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构思方式,何谓艺术构思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 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含义 指作家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塑造形象或构造作品的方式 综合 突出和简化 变形和陌生化,综合,含义 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综合是作家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构思技能和方式 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钱钟书围城鲍小姐,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我拿过达尼雅来,把她同苏妮亚一同捣碎,于是就出现了娜塔莎 托尔斯泰 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她是由作家的妻子和姨妹综合而成的娜塔莎剧照,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钱钟书围城里的鲍小姐,据杨绛女士讲,钱钟书围城里的鲍小姐,是综合了三个人而成的钱钟书夫妇乘法国邮轮回国时,“同船有一个富有曲线的南洋姑娘,船上的外国人都说她是东方美人他们“在牛津时认识一个由未婚夫资助留学的女学生,听说很风流牛津有个研究英国语文的埃及学生,皮肤黑黑的” ,钱钟书夫妇都觉得她很美鲍小姐是综合了东方美人、风流未婚妻和埃及美人而抟捏出来的思考:,综合是不是拼凑?综合的特点是什么? 定向性 选择性 刷新性,突出和简化,突出 含义 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多种材料和手段去集中表现形象的某一主要特征 契诃夫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契诃夫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作者从外表、语言、行动、 心理等多种角度,去突出他那 极端保守,对一切新鲜事物都 怀着强烈恐惧与仇视的畸形心态突出和简化,简化 含义 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鲁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卡夫卡城堡中的K 托尔斯泰说,对于高明的作家, “并不在于他知道写什么,而在于 他知道不需要写什么思考:,突出与简化的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点: 都是为了使形象或意念更传神、更富于特点。
区别: 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简化只留下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 从艺术构思角度来说,简化比突出的难度大; 从艺术效果角度来说,简化后的形象比浓墨重彩的“突出”更能抓住读者变形与陌生化,变形 含义 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鲁迅笔下的阿Q 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变形与陌生化,半人半怪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鲁迅笔下的阿Q,变形与陌生化,陌生化 含义 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闻一多死水 曹雪芹写刘姥姥,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片段,当葛利高里埋葬了爱人之后,抬头看那刚刚升起的太阳,有如下一段描写: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微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曹雪芹写刘姥姥,曹雪芹以一位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老妪刘姥姥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堂屋里的挂钟,收到了陌生化的效果思考:,变形和陌生化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都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区别: 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思考与练习:,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几种构思方式写一篇1000字的短文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即兴与推敲,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含义 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 “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 言、文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 来,落到纸张上。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复杂性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 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 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 强弱,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会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会,普希金:“达吉雅娜跟我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她竟然嫁了人!我简直怎么也没想到 列夫托尔斯泰:“一般来说,我的男女主角们,有时跟我开的那种玩笑,我简直不大喜欢他们做那些在理想生活中应该做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 王汶石:“人物站起来跟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该怎样描写他的那种时刻,正是作者创作中最欢乐、最有灵感的时刻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鲁迅创作不周山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即兴与推敲,思考与练习:,你是如何处理写作中的“心、手不相应”的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