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1891211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文李保民“走出去”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商业可行性,还要考虑企业内控和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对外投资的各种国际国内条件,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中国企业可不能坐失良机。这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探索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投资决策风险的防范为保证中国企业能够合理地走出去,有效地运用对外的投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健全经营,必须建立起对外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制度。首先,要做好对投资所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评估,有必要借助大型国际投资咨询公司的专业力量。中国企业应在投资前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投资所在

2、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局稳定情况和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其次,境外企业设立后,也应要求海外经理人员及时提供当地各种政策动向的情报,并由专门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工作专业性较强,如果企业实力有限,就要注意发挥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由于目前国内还普遍缺乏专业的境外投资咨询公司,因此为减少投资决策风险,对一些大的境外投资项目,虽然咨询费用比较昂贵,但仍有必要委托国外的大型投资咨询公司进行评估。当前,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名目繁多的救市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更加盛行。这种情况迫使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绕过

3、贸易壁垒进入对方被保护的市场。但应注意,有的国家不仅限制商品流入,而且限制资本流入。如,美国政府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中的核心业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保护,对于外国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入美国金融市场采取一定程度的抵制态度。例如,美国和欧盟把只给国内企业贷款作为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条件,使外国企业在东道国市场融资困难,从而限制了外资进入。还有,限制外国资本进入资源性行业,更是常见的做法。因此,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全面分析国际市场特别是东道国的政策和市场情况,既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又规避不利因素和风险。改变投资方式,实行海外企业本地化战略,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公关策略来自wwW.lw5u

4、.Com在境外投资中贯彻“双赢”策略十分必要,在投资方式上尽量采用合资形式,以取得一定的本国企业身份,可以使合资方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等敏感领域的投资,可以根据所在国情况以债务形式出资,通过产品分成获得收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取得控股权所带来的固有化风险;如果投资主体具有品牌、技术、管理优势,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做到既节约资金、避免直接投资风险,又占领了市场。在境外企业经营中采用本地化战略,一方面多雇用当地员工,另一方面尽量实现采购本地化。通过保险手段减少系统风险产生的损失。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入保险等方法减少境外投资的风险,如世界银行于1988年成立了多边投资保险机构,它和国家之

5、间的多边条约一起为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国有化等系统风险提供了条约保证。当跨国公司成为该公约或机构的成员之后,境外投资中的部分系统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当损失发生时,也可以申请国际赔偿,为企业的境外投资提供国际保证。境外投资要着眼于增强投资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实施境外投资的首要制约因素,也是决定境外企业抗拒经营管理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企业不论在境外新设企业还是直接收购境外股权,境外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和增强投资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盲目并购和多元化,往往导致经营失败。目前,有些企业只关注境外投资的外在效果,如资本的集中、规模的扩大等,却往往忽视核心竞争力这个

6、本质的东西。特别是一些有资金实力却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把境外投资等同于攻城略地的扩张,导致收购境外股权时来自www.LW出价过高,也影响了境外投资的实际收益。在境外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是企业获得技术信息、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吸收研发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独资新建或境外并购方式对立一些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在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上,新建和并购各有利弊。新建独资研发中心,独立管理,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明确,但对当地研发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并购或新建合资的研发中心,则存在合资双方和管理和文化等摩擦。因此,吸引当地优秀研发人龙加盟独资研发中心,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境外投资要立足于完善

7、境外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构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的各项运行制度,依靠制度使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时的行为明确化、规范化。没有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海外经营,比国内经营的风险大幅增加,因此,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是境外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前提条件。如果投资所在国外部治理机制健全,母公司可以借助外部治理环境的强大监督作用来安排内部治理,实现对海外企业的有效治理和控制。很多跨国公司在境外企业的董事会中采用引入当地债权银行的代表和独立董事的办法,来加强对海外子公司的监督

8、。此外,母公司应把内部诊断制度作为完善境外企业管理结构的重要手段,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内部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规范境外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对企业境外投资取得预期效益至关重要,因此,除由母公司委任和派出境外公司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外,应建立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调动境外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强监事会和外部监事的职能、强化董事会独立性。加强监事会的外部监管作用和强化董事会独立性是实现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成功的可靠保证。境外投资要着重于监管的有效性在加强境外企业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其经营的灵活性。一是投资主体应该明确境外企业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

9、一方面防止完全放任海外子公司自行决策投资行为,造成子公司权限过大,投资失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管得过死,一切投资或支出均须报请公司总部审批,因而影响海外企业的正常运营。通过制度明确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责任,针对境外投资企业提交的报告是否属实、是否有非法转移国内资产行为,是否从事未经许可的投资项目或向第三国投资、会计账簿情况及对外投资项目终结时的财产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可以从制度层面使企业有效地规避境外投资过程中的种种风险。二是提高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的内部控制能力。提高财务内控能力是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主要侧重对境外企业的外部监管,而忽视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的自觉性。而实

10、现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不仅可以使企业更为准确地把握其发展动态,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而且还便于母公司对其进行管理。企业财务的内部管理是企业实现良好治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让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不仅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境外子公司的控制力,实现境外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规范境外企业财务工作。加强境外财务管理,有必要采用国际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如加强全球现金管理系统(GCM)的建设,使跨国经营的企业实现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功能的网络化,此系统可以控制境外几乎所有的代理账户,使资金安全、规模优势和流转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加强对境外企业财

11、务状况的控制力,不仅可以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同时国际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有利于规避投资决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防范非商业风险对投资东道国非商业风险的评估是加强防范此类风险的先决条件。对东道国潜在风险进行总体上的评估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如东道国政府与投资国政府之问政治、经济关系:东道国的对外政策、政治局势、整体文化素质、典型的习惯方式;东道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及其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对进口与出口的依赖程度等。针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非商业风险,我国急需建立海外直接投资保证制度。目前,关于海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保险的国际公约主要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亦称汉城公约),我国于1988年签署了汉城

12、公约。根据公约设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实际上是一个以承保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为主要业务的多边机构。因此,中央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可以向MIGA投保政治风险,一旦因政治风险受损即可获得赔偿。但MIGA所分担政治风险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按MIGA的规则,在投保政治风险时合格的东道国只能是发展中国家、因而只有当我国的投资者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才可能被MIGA承保政治风险。因此,还需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加快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中国企业要进行积极的沟通,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投资需求,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与配合,从而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强企业境外投资的规范管理,建立境外

13、企业投资、资产转让、产权处置与收益、风险控制、资金调度、工资薪酬、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等资产与财务监督办法,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控制机制,满足新形势下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要求。积极有效地利用外交资源为适应国家当前的能源资源形势和战略需求,目前有些中央企业在一些国家参与能源资源项目,如善于借助驻外使领馆的组织协调作用,这些企业则可以在这些项目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积极利用外交资源,还应注意进一步加强企业与使馆间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一个企业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能力有限,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了解不够,对外商投资及当地公司运营的投资法、公司法、税法、劳工法、外汇管制等难以有系统的掌握。而驻外使领

14、馆的商务机构恰恰有此优势,可以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收集、整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指导。中国企业要加大与西方跨国公司合作的力度,共同投资开发。并以此积极借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经验,寻找适合于中国国企特色的监管办法。在母公司对境外子公司投资决策的监管思路方面,跨国公司都有成熟的经验。尤其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跨国经营的作用,监事会和外部监事在海外业务中发挥怎样的职能,如何强化内部审计约束力和外部监管控制力,如何建立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在法律、法规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国际市场潜在风险等方面,跨国公司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与跨国公司合作,利用我方的市场优势,同时利用外方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消除外部竞争,可大大降低我方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因为国外这方面的法律更健全,对于经营者的制约更规范,与其合作等于引进一个更有力的监管者。(作者系服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