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01286684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霄二中2012届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霄二中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7分)1. 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2分)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看 ,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 。(3)鲁迅曾给史记很高的评价:_,_。 2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 )(3分) A寥廓(lio) 彳亍(ch) 颓圮(p) 峥嵘(zhng) 变徵之声(zhng) B斑斓(ln) 瓦菲(fi) 笙箫(xio) 沉淀(din) 共(gng)其乏困 C漫溯(shu) 慰藉(j) 装载

2、(zi) 遒劲(jng) 卒起不意(z) D碣石(ji) 扁舟(bin) 典押(y) 巷道(xing) 越国鄙()远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C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这部著作。D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和变宫、变徵七音。4.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

3、一项是( ) (3分)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5.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前进道路的障碍。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D“你”“眼睛

4、”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副适合送给戏剧社的对联,以示祝贺。()(3分)A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B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C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D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二、阅读与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21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5、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殽之战)7.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

6、汉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共其乏困 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越国以鄙远 劳师以袭远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勤而无所C君之所知也 师之所为 D与郑人盟 蹇叔之子与师9.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C秦伯说,与郑人盟 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是从越国鄙远的不现实,邻厚己薄的得不偿失,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等角度说退秦师。B、蹇叔从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

7、。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反对秦师伐郑的结论C、烛之武说话站在秦国的利益上,说明郑亡对秦国的重大影响,使秦伯不敢参与“围郑”。D、蹇叔的说话站在秦国的角度上,说明劳师袭远必败,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伐郑。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译文: (2)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3分)译文: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2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8、,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

9、:粗鲁、地位低下的人。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D.剑坚,故不可立 坚:坚固、锋利。13.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卒起不意14.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左右欲兵之 B.秣马厉兵 C.不得持尺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15.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3分)答: 三、文化经典阅读(24分)1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

10、:“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学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B、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做。 C、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表现上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其实内心很少“仁”。 D、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怕做不到。 (2)在以上材料中,你是如何理解孔子关于言与行的主张。(3分)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

11、“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 (3)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

12、供养。 (4)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6)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四、语言表达(16分)17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6分)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1)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2) (3) 我就不会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