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

上传人:1333****333 文档编号:201003304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部分 ppt(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高考考点复习,哲学常识,考点05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 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 根本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不以 人的意识为转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

2、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点059,世界是物质的,正确理解物质概念: 1、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 2、内涵(1)“不”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2)“能”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别开来(3)“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 4、世界统一于物质,为什么:是由自然界的客观性决定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我们利用、改造自然,必须服从、尊重、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考点059,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必须辩证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必须发挥人的意识的积极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造福人类。,考点059,世界是物质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内容:是客观的,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物质是本源,意识依赖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考点060,正确

4、理解意识概念: 1、含义:(1)起源:产物(2)生理基础: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本质:反映 2、辩证地看待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误区(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2)电脑也有意识(3)有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有的意识是人想象的结果(4)意识能够独立存在(5)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 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考点061,考点06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原因

5、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客观方面: 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 主观方面: 第一,立场不同,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第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第三,知识构成不同,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知识的多少,也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考点063,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 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

6、展起阻碍作用。所以要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

7、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唯物论角度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原理+方法论+分析,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

8、价值。它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为形成和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和兴旺发展提供了坚固的思想纽带。完全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全民族的铸魂工程。这一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经济全球化形成浪潮的当今时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日中国,一方面应当看到的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状况的显著改善以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彰显,全国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提升,思想道德水准也有了同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相适应的明显提高。应

9、当说,这是主流的方面。另一方面也必须正视的是,由于外来的和内生的各种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侵蚀,“价值失落”、“价值混乱”、“价值扭曲”的现象在社会上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这虽然还构不成为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损害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和道德障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旗帜鲜明地昭示了我们党和我国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对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在全党和全社会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道德操守亦即铸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唯物论角度阐述,我国为什么要牢固树

10、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点064,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 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 “想”。 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做”。 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客观条件也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的

11、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不顾实际条件而蛮干是错误的。,考点064,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考点06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 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现实原因:第一,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 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坚持从全面的、整体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要把握客观实际的整体联系,而不能仅仅从个

12、别事实出发;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而不能从片面的实际出发;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客观实际,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而不能静止地看待客观实际。 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5)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定义: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要事实求是?(理论依据、现实原因) 转换:如何做到实事求是?,1、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客观规律 2、把握规律,指导实践,做到按规律办事 (1)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提高预见性 (2)改变或创造条件,影响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趋利避害,考点

13、066,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重大: 第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 首要问题 第二,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的基础,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来讲,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才能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物质和意识的 辩 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

14、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考点06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物质决定作用和意识能动作用 2、全面理解:(1)这两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一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否认后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后者否认前者,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2)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前者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制约,是第二位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人的意识可否认识物质世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同回答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哲学基本问题,考点068,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

15、系,考点068,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物主义: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辩证法考点069094,考点069,唯心主义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含义: 特点: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要素、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周围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 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客观性:不以人的

16、意志为转移、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臆造联系。 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直接与间接等 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05全国卷2.38)、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答: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