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201637107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也变得十分活跃。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成为主流,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是好的一方面,当然也伴随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比方,英语课程的低效状况始终出如今老师的四周,教学时常出现误差,这种状况十分令我们担忧。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来自于老师的本身,那么,应当如何转变老师的教学行为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精确定位目标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只有在教学前精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落实各个目标点

2、,才能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是有效进展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伴随学问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三大目标紧密联系,不能分割。因此,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依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具体地说,英语课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问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个方面。我们在确立和表述教学目标时,学问要从技能立足,技能要从策略出发,并且目标的完成还尽量要有行为表现。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4教学的句型是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通

3、过钻研教材,我发觉I like这一话题深受孩子们宠爱,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于是我就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问目标: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pup pet,puzzle,kite,doll及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2.能力目标:能娴熟运用句型进行生活化的语言交际。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主动表达自我情感,主动与他人用英语沟通的信念与看法,并渗透跨文化以及文明礼貌教育。精确定位教学目标,提倡教师要跳出文本,并不是不要文本,而是要基于文本。我们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学问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目标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

4、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随着课堂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进展。二、组织有效活动在新课程改革渐渐向纵深推动的过程中,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仍旧是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活动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进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根据所学学问的难易

5、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细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学问来作支撑;使活动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动真实自然,并表达开放性;同时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拓展性等多种因素,使每个活动在目标指引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到达教学目标。当然,假如教师设计一个很好的活动形式,却不会很好地利用它,结果也将会事倍功半。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The seasons中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一位教师在稳固练习阶段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大屏幕上出现中国地图,教师让

6、一名学生到前面操作,要求该学生用鼠标点击一个地区,同时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这时屏幕上会出现该地区当天天气预报状况Its hot。句型,这名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学生来看屏幕说出答语。这位教师并不是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课件的创意很好,但在开发利用上却出现了遗憾,因其只是把枯燥的问答搬到屏幕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机械问答,活动失去了真正意义。同一课件,假如教师稍加变换操作形式,效果将会大有改观。教师仍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自主选择地区来问,只是问后先不点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猜想。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参加活动。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大脑的细胞被激活了。他们为了显示自己能猜对答案,会在大脑中不断提取信息,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的思维进展过程。通过这样的改良,学生的学问不仅得到了稳固,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