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01408022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纲提纲 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的概念 二、地质环境的概念二、地质环境的概念 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2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系统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说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研究主体而言的。系统环境环境u 广义环境的概念(系统科学中环境的概念)什么是环境?环境是相对的,没有边界的。环境不是研究的主体,但与研究主体不可分。滑坡地下水系统与环境;斜坡地下水系统与环境;流域地下水系统与环境。3一、环境的概念为什么要明确环境的概念?l将复杂的事物、问题简化;l明确研究某一事物和问题的主体;l选择与研究主体相关的

2、环境要素。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概念是什么?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u 狭义环境的概念4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环境科学的内涵: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食物或物质条件 外延:符合内涵规定属性和特征的具体事物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科学研究什么 ?狭义的环境包含什么?某个人的个体一个家庭或国家的群体一、环境的概念5二、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总和,又称为地质环境系统。 什么

3、是地质环境?从空间概念上,地质环境系统包括全球地质环境系统和局域地质环境系统。强调研究对象、组成要素、演化过程,具有明确的范围。地质环境系统是人工和自然的复合系统。地质环境研究的对象 环境地质分析研究过程6二、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一词常具有思辨的成分,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如地区地面沉降的

4、环境地质研究。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区别?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7二、地质环境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重叠的部分。在这里,气、水、岩(土)、生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人类居住、生活、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并与气、水、岩(土)、生发生联系的场所。u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界限?1、建立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的需要2、下界面不完全一致3、本教材认为地表以下平均10km处。8二、地质环境u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本教材认为地表以下平均10km处。 1、由地表至地下10km是目前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空间; 2、该深度是目前地质理论认识较详尽,绝

5、大部分探测手段可以查明的最大范围,超出此深度人们所知甚少,尚难运用于工程实践; 3、地表至地下10km是地球四大要素最齐全,相互作用最活跃,对人类影响最突出的空间区域; 4、该深度大体相当于上、下地壳之间的分界面,即康拉德面。它也被视作硅铝层的边界面,该面与莫霍面之间的地震带称为康拉德层,常诱发浅源地震。据此可以认为,该界面以下是地球内动力最活跃最集中区域,是导致全球地质环境系统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动力源区。换句话说,该深度以下即可认为是地球深部。 9二、地质环境u 局域地质环境系统l 空间范围由于研究对象因目的和任务而变,空间范围也随之而变,可以由一个场地到几万平方公里。(水平和垂向)荒漠化

6、、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的一部分;空间范围不固定,如何确定局域地质环境系统?10二、地质环境比全球的小,但具体的对象可能有所不同,可由片刻到几十上百年。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荒漠化;泥石流、滑坡等。l 时间范围11二、地质环境l 为什么要考虑地质环境系统时空尺度? 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l建立地质环境系统的基础。l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前提。 l是分析问题方法,如: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等。l判断结果可靠性的依据。12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u 地质环境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整体性、相关性

7、、层次性、发展性)什么是系统?l 由多个要素组成;l 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l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l 具有一定的功能;l 系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13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u 地质环境是开放系统 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系统环境物质 能量物质 能量物质能量地质环境系统与环境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什么建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流。14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u 地质环境系统是有层次的 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改变,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也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关系。 系统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遵循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也不同。 地质环境系统是有层次的。要简化复杂系

8、统,以便对其结构、功能和演化进行分解和预测。层级理论:系统不存在绝对的部分(子系统)和绝对的整体,通常可以按不同的时空尺度或功能分解为相对离散的多个部分(子系统)或等级层次15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u 地质环境是不断演化的l 地质环境背景是地质环境的基本组成,地质环境演化的主要依据;l 地球演化相对于地质环境演化历史长;l 局域地质环境系统具有明显的演化特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地质学中,造山运动、海陆变迁、生物大爆发和大灭绝事件等,对于某一地质环境问题亦然。 演化不等于变化。16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u 地质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自然地质作

9、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从远古至今,自然地质作用从不停息,无论有没有人类的活动,它都会持续地进行下去,影响着地质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使地质环境具有鲜明的自然属性。 “太阳从东方升起”、“水往低处流”等17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u 地质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地质环境的社会属性人为地质作用:人通过工程活动,对地面以下地球四大要素自然分布格局的干扰,主要是对岩、土、地下水天然时空结构的改造。人类干扰方式所遵从的不是自然规律,更多的是社会规律(甚至是少数人的意志),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有着深刻的社会学、经济学基础。 古:天人合一; 今:人定胜天? 防治地质环境问题,也需要注意其社会属性风险性。

10、18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空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和能量构成基本要素。他们并非孤立的,但物质存在形式、运动规律不同,各有特点。例如:进行水岩作用的数值模拟; 地下水污染研究;19u 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定义:地质环境系统内部物质能量的分布格局、组织形式以及组成要素(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与秩序。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具四维性质,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地质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查明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20u 地质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地质背景子系统地质环境系

11、统硬结构软结构人工子系统硬结构软结构地质背景子系统硬结构软结构硬结构软结构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在局域地质环境系统中,可能某个子系统结构不明显。21u 地质环境系统的时间结构定义:系统组成要素(部分)的状态、相互关系在时间流程中的关联方式和变化规律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硬结构:地层沉积韵律的变化,岩土体变形的时间过程软结构:各种物理场的动态变化22u 怎样理解地质环境的时空结构? 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关键就是结构分析。 是认识地质环境系统的手段,探索系统演化规律的线索,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结构变化是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

12、内在根据,也是系统功能改变的根本原因。 地质环境的地质背景和人工子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时空关联。23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地质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义:地质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可以理解为系统结构整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秩序、功效和能力的描述。(无好坏之分)系统的功能无好坏之分,只有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如:地质环境系统的自净功能; 地下水系统的供水功能; 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24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地质环境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启示1、结构决定功能 功能的发挥受系统内部结构的制约2、异构同功,同一功能

13、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结构去实现。 “同一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实现”。3、同构异功 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同一结构能发挥多种功能。4、结构与功能协同演化 系统功能的发挥,既是结构稳定的条件,又是结构变化的前提。25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1、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现象机制原因功能失调、功能障碍结构分析环境输入功能变化因此:结构变化输入变化结构变化输入变化功能变化结构变化输入变化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协同演化26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2、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的两个基本原则功能结构输入因此:结构调整输入调整系统结构

14、的调整(人工直接干预结构)输入方式的调整(人类自律)27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3、系统结构调整方案的优化 异构同功切记:不同的结构可以实现同一功能,应寻求设计一些简单、方便、低廉、绿色的结构去代替那些复杂的、代价昂贵的且有后遗症的方案。4、多功能的统筹管理 同构异功 常常只注意一种功能,却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28u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空间:地质背景子系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矿产、矿区水文、地质构造等。 人工子系统采矿设备、矿区建筑、采矿方法、工序等。时间:不同时间的地质背景和人工活动。通常采矿

15、结束后,矿山地质环境仍然不断演化29u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功能u 采矿、矿物输出、视觉环境变化u 降雨、矿区排水当功能失调障碍时,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u 如何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u 如何治理?30u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回答:u 矿山适宜开发的程度如何?u 开发后造成的危害程度多大?u 怎样合理地开发?u 怎样进行地质环境保护?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并认真执行31当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时,分析和治理需要明确:u 存在哪些地质环境问题?u 各问题形成的机制和相

16、关性?u 哪些环境输入对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较大?u 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治理?u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32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l地质灾害:不稳定边坡、泥石流;l资源损毁: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地形地貌破坏;l环境污染:水体污染;l其他:基础设施破坏。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土地和地貌景观破坏3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结构分析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坡体内部应力的重分布u 岩土体破坏u 水化学成分变化u 采矿活动u 降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原因输入分析34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方案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u 改变内部结构:改变应力分布形式、岩体性质、结构加固、改造地貌景观、恢复土地功能。u 改变输入:减少降雨入渗坡体、阻止泥石流流入农田、阻止人进入。u 削坡u 挡墙u 坡面平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u 地表排水u 农田恢复u 基础设施维修351、辨析:在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时期,之所以没有出现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因为人类活动与其周边的地质环境保持了一种平衡关系。2、试论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