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201410634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A - 1 B - 1 C - 1 -D - 1 A - 1 B - 1 C - 1 -D 一章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品德心理结构: 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道德认识: 也称道德观念,它是指对于行为规范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情感: 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的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它是人的情感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一般成为品德的情感特征。道德信念: 指坚信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并伴有情绪色彩与动力性

2、的观念。道德评价: 指运用道德准则对别人或对自己的行为、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德育目标: 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最近发展区: 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前者是指现在已经具有的发展水平,后者是指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水平。品德测评: 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定性测评法: 是测评者依据被测评者的品德表现信息,对照评定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求作出选择判断,从而形成一个以

3、简明扼要的文字形式表达的关于被评者思想品德状况的鉴定。总体印象法: 又称整体印象评判法。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随意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性判断的一种方法。评语鉴定法: 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参照有关标准内容(如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写实法: 又称记实法,就是实事求是地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等级测评法: 又叫操行等级评定法、品德考核评等法,即按照一定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括性的等级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二章

4、品德: 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道德: 就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对偶故事法: 通过讲述包含着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它们以对偶道德故事为主,成对出现,根据儿童对不同问题的回答,判断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是指一个故事提出两个相互冲突而难以抉择的价值问题,让儿童听完故事之后,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以判断其道德发展的水平。前道德阶段: 儿童不懂得规则的含义,常不按规则行事或以自我为中心判断是非和胜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道德概念。他律道德阶段: 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儿童的道德

5、判断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阶段。动机决定论: 即判断行为时,不只考虑到行为后果,还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意图。模仿学习: 以效仿榜样的行为方式而进行的学习。- 2 A - 2 B - 2 C - 2 -D - 2 A - 2 B - 2 C - 2 -D 替代强化: 在观察榜样和同伴行为时,榜样和同伴所受到的强化影响儿童去表现这种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 儿童通过观察学习或直接经验系统地习得社会所传递的行为标准、逐渐建立起自己内部的道德准则时,就会自行依照这个准则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后进行强化的过程。社会性: 指社会中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社会化: 是指个体在特定的

6、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掌握该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承担一定角色的过程。发展任务: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与该阶段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标准。移情: 就是对事情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道德内化: 个体接受外在的道德并将之变为自己的一部分的过程。自觉纪律: 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个体对于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伦理道德: 一种以自律为形式、遵守道德准则和运用道德信念来调节行为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 人对道德活动中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

7、则的反映,或者说是对伦理的内在主观反映。独立性: 即皮亚杰的自律,也就是服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自觉性: 即目的性,也就是按照自己道德动机去行动,以符合某种伦理的要求。道德信念: 是坚定的道德认知,它是在已有道德观念和道德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一种道德认知。第三章道德认识是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一般成为品德的理智特征。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评价一般包含两类问题:一类是指个体对别人行为的是非、对错的道德判断和推理,另一类是关于个体觉知到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善恶。道德观念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

8、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表现为一种应当的思想形式,其中包含着特殊的道德论证和价值判断。道德信念是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个体意识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道德信念可预先决定人的行动,使其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与一贯性,从而成为道德认识形成中的关键因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态度定势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 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

9、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价值观价值观是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价值澄清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 3 A - 3 B - 3 C - 3 -D - 3 A - 3 B - 3 C - 3 -D 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四章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 现 实道德 关系 和道 德 行为的 一种 爱憎 或 好恶的 情绪 态度体验,它是一个人根 据 一定的

10、道德 标准,在处理相互道德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 人 的行为 时所 体验到的心理活动。情操情操是道德 情 感发展 过程 中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道德 情 感从自 在同 一状 态 经过自 身分 裂状 态 进到更 高层 面的自为同一状态。移情移情是指当 看 到他人 的某 种情绪时,通过推人至己的想象,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和心 理 感受的 一种 能力。人格人格是道德 主 体在道 德实 践过 程 中所呈 现的 诸种特质的综合规定,是个人道德品格、人生价值、个性追求的总和,体现着个体的道 德 品质和 生活 态度。直觉的道德情感是 一 种由 情 境 直接引起的,自觉意识性较低的情感体验。想象性

11、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想象到 某 些有 道 德 意义的 人 或事 物 的 形象时 所 激发 起 某 种自觉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是 个 体把 道 德 的感性 经 验和 理 性 认识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 生 一种 对 道 德要求 和 意义 有 较 深刻认 识 的最 概 括 和自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情感激活是指通 过 审美 教 育 引导或 激 活主 体 能 够自由 地 表现 自 己 的情感,抑或与对象进行自 由 而和 谐 的 感应交流,从而达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情感净化则是指 通 过审 美 教 育使主 体 的情 感 具 有美好的人性的内容,获得 人 的情 感 的 全面性、敏感性、纯洁性与深刻性,并

12、有益于完整人格的建构。第五章道 德 行 为指“受一定道德意识支 配 而表 现 出 来的有 利 或有 害 于 他人的行为” 。 它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最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 道 德品 质的 外在表现形式。有意识的道德行为指在个体有意识 的 情况 下出 现的行为。无意识的道德行为指在个体没有意 识 到的 情况 下做出的,是个体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甚 至 事后 也不 一定知 道 的情 况下 做出的道德行为。主动的道德行为指 个 体做 出道 德行为时有明确的目的、计划,而且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的。被动的道德行为指 个 体没 有相 关的意愿,是在外部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志功合一”式的道德行为指

13、个体 不 仅有 外在 的道德表现,而且具备了适当的动机。行为者的 外 在表 现和 内部主 观 世界 具有 高度的一致性,是其内部深 层 次价 值观 的体现。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指个体缺乏正当的行为动机,或 怀 有不 正当 的动机,为达到某种其他目 的 而做 出 的 道德行为。这种道德行为是 为 了达 到 别 的目的 而 采取 的 一 种手段,具有很大的功利性。亲社会行为又称 积 极性 社 会 行为或利他行为,指个体帮 助 或打 算 帮 助其他 个 体或 群 体 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捐献、援助等等。攻击性行为攻击 性 行为 又 称 侵犯行为,指有目的、有意 图 的伤 害 或 试图伤

14、 害 他人 心 理 或身体 状 况及 破 坏 其它目标(如物体、社会规范等)的行为,因此 意 图伤 害 是 攻击行为的关键属性,这种 攻 击行 为 既 可以是肉体的、言语的,也 可 以是 象 征 形式的。在中小学生中攻击 行 为是 一 种 不受欢 迎 却经 常 发 生的行为。服从指人们为了 获 得物 质 与 精神的 报 酬和 避 免 惩罚而 遵 从某 种 道 德行为或要求。同化指人们不是 被 迫而 是 自 愿地- 4 A - 4 B - 4 C - 4 -D - 4 A - 4 B - 4 C - 4 -D 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一致。内化指人们真正 从 内心深 入相

15、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把 这 些新 观点和 新思 想 纳入了 自己 的价值体系之中,坚定并 稳 固地形 成一 定的行为。道 德 行 为 习 惯是 一 个人不 需要 外在 监 督和自 己意 志努 力 即可实 现的 道德行为。第六章知识点同伴是指 在 社会地 位上 平等、身心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个体,也可以 理 解为能 够在 一起活动、能够产生社会互动的个体。同伴关系是指 年 龄相同 或相 近的 儿 童之间 的一 种共 同 活动并 相互 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 同 龄人之 间或 心理 发 展水平 相当 的个 体 之间在 交往 过程 中 建立和 发展 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友谊是两个个 体 之间形 成的

16、一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持 久 稳定 的双向 关系,而非简单的喜欢和依恋的关系。它以信任为基础,以亲密性支持为情感特征。同 伴 群 体 关 系它 是 儿童 之 间 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则,有相同的兴趣,经常共 同 参加 某 些 活动的群体关系。垂直关系是指 那 些比 儿 童 拥有更 多 知识 和 更 大权利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形成的关系。水平关系是指 儿 童与 那 些 跟他处 于 相同 认 知 水平和 具 有相 同 社 会权利 的 同伴 之 间 形成的一种关系。交往是指人与 人 之间 借 助 于言语 或 非言 语 手 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 既 包括 人 与 人之间 信 息的 沟 通 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也包括 在 此基 础 上 形成的情感联系。价 值 澄 清 法也称价值辨析法,是价 值 辨析 理 论 提出的 一 种关 于 培 养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它是 指 在别 人 的 帮助下进行价值观辨析。具 体 过程 是个 体在别人帮助下,对一系列 可 供选 择的 方式进行考察,揭露并解决 自 己自 己的 价值冲突,做出自由的价值选择,估价所作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