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00780365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钩体病临床表现2、掌握钩体病诊断3、掌握钩体病防治4、熟悉钩体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5、了解钩体病预防措施概述钩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我国民间称为“打谷黄”或“稻瘟病”。病原学 钩体菌体非常纤细,螺旋盘绕细致,规则而紧密,长约6-20um有12-18个螺旋,直径0.1-0.2um,在靠近菌体的一端

2、或两端常弯曲或钩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钩体运动非常活跃,沿长轴旋转运动,菌体中央部分较僵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钩体基本结构是菌体,细长轴丝和透明外膜所组成。菌体呈圆柱形,由二条轴丝缠绕,由胞壁、胞浆膜及胞浆内容物组成。胞浆内容物为核质、核糖体,为钩体代谢及分裂繁殖的部分。轴丝为钩体运动器官,亦为其支持结构。外膜位于菌体的最外层,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外膜抗体亦为保护性抗体。病原学钩体在培养特性上是需氧菌,在含兔血清的培养基内,PH7.2左右,温度28-30c进行培养,生长繁殖缓慢,需1周左右,对酸性及碱性环境都较敏感,在PH7.0-7.5之间最适宜。钩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在无

3、杀菌污染的中性自来水中,可存活40天;在潮湿而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中,则可生存达3个月,对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无抵抗力,极易被来苏儿、70%酒精、漂白粉及肥皂所杀死,对干燥非常敏感。钩端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2病原学钩体的抗原结构较复杂,通过血清学方法,将具有相关抗原结构的钩体划为同一血清群,而将抗原结构上一致的菌株称为同一血清型,至1986年国际上发现和确定有23群200型,国内有18群70型,仍有新型不断发现,常见的有黄疸出血群,七日热群,波摩那群、犬群、澳洲群、秋季热群等,我国雨水洪水型主要由波摩那群引起,而稻田型流行株则以黄疸出血群为代表。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主要为野鼠和猪,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

4、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主要携带波摩那群,为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猪作为宿主动物起着重要作用,猪携带的菌群与人的流行菌群完全一致,具备主要传染源的各项条件:(1)分布广,数量多。(2)与人接触密切,猪尿能污染居民点的各种水源。(3)带菌率高,排菌时间长(370天以上)。(4)尿量大,尿内钩体数量多。(5)猪圈一般潮湿多水,泥土和积水内存在大量钩体。钩体病患者尿中虽有钩体排出,但数量很少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1)污水传播 传染源的尿污染水源,人们在收割水稻和生活中与疫水接触受到感染,特别在洪水,暴雨时,含钩体的粪尿随水漂流,扩大了污染面

5、,下水道工人,煤矿井下工人与钩体病鼠尿污染的水源接触。人喝了污染的水,均可经消化道粘膜感染。(2)接触传染人们在饲养家畜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畜或带菌性牲畜的排泄物及其污染的饲料,在宰杀或处理病畜过程中,接触带菌的血和脏器而感染。(3)其他传播途径钩体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受染可导致流产。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同型钩体有较强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因此仍可发生不同型的再感染,由于人群免疫力的差别,新进入疫区的人发病率较高,易发展为重型。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和一定的职业性。(1)流行形式

6、我国南方各省以稻田型流行形式为主,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北方各省多呈洪水型暴发流行,主要传染源是猪。当南方各省发生洪水暴发流行时,也发现猪是主要传染源。(2)发病季节 主要集中于夏秋之交,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份为高峰,在双季稻地区可有两个高峰,洪水型发病高峰往往与洪水高峰相一致。(3)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疫区学龄儿童常下河洗澡,亦感染,性别与职业的发病情况,常取决于人与传染源及疫水等接触的程度,农民、渔民的发病率较高,畜牧业者与屠宰工人常与病畜接触,易发病钩体皮肤血流淋巴毒素钩体败血症 多数 早期临床表现组织器官少数, 肝、肺、肾、脑损害,功能紊乱。病理损害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损

7、伤 发病机制1.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损害。不同部位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因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临床类型。2.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肝细胞变性肿胀,炎细胞侵润,胆汁淤积肾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坏死。 肺 毛细血管内皮连接处缺口,RBC溢入肺泡点片,类肝样实变。脑骨骼肌中毒性炎症改变。各组织切片中可查到钩体。病理解剖临床表现潜伏期714天,钩体病因感染钩体型别不同及机体的反应性差异,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临床根据其表现的主要的特点是,分为以下几型:临床表现(一)感染中毒型

8、(又称流感伤寒型)此型即钩体病早期的败血症,约90%以上病例无明显器官损害,经13后即恢复。钩体败血症的临床症状急起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触痛等,所谓“三症状”“三体症”。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钩体病的眼结膜充血,不伴有明显畏光,分泌物,其肌肉疼痛以腓肠肌特别明显,有明显触痛,表浅淋巴结主要为引流上下肢的腋窝及腹股沟处肿大、质软、活动、伴有触痛。寒热酸痛一身软,眼红腿痛淋结大。 临床表现(二)黄疸出血型原称外耳病,病初仍为一般感染中毒症状,病程48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倾向及肾功能损害,轻型的病例以轻度的黄疸为主,严重病例可迅速因肾功能衰竭、肝衰竭

9、、大出血而死亡。在死亡病例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出血分别占70%、20%及10%,黄疸出血型,近年国内渐少见,40%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关。临床表现(三)肺出血型1、普通出血型 临床表现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肺部可有少量湿性罗音,无明显呼吸及循环障碍,X线仅有轻度病变,经适当治疗迅速痊愈恢复。2、肺弥漫性出血型 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特点。但大量咯血并不伴有明显的钩体血症症状或进行性呼吸、血循环功能障碍的症状,其预后亦不一定严重。反之,钩体病人因肺弥漫性出血可以伴发进行性呼吸、循环衰竭等缺氧、窒息的表现,虽咯血很少或不咯血,主要为广泛的肺脏内部溢血,预后却十分严重,是近年来无黄疸型钩

10、体病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三)肺出血型 据华西医科大学对本型的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毒物质的超敏反应,其理由是(1)临床上来势猛,恢复也迅速,肺部病灶消失快,没有血管破裂现象,提示大出血为充血、瘀血和溢血的严重后果。(2)激素治疗有特效(3)凝血机制正常,没有DI现象,不需要抗凝治疗。临床表现(三)肺出血型本型尚可分下述三期,但三期并非截然分开(1)先兆期:面色苍白(个别也可潮红)心慌烦燥,呼吸心率进行性加快,肺部逐渐出现罗音,可有血痰、咯血,X胸片纹理增多,散在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2)极期、短期内面色转极度苍白或青灰、唇发绀,心慌烦燥不安,呼吸、心率明显加快,第一心

11、音减弱或呈奔马律,双肺湿罗音渐增多,咯血不断,X胸片点状、片状阴影扩大且大片状融合。(3)垂危期,短期内(13小时左右)病情迅速进展,烦燥不安转入昏迷,喉有痰鸣,呼吸不整,极度发绀,大口鲜血连续不断地从口鼻涌出(呈泡沫状)心率减慢,最后呼吸停止,引起本型钩体主要毒力极强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肺部大体病理临床表现(四)肾衰竭型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较突出,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尿闭,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一般在病期第3天开始,79天达高峰,3周后恢复正常,但多数肾功能不全均并发出现于重型黄疸出血型患者,为致死的主要原因,单独的肾衰竭型较为少见。临床表

12、现(五)脑膜炎型以脑膜炎或脑炎症状和体症为特点的一种临床类型,一般在钩体发病数日后,出现头痛、呕吐、烦燥不安、神志不清、瘫痪、昏迷,颈项强直等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70%的病例有轻度蛋白增加及少量白细胞,糖正常或稍减少,氯化物正常,培养可分离出钩体。单纯脑膜炎预后较好,伴合脑炎者病情重,可脑水肿、呼吸衰竭死亡。临床表现后期,为恢复期或后发症期,一般是起病10天以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趋于痊愈,少数患者退热后约经几日到3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可再次出现症状,称后发症。临床表现(1)后发热 急性期发热经治疗或自然下降后,发热再出现,一般多于体温下降正常15天后出现,大多在380左右,但不

13、论是否用过青霉素治疗,均可在13天内退热,极个别病人,在起病18天左右,继后发热之后,出现第3次发热,35天自然退去,后发热可能与人体迟发超敏反应有关,也可能是短期复发。(2)眼后发症 眼部后发症常见于波摩那型钩体感染后,多于急性期退热后1周至1个月左右出现,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由于对视力影响较大,应及时治疗。(3)反应性脑膜炎 少数患者在后发热的同时出现脑膜炎症状,与在初期出现者类似,但脑脊液钩体检查阴性,周围血液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后良好。临床表现(4)胫前热极个别病例在后发热时期出现双侧胫前结节性红斑样皮疹,可迁延2周左右,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4、反应良好。(5)闭塞性脑动脉炎钩体病急性期热退后半月至5个月,甚至长达9个月,可发生脑内动脉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周围神经炎,精神异常等,其中以闭塞性脑动脉炎较突出。以波摩那型钩体感染为主,患者以儿童较多,但亦有青壮年,有时可无急性期症状,临床表现有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或发作性反复短暂性肢体瘫痪等,脑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突上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近端的狭窄,多数在基底节部有一特异的血管网,钩体血清凝集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轻度增高,尿常规检查,早期尿内可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管型,这些改变可高达70%。实验室检查(二)特异性检查1、血培养阳性率为2

15、0%70%,至少需培养1周才能生长,培养4周无钩体生长即为阴性。2、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抗体效价1:400,或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至4倍以上,可确定诊断,钩体DNA探针,可用于钩体病的早期诊断。(此试验是应用活标准菌株作抗原,与可凝患者血清混合,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可见到凝集现象)。诊断1、流行病学史在本病的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易感人群中在221天内有接触疫水史,或有接触病畜史。诊断2、临床表现各型早期有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寒战、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疼痛,淋巴结肿大,同时发生血痰或咯血,钩体病的诊断就比较明确。其他各型、各后发症的诊断也应在比较典型的钩体血

16、症、体症的基础上,结合各型的特异症状群,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诊断3、检验方面,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高,血沉偏高,黄疸出血型更高,尿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红、白细胞管型,血脑脊液或尿培养,血凝集试验等。鉴别诊断(一)发热 应与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鉴别的有伤寒、流感、上感、疟疾、急性血吸虫病、恙虫病、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除依靠临床特点外,流行病学病史,蛋白尿以及氮质血症的出现,往往对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鉴别诊断(二)黄疸 应与黄疸型肝炎鉴别,肝炎是以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为显著,肝炎多在热退后出现黄疸,并伴症状明显好转,无眼结合膜充血和腓肠肌压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肝功能ALT、AST明显异常,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试验可资鉴别。鉴别诊断(三)肾炎有肾脏损害而无黄疸的钩体病患者需与肾炎相鉴别,钩体病具有急性传染性热性发病过程,有结合膜充血、肌痛明显,血压多正常,无浮肿鉴别诊断(四)肌痛应与急性风湿热相鉴别,急性风湿热的疼痛多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而钩体病的肌痛以腓肠肌为甚。鉴别诊断(五)出血或咯血出血可与上消化道出血、血尿、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及再生不良性贫血等疾病鉴别,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