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01018240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9.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哺乳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一个纲,表现在:躯体结构最复杂,生理功能最完备;动物的行为也最复杂的,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分布广泛 有地上的(陆栖:牛、猪、大熊猫)(树栖:猴子、松鼠);有地下的(穴栖:田鼠、穿山甲);水中(水栖:海豚、蓝鲸);空中(飞行:蝙蝠),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 哺乳类和鸟一样,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但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和爬行类有根本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牙发达,坚固,(槽生异型齿)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25-

2、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动物)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四肢垂直着生在腹面,形成肘、膝关节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一、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完善了陆上繁殖能力,提高后代的成活率2、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 育条件3、哺乳是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的 有利适应,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尿囊与母体子宫的内膜结合起来 特点:循环系统不连通:胎儿与母体以薄膜隔开高度特异的选择性渗透作用,A、无蜕膜胎盘: 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壁内膜结合不紧密,易于脱离,胎儿出生时子宫壁不大出血 1、散布状胎盘:绒毛均匀分布在绒毛膜上(猴

3、,鲸)2、叶状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小叶丛,散布在绒毛膜上(反刍类),B、蜕膜胎盘: 胎盘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胎儿产生时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 3、环状胎盘:绒毛呈环带状分布(象、海豹、食肉目)4、盘状胎盘:绒毛呈盘状分布(灵长目、啮齿目等),二、躯体结构:(与陆地快速运动相适应)(一)外形:体分头、颈、躯干、尾1被毛2四肢转到躯体下方,出现了肘,膝: 提高了支撑力和弹跳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3尾短、退化,因生活类型、体型变化: 水栖:鱼形,附肢桨状(鲸) 陆生:兽形,躯体均衡,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飞行:前肢特化为翼膜(蝙蝠) 穴居:躯体粗短,前肢铲状(鼹鼠)

4、,(二)皮肤及其衍生物:特点:结构致密,有良好的抗透水性,敏感的感觉功能和 控制体温功能,抵抗张力和阻止细菌侵入功能:保护,感觉,保卫(防卫),排泄,调节体温,特点:1.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表皮:角质层发达,多层 真皮: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内含血管和神经 皮下层:蜂窝组织(储存脂肪,皮下脂肪层)黑色素细胞(表皮、真皮)黑色素颗粒使肤色多种多样,2被毛: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为皮肤衍生物之一A. 结构:毛根:末端膨大称毛球 毛囊:毛根外的组织 毛干:,B.类型:针毛:保护作用。坚韧,有毛向。刺猬(终年不换) 绒毛:保温作用。羊(一年换一次) 触毛:感觉作用猫、鼠吻端的触毛,为特化的针毛(唇、鼻、生殖

5、孔),3皮肤腺发达:表皮的生发层类型: 皮脂腺:泡状腺,分泌的油脂可柔润皮肤 汗腺:管状腺,出汗是散热和排泄代谢废物的有效途径 乳腺:特有,特化的汗腺,浮汁:乳头体外 味腺(嗅腺):汗腺/皮脂腺变形,与同种识别和两性间的 吸引有关,衍生物:毛、皮肤腺、爪、蹄、指甲、角,角:洞角:不分叉,终生不脱(牛) 实角:分叉,一年一次脱落(鹿)鹿茸:真皮骨化形成,刚出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 肤,名贵的中药犀牛角:毛的特化产物,脱落可重新长出新角,(三)骨骼:骨骼系统十分发达,功能进一步完善:1.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灵活2.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肘和膝,将躯体撑起,适宜 在陆上快速运动3.头骨由于脑、鼻的

6、发达而有较大的特化(颈椎7枚、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牙齿异型、2个枕髁) 演化趋势:1.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2.愈合和简化坚固、轻便;3.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活动4.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 完善,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 1脊柱:五部分(1)颈椎:7枚,第一为寰椎,第二个为枢椎(2)胸椎:12-15枚,与肋骨、胸骨构成胸廓(3)腰椎:4-7枚(4)荐椎:3-5枚,有愈合现象(愈合为一块荐骨)(5)尾椎:数目不定而且退化,胸廓:,双平型椎体: 椎骨的接触面是平整,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椎间盘:相邻椎体之间由软骨构成,缓冲运动

7、时对脑及内脏的震动,提高了活动范围,2头骨:(1)顶部有明显的“脑杓”以容纳脑髓 (2)枕骨大孔移至头骨的腹侧(3)骨块减少并愈合,解决坚固与轻便(4)出现了复杂的鼻甲骨(5)听骨出现三块(锤骨、镫骨、砧骨) 连接鼓膜和内耳(6)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标志性特征)(7)完整的次生腭(8)颧骨出现:供咀嚼肌附着,3肢骨与带骨:肩带:肩胛骨:发达锁骨:退化(飞翔、掘土、攀 缘种类发达)乌喙骨:退化为乌喙突前肢骨:肘关节向后转 (提高了支持和运动能力) (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腰带(关闭式骨盆):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哺乳类的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后肢骨:膝关节向前转(

8、提高了支撑、奔跑、跳跃能力)(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足型:跖行:多数哺乳类 趾行:善跑,跳,猫、犬 蹄行:以指端着地,马,适于快速奔跑 水生:后肢退化,前肢浆状; 飞行:前肢指骨长,支撑翼膜,(四)肌肉1、四肢肌发达。适应快速奔跑2、具有特殊的膈肌 体腔:胸腔(肺、心脏)、腹腔(消化、生殖、排泄)3、皮肤肌发达(面部肌肉)4、咀嚼肌强大口为捕食和防御的主要器官,机械消化功能加强,(五)消化: 消化管分化程度高,出现口腔消化,消化腺发达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单胃、复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结肠、直肠)、肛门,1、口腔:出现了口腔消化A、唇:吸乳,摄食,辅助

9、咀嚼,发音B、舌:搅拌,吞咽,发音,味蕾C、口裂缩小、出现颊部D、次生腭:硬腭和软腭,D、牙齿:异型槽生齿,门齿(切牙)i:切割食物犬齿(尖牙)c:撕裂食物前臼齿(磨牙)p:研磨食物臼齿(磨牙)m:齿型和齿数在同一种类是稳定的齿式:表示一侧牙齿的数目和总齿数I.c.p.m/I.c.p.m x2=总数人的齿式为:2/2.1/1.2/2.3/332,再出齿:,哺乳类的牙齿从发育特征看,有乳齿与恒齿的区别。 乳齿脱落以后即代以恒齿,恒齿终生不再更换。此种生 齿类型称为再出齿 低等种类为多出齿,牙齿易脱落,一生中多次替 换,随掉随生。哺乳类的前臼齿和门牙、犬牙有乳齿。 臼齿无乳齿,牙齿是真皮与表皮的衍

10、生物。由齿质、釉质(珐琅质)和齿骨质(白垩质)所构成。齿质内有髓腔,充有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供应牙齿所需营养。釉质是体内最坚硬的部分,覆盖于齿冠部分。齿骨质覆于齿根外周,与颌骨的齿槽相联合,它的成分是以磷酸钙为主。,2、咽部: 位于口腔后方 后鼻孔即开口于软腭后端而达于咽部 咽部两侧有耳咽管(欧氏管)的开口。耳咽管连通咽部与中耳腔,可调整中耳腔内的气压而保护鼓膜。咽部周围还分布有大的淋巴腺体,即扁桃体,反刍的过程,3、胃:单胃和复胃(反刍胃) 复胃(反刍胃): 瘤胃、网胃(蜂巢胃)、 瓣胃、皱胃(胃本体),4、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小肠粘膜富有绒毛、血管和淋巴管,加强了对营养 物质的吸

11、收作用 小肠具乳糜管,为输送脂肪的一种淋巴管,消化腺: 口腔:唾液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 肝脏、胰脏 特点: 1消化道高度分化 2出现肌肉质的舌、唇 3异型槽生齿 4出现了口腔消化(淀粉酶) 5草食类盲肠发达或为复胃 6消化腺发达 7无泄殖腔,通过肛门开口在体外,(六)呼吸:十分发达,空气经外鼻孔、鼻腔、喉、气管(软骨)入肺1鼻腔:嗅觉部、通气部、 鼻旁窦:温暖、湿润、过滤、共鸣器,2、 喉:气管前端的膨大部分声带:为发声器官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为哺乳动物特有,喉门被会厌软骨遮盖,以防止食物误入气管,3、气管:是由一系列背面不衔接的软骨环所

12、支持,4、肺:高度特化,富有弹性,海绵状,由许多微细支 气管和肺泡构成,5、肺泡:细支气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上皮细胞组 成,外面密布微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6、呼吸方式:胸式呼吸:肋骨升降腹式呼吸:膈肌的运动,体液:水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物质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水细胞外液:细胞间液、血浆、淋巴液、脑脊液(内环境),(七)循环系统:4腔、具左体动脉弓、大静脉主干趋 于简化、肾门静脉消失,1、心脏:(1)四腔,完全双循环(2)半月瓣:大动脉基部 (3)心脏肌肉的营养供给:“冠状循环”,2、血管: (1) 仅有左体动脉弓 背主动脉 (2) 前主静脉 前腔静脉 后主静脉 后腔静脉 (3) 肾门静脉消失

13、(4) 腹静脉在成体消失 (5) 出现奇静脉及半奇静脉(相当于后主静脉前段) 背侧、肋骨间的静脉血,3、淋巴:发达,辅助静脉血液回心微淋巴管(盲端)淋巴管胸导管前腔静脉心脏淋巴结:淋巴系统的通路上,在某些重要部位如颈部、腋 下、鼠蹊部以及小肠,尤为发达作用:过滤异物、制造淋巴细胞扁桃体、脾脏和胸腺,4、血液 红血细胞成长后无核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组成:肾脏泌尿 输尿管导尿 膀胱贮尿 尿道排尿途径 皮肤也能通过排汗参与排泄,(八)排泄系统:后肾型,高度浓缩尿液,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1)肾脏,皮质部:肾小体、肾小管、血管 髓质部:集合管 肾盏 肾盂,(2)肾小体:肾

14、小球和肾小囊 (3)肾小管:近曲小管、髓袢(亨氏袢)、远曲小管 (重吸收),2、过程:,血液 肾小体(过滤) 原尿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终尿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九)生殖系统:雌雄异体,胎生,哺乳 体内受精,雄性具交接器,1、雄性:(1)睾丸(1对) 生精小管:产生精子 间质细胞:雄性激素(2)输出小管(3)附睾:精子成熟(4)输精管(5)尿道(6)交配器(7) 附属腺: 精囊腺(促进精子活性) 前列腺 尿道球腺,2、雌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1) 卵巢(1对): 基质:结缔组织 生殖上皮:表层 滤泡:卵细胞(滤泡液含雌性激素) 黄体:内分泌组织,所分泌的激素可抑

15、制其他滤泡的成熟和排卵,并促进子宫和乳腺发育,为妊娠做准备,(2)输卵管(3)子宫 双体子宫:啮齿目(鼠) 分隔子宫:猪 双角子宫:牛 单子宫:人、猴。产仔较少(4)阴道,哺乳类性成熟的时间,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性成熟早于体成熟,两者不一致动情:性成熟以后,母兽可以在一年内的某些季节规律性 地进入发情期称为动情(兔8-15天,猪21天) 卵在动情时排出。之外,是处于休止状态。大多数哺乳类,一年中仅有1-2次动性期,少数为多动情期家鼠:4-5天一次猿猴类:28天,月经(与人类相同),妊娠期:家兔:一个月(30-31天)犬:2个月猪:114天,3个月猩猩、人:9个月 啮齿目:18-20天把握不同动

16、物的性周期规律,可以有计划地调节分娩时间、产乳量,防止不孕或空怀产胎数:家兔:4-7次7个田、家鼠:6-7次最13次象:1次/3-5年,(十)神经系统:大脑和小脑体积增大、神经细胞所聚集的皮层加厚和表面出现了皱褶(沟和回),哺乳动物具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有效地协调体内环境的统一并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大脑皮层由新脑皮构成,它接受全身各种感觉器传来的冲动,进行分析综合,并通过已建立的神经联系产生合适的反应,1、脑:a、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由 新脑皮构成,形成沟回 纹状体:退化 古脑皮:为梨状叶,嗅觉 原脑皮:为海马,嗅觉 胼胝体:连着左右大脑半球, 带状白色神经纤维, 哺乳类特有,b、间脑:被大脑所覆盖 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中枢视神经交叉:腹面伸出 脑下垂体松果腺,C、中脑:相对不发达 背方:四叠体 前1对:视觉反射中枢 后1对:听觉反射中枢 底部:大脑脚:连接大脑和脊髓,下行运动神经纤维束,d、小脑:体积增大,有小脑皮层,称新小脑(哺乳类特有)脑桥:小脑底部,由横行神经纤维构成的隆起,小脑与大 脑之间联络通路的中间站(哺乳类所特有),e、延脑:脑神经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