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地球的的诞生视频 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先后经受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我们如今正处于的新生代地质时间通常以百万年计,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向大家简明易懂地介绍地球自诞生以来的演化状况,我们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天,即24小时,以大家比较熟识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球的演化长卷 地球于46亿年前诞生,这是起点,放在一天24小时中即是0点0分46亿年前至39亿年前这段时间是地球的诞生期,换算过来便是0点0分到3点39分地球诞生,最初的海洋开始形成,海洋中简洁的有机物生成,这是原始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24小时的历史中,地球诞生占用了3小时39分钟 35亿年前,地球进入第二个地质年月——太古代35亿年前至15亿年前,即5点43分到16点09分,地球处于太古代这一时期,地球属高温气候,火山活动剧烈,太阳辐射强,原核生物出现,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 15亿年前,即16点09分,地球进入元古代元古代结束于5亿7000万年前,即21点地球从下午、黄昏,到天黑点灯,都处于元古代元古代时期,真核生物、多细胞藻类和低等无脊椎动物出现,地球气温开始下降,火山活动削减,海洋面积增加。
5亿7000万年前,即21点,地球进入古生代古生代结束于2亿4800万年前,即22点40分古生代下面又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寒武纪〔5亿7000万年前至5亿500万年前〕,即21点到21点20分,大型藻类开始出现,气候比较温柔 奥陶纪〔5亿500万年前至4亿3800万年前〕,即21点20分到21点41分,这21分钟是无脊椎动物的全盛期,气候暖和,海洋面积继续扩大21点41分,地球上发生了第—次生物大灭亡,即奥陶纪大灭亡这次灭亡是因为奥陶纪末期遭受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范围包括今日的非洲、南美洲及欧洲由于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中的85%的无脊椎动物灭亡 志留纪〔4亿3800万年前至4亿800万年前〕,即21点41分到21点50分,裸蕨和陆生节肢动物出现 泥盆纪〔4亿800万年前至3亿6000万年前〕,即21点50分到22点05分,这15分钟是鱼类的全盛期,并出现了许多新物种,石松、木贼,真蕨出现,两栖类、无翅昆虫开始出现志留纪和泥盆纪均气候干热,海洋开始退却22点05分,第二次生物大灭亡发生,海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这同样也是因为气候变冷和海洋面积减小。
石炭纪〔3亿6000万年前至2亿8600万年前〕,即22点05分到22点28分,这23分钟是两栖类动物的全盛期,巨型有翅昆虫开始出现,气候温柔潮湿,造山运动频繁 二叠纪〔2亿8600万年前至2亿4800万年前〕,即22点28分到22点40分,气候干热,地壳褶曲,造山运动频繁22点40分,第三次生物大灭亡发生,超过95%的生物灭亡这次大灭亡使得占据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今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次大灭亡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从21点到22点40分持续了1个小时40分钟的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的繁盛期,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开始出现,绿色植物开始出现 2亿48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即22点40分到23点37分,地球处于中生代夜已经很深,但此时的地球却异样喧闹,因为恐龙的全盛时期来了中生代下面细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三叠纪〔2亿4800万年前至2亿1300万年前〕,即22点40分到22点51分,这11分钟对地球来说很重要,在这11分钟里,恐龙和哺乳动物出现了22点51分,第四次生物大灭亡发生,大约有76%的生物——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亡中消失。
侏罗纪〔2亿1300万年前至1亿4400万年前〕,即22点51分到23点12分,气候温柔潮湿这21分钟是恐龙的全盛期,始祖鸟开始出现 白垩纪〔1亿44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即23点12分到23点37分,地球温度下降,地壳运动增加,内陆海及沼泽增多,开花植物出现 6500万年前,即23点37分,地球经受第五次物种大灭亡,75%~80%的物种灭亡这次大灭亡事件最为有名,因为统治地球达14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就此终结,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 第五次生物大灭亡后,地球进入新生代,气候由热变冷,海洋缩小,单子叶植物、灵长类动物出现165万年前,即23点57分,这是个重要的时刻,因为人类登上了历史舞台在24小时的地球历史中,人类在最终3分钟才登场最终的1分10秒,现代人类出现 第二天会重新开始,但重新开始的第二天会是什么样子呢? 〔选自《地球》2012年第3期〕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