青海省 统计 局.2005青海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3.罗朝阳,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4.罗朝阳,张文林.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5.翟松天,崔永红,青海经济史(当代卷).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6.刘同德,杨榕.影响青海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2-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