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201536035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及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_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策略1.“借一双慧眼”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2.“磨一面明镜”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

2、,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3.“指一条材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教学过程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语激趣1.激趣导入。(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

3、片。(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配乐神奇的九寨)(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2)生交流后板书

4、课题。(本次习作:游_)【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板块二 指导选材,明确要求1.指导选材。(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3)师指名朗读对话。(4)引导选材。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示例: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师指导:什么是自然景观?什

5、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生交流后师小结: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长城,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2.明确要点。(1)生默读课本中的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2)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3.弄清写法。(1)师引导: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读读课文中的提示。(2)课件出示写法提示。课件出示:l 可以先画出游览

6、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l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l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3)生分成四人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讨论可采用的写法。示例:我想写游览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景点重点写。(4)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写作提示,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板块三 选取重点,

7、学写片段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1)师:这次习作,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示例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示例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2.指导写片段。(1)师述: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2)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3.通过朗读片段,明确怎样突出重点。(1)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及时点评指导。(2)课件出示习作精选片段。(3)生自由朗读。(4)课件出示点评要点。课件出示:l 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点的特点。l 描述是否生动,能否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l

8、描写是否有条理。(5)师指名点评。(6)师点评:这是一段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习作片段。先写竹林的光线,阳光透过竹叶,光线由亮变暗;再写竹林的地,中间有一条碎石的小径;然后写竹叶的声,最后写竹林深处,有灰屋红墙。有景有物,线条明快,层次清晰。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谁能不爱呢?4.课堂小结。师:经过讨论和练习写片段,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练习写片段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选取本次习作时的重难点进行片段练习,有指导,有例文,不但能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更能让学生对习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9、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也更容易上手。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 精选素材,完成初稿1.师导入: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经过同学的交流讨论后,值得记录的风景也很多。我们习作时不能“面面俱到”,选取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把它介绍给大家。现在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描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2.生习作,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抓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之前老师的引导起了拨云见日的

10、效果,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茅塞顿开。板块二 交流习作,评议修改1.课件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1)出示课件。l 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l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l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l 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2)出示习作。(3)师生共同点评。2.赏析例文。(1)课件出示优秀例文。(2)生朗读例文。(3)师引导生品词析句。(4)师点评:这篇游记的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而且详略得当,对琼岛、五龙亭和九龙壁进行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3.生修改习作。(1)自主修

11、改。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画出好词佳句。(2)互评互改。小组内交换习作,标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组内评改完后,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4.课堂总结。师: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交流,以及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修改,我们本次的习作结束了。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对写景物的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恰当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准确生动地组织语言。此外,同学们的习作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条理。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头活水。【设计意图】讲评环节主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12、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反思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