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中考历史复 习策略全国通用

1333****33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5MB
约59页
文档ID:201004100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中考历史复 习策略全国通用_第1页
1/59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单元复习 理清基本线索 突出重点难点 挖掘隐性知识 力求规范准确,理清基本线索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人类活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历史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理清线索 教材目录中的历史线索梳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理清线索,约开始于170万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清(1840年以前),归纳与思考: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第一个封建王朝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理清线索 教材目录中的阶段特征概述,(2009黄冈)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D,(2009河南)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A,(2008年四川省资阳市)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C,理清线索 考试说明中的历史发展线索,政治 思想文化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基本思路,(2008汕头学业)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D,(2008南京)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吸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图一 海国图志,图二 天演论,图三 民报,图四 新青年,图五 共产党宣言,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基本线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他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什么?(1分)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2分)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2分)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1分)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1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1分),参考答案(11分) (1)魏源(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1分)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1分);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4)民主(1分),科学(1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历程(1分)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阅读下表内容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定都咸阳 ( ) (2)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 ( ) (3)为了打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大力推崇儒学 ( ) (5)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突出重点难点:课标要求的重点难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突出重点难点:课标要求的重点难点,六.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7下第21、22课),一.中华文化的勃兴(7上第8、9课),二.昌盛的秦汉文化(7上第16、17课),三.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7上第21、22课),四.辉煌的隋唐文化(7下第7、8课),五.灿烂的宋元文化(7下第13、14课),突出重点难点:课标要求的重点难点,(2008 衢州学业)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

这则名言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B,(2008安徽)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A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B资治通鉴与“阳光体育活动” C五禽戏与“京剧进校园” D北京人遗址与西部大开发,A,A,(2008四川资阳)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 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BCD,B,B,(2008徐州)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1分)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2分) (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参考答案: (1)“仁”(1分)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范围,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古代文化;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1分)(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2)董仲舒(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突出重点难点:考试说明中的重点内容,(2009杭州)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B. C. D. ,A,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挖掘隐性知识 熟悉教材、吃透教材,C,(2009娄底)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挖掘隐性知识 熟悉教材、吃透教材,A,(2009泰安)公元前后,在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 )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 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 D.东周王朝和雅典,A,(2009成都)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B,(2008芜湖)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 订正: (2)错误: 订正: (3)错误: 订正: (4)错误: 订正:,参考:(1)错误:卫青,订正:张骞;(2)错误:洛阳,订正:长安;(3)错误:西藏,订正:新疆;(4)错误:非洲,订正:欧洲力求规范准确,(2009南京)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图,根据要求,按序号在空白处填写恰当史实专题复习 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大问题 初高中教材中均涉及的重大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1.思想,孔子,“百家 争鸣”,一.思想和宗教,政治主张,教育思想,道家 庄子,墨家 墨子,法家 韩非子,兵家 孙膑,儒家 孟子,2.宗教,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一.思想和宗教,1.文字,商朝 甲骨文,秦朝 小篆、隶书,二.文字、史学和文学,2.史学,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二.文字、史学和文学,3.文学,二.文字、史学和文学,唐诗,李白 杜甫 白居易,宋词,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明清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游记,大唐西域记 马可波罗行纪,1.四大发明,造纸术,三.科学技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2.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三.科学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3.手工业,三.科学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郦道元水经注,4.地理学,5.医学,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三.科学技术,李时珍本草纲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6.水利工程,三.科学技术,都江堰 战国,灵渠 秦朝,大运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