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

上传人:zsz****01 文档编号:201409097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吟诵诗歌,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译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3.赏读诗歌,代诗人抒情,对诗人说话,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1.吟诵诗歌,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赏读诗歌,代诗人抒情,对诗人说话,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赏读诗歌,代诗人抒情,对诗人说话,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过程 : 一、解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4 课的第一首诗,同学们齐读课题。屏幕展示: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讲究押韵,

2、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顿挫相谐,有“行”的动感。你觉得应以什么样的情感读题?(预设:叹息、悲哀、低沉)我们先来了解“茅屋”的由来。屏幕展示:公元 755 年 12 月至公元 763 年 2 月,“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公元759 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杜甫弃官来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常寻花漫步、以诗酒自娱。学生齐读课题(带着疼惜、惋惜之情读“茅屋”,带有无奈、绝望之情读“为秋风所破”)这么一个让人安定愉悦的地方被秋风所破,是多么痛苦、绝望!但是这首诗,又不是绝望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

3、诗歌。屏幕展示:学习目标:吟诵诗歌译读诗歌赏读诗歌二、吟诵诗歌1.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 感受一下诗人的复杂心情。 (学生齐读,纠正字音)2.下面我们对朗读进行一些细节的揣摩。屏幕展示:( 1)读好句子的内部停顿;(2)读好抒情句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诗的每句是几言?并画出长句和抒情句。听范读音频,画出句子节奏,感受抒情句的语气。屏幕展示:南村群童/ 欺我 / 老无力大庇 / 天下寒士/ 俱欢颜何时 / 眼前 /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屏幕展示: (抒情句)归来倚仗自叹息。长夜沾湿何由彻!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请学生试读长句的停顿,女生齐读第1、3 段,男生齐读第

4、2、4 段。请学生试读抒情句(预设:沉重地,祈盼地,慷慨地语气;或降调,或升调来读)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朗读一遍。(学生齐读)三、译读诗歌下面我们进行本课的第二项活动:译读课文。请小组四人一人一段翻译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然后班级交流展示)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点拨,提示学生用翻译的两个方法:一是补充法;一是组词法。四、赏读诗歌我们就这样结合注释,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一)下面我们赏读课文,与诗人同行。请默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内容,比如第一段:秋风卷茅。同学们自读完成2、3、4 段的内容概括。(二)代诗人抒情1.怎样代诗人抒情呢?请同学们读一遍示例。屏幕展示:第一段示例:秋风呼啸,它无情地卷走了我屋顶的茅草,想起建盖茅屋时的艰辛,怎能不让我心急如焚?这就是代诗人抒情。设身处地,描绘“我”的见闻和感受,请同学们在 2、3、4 段中任选一段,代诗人抒情。(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前三段的抒情和第四段抒情的区别?(板书: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写景 写事 写细节)(三)对诗人说话用这样的开头对诗人说几句话:“诗人啊,你”(学生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