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工作概论-第5章-第8章

窝***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3.27MB
约80页
文档ID:201327830
社会工作概论-第5章-第8章_第1页
1/80

第五课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系统理论的应用,第一部分,生态图 对案主与其主要环境间的交流所作的视觉性描述 可帮助实务工作者确定儿童青少年与其环境间的功能不良和功能交流状况 基本步骤: 在图中心画一个圆表示家庭系统、家族或案主 画出另外的圆圈来表与这个案主或家庭有互动的其他组织或系统 将案主或家庭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联或关系品质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出来 与案主一起分享生态图,以确定信息的准确并赢得其积极参与,系统理论的应用生态图,案例讨论,案主叶某,女,23岁,初中文化思维简单,性格内向,自理能力较差,有过情绪激动的行为,说谎行为较严重 案主自幼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但由于父亲再婚,案主不愿与父亲继续生活在一起,便改随母亲生活之后,母亲也再次组成新的家庭,继父待她尚可,但案主还是住进了离母亲家不远的外婆家,一直至今,其间父母虽然与案主有所联系,但未能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管教案主曾就读于某中学,成绩较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案主在读初三时,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愿去学校读书春节期间和开学报到时,案主两次拿着钱近一周未归家门,去网吧上网,和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一起玩乐。

老师多次联系家长寻求配合都未果,无奈之下向花木镇青保办报告了有关情况,请求帮助叶某,叶母,叶父,继母,继父,外婆,学校、老师,玩伴,青保办, , ,社会工作的行动系统,行动 改变代理人系统(the change agent system):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 案主系统(the client system):求助并与改变代理人系统一起工作的个人、团体、家庭、社区等 目标系统(the target system):改变代理人系统为达到目标而试图改变的人们 行动系统(the action system):为达到目标而与改变代理人系统共同工作的人们,案主叶某,女,23岁,初中文化思维简单,性格内向,自理能力较差,有过情绪激动的轻微,说谎行为较严重 案主自幼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但由于父亲再婚,案主不愿与父亲继续生活在一起,便改随母亲生活之后,母亲也再次组成新的家庭,继父待她尚可,但案主还是住进了离母亲家不远的外婆家,一直至今,其间父母虽然与案主有所联系,但未能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管教案主曾就读于某中学,成绩较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案主在读初三时,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愿去学校读书春节其间和开学报到时,案主两次拿着钱近一周未归家门,去网吧上网,和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一起玩乐。

老师多次联系家长寻求配合都未果,无奈之下向花木镇青保办报告了有关情况,请求帮助系统理论的应用,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 问题的形成不仅是个人的因素,还应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 评估的焦点不应仅限于个体,还应包括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形 问题的相关层面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 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应采取连续的观点,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的实务意义 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和程序 提醒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服务对象系统 行动系统的规模或构成需要依据目标系统来确立 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因此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工作情况,系统理论的应用,介入和服务的目标 确保系统可以生存,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和讯息 协助案主在系统整体上维持稳定、平衡和完整(静态稳定和动态成长) 协助案主系统内部各层次系统之间建立一定的协力共持和互惠互利的技能 社会工作者与系统的关系 系统支援者:直接补充或替代原来系统中缺失的资源和讯息 系统连接者:运用和协调相关机构提供资源和讯息 系统维护者:系统内部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系统发展者:规划和倡导,在外在环境中积极调试,人类行为,第二部分,两对被抱错双胞胎的不同人生轨迹,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人类行为,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的界定 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是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人类行为的构成 行为主体 行为客体 行为环境 行为手段 行为结果,人类行为的类型,行为功能 行为适当性,正常与异常的解读,区分标准 统计规律 社会规范与价值 行为适应性标准 个体主观体验 反思 客观事实还是社会建构?,社会环境,第三部分,什么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人类个体生息于其中的,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的构成(Martin Bloom) 物理环境 社会设置 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系统,家庭 邻里/社区 朋辈群体 社会组织 大众传媒,讨论: 当代信息传媒如何影响了人的生活?,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第四部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交互的关系 三个考察角度 结构角度 契合程度 联结力 发展的角度 个体生长和发展 自我规划能力(self -direction) 运行的角度 压力应对 /防卫 挑战奋斗 自我效能感,18岁读大学,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 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人的行为与生命周期,理论 弗洛依德-人格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人的生命阶段 胎儿期 婴幼儿期 儿童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中年期 老年期,第六课 社会工作过程(上),社会工作概论,讲师:刘婷婷 博士,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社会工作的过程观,第一部分,社会工作的过程观,社会工作的过程观,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内外影响力范式 生命周期理论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综合的理论取向 工作过程阶段化 工作任务阶段化 整合的价值观,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适用于为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服务的,由朝向一些既定目标的系统化的系列行动组成的助人过程 该过程模式认为,所有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具有共同的知识基础、方法和技巧,都遵循共同的步骤社会工作实务的 通用过程和技巧: 接案,第二部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 了解服务对象求助和受助的过程 服务对象的来源 遭遇困难和问题而主动寻求帮助的个人、家庭或团体 存在服务需求而经他人介绍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提供帮助的个人、家庭或团体 由其他机构转介而来或者在有关机构的要求下前来接受服务的个人、家庭或团体 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个人、家庭或团体 当事人对助人与受助的态度和感受 当事人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其是否接受服务而成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 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的服务对象: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非自愿的服务对象: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将需要协助的人转介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 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初期接触的注意事项 对于非自愿和潜在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给予尊重和包容,向其诚恳表达帮助的意愿 当服务对象讲述个人经历时,社会工作者应怀着关切之情去倾听和与其沟通 在与服务对象分析其反面事件时,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评判或指点对方,而应鼓励服务对象积极表达,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面谈 准备 收集资料 个人信息、身体情况、特点与能力、环境状况 询问、咨询、观察、已有资料、调查问卷等 面谈 界定问题,达成共同看法 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改变 达成初步协议 决定工作进程 做好会谈记录,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注意事项 留意服务对象在表达时使用的语词、神态、肢体语言等所传达的信息,并准确表达同理心 鼓励和引导对方以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界定问题时聚焦于工作所需的信息上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不要急于下判断 了解服务对象希望从社会工作者这里获得什么,产生什么工作结果,从而形成具体目标 完成问题界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服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建立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的专业服务关系,是前者帮助后者与环境之间达到更好适应的合作关系。

意义: 提供了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结 激发服务对象学习的动力和接受服务的意愿 使工作过程高效有序,互动和谐,推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改变,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建立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的特点: 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 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架构 在此关系中,社会工作者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取向,而是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 在此关系中,社会工作者是掌握专门知识、具有专业伦理和技巧的权威 在此关系中,社会工作者要掌握工作的大方向,并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行动和冲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建立关系的技巧 同理 精确与敏感地去理解案主的内在想法与感受,以及用言语来表达对这种感受的了解,使案主得知我懂你的感觉,以附和案主当下的经验同理是一种态度的表现,以尊重他人的角度,尝试走进他人的内在心理 真诚 发自内心的自然、诚恳、从容、开放与一致性的分享自我感受,社工员在会谈过程中,以语言与非语言两者并用让案主感受到自然的感觉,使案主可以卸下恐惧不安感说出自己的内在感受、情绪等 专注 秉持著专注的态度,将焦点放在案主身上,藉由对案主表达专注、注意,使案主可以感受到他是被尊重、接纳的,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技巧,同理/同感/共情 (empathetic communication) 准确理解服务对象的内在感受 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行动 寻求可能缓解对方负面状况的解决途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在给予服务对象回应时,社会工作者应避免被对方用于掩饰情感的外表所误导,“哦,这些对我没有任何影响。

我根本不在乎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我不会让任何人来伤害我!”,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技巧,社会工作者应注意将表达同感和表达同情区分开来,“如果我处在你那样的情况下,我也会那样做我认为你是对的!”,“唉,你真是太不走运了我想你的感觉是你应该是在说社会工作者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语言或非语言)表达出对服务对象的理解,“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技巧,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应留意对方表现出的表面情感和更深层次的隐含情感,并随着服务的推进对对方的隐含情感给予更多回应,“我知道孩子们都很忙他们没时间给我打当我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想我以后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能像我妈妈对我那样对他们大吼大叫但是我现在正在做跟她一样的事情我去参加弟弟的婚礼,他们打算照一张全家福,但是没人想让我也一起照其实,他们连话都不想跟我说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接案技巧,用于表达同理情感的一些表述 我想知道是否是这样的 我不确定我理解的对不对,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说错了请纠正我,我的感觉是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我觉得那时你 我估计当时你的感觉是这样的 从和你的交谈中,我有这样的理解 你刚才的话给我的印象是 ,社会工作实务的 通用过程和技巧:评估,第三部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评估,评估 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涵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目的: 认识、了解构成服务对象问题情境的主要因素 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 识别服务对象本身和环境中的资源 运用专业知识去思考、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