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阿城市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范文

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86KB
约14页
文档ID:200537123
阿城市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范文_第1页
1/14

阿城市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范文目录/提纲: 一、绪论 问题的提出 基础概念的界定 一、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教学关系方面的差异 二、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道德关系方面的差异 三、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文化关系方面的差异 四、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心理关系方面的差异 五、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法律关系方面的差异 六、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政治或经济关系方面的差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 硕 士研究生: 宋 海 涛 导 师: 赵 鹤 龄 教 授 业: 教育管理 授予学位单位: 哈 尔 滨 师 范学 目 录 网转载时请加*外部链接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绪 论1 第一章 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的差异3 第二章 师生关系差异产生的原因8 第三章 师生关系的差异对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11 第四章 改进初中教育工作的策略13 结 论…15 注 释…17 参考文献…18 附 录…19 后 记20 摘 要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阿城市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发展 ,但与城区经济相比仍有较差距这种存在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显著差异,反映并影响教育活动的诸多方面。

从调查研究入手,将师生的教学关系作为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一方面,主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来全方位考虑师生之间这一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从学校获得了有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分析、综合,发现了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对本研究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如何改善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所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区与农村 初中 师生关系差异 对比研究 abstract becse of refor n openng, rrl econoy n a ceng cty s evelope gretly n te pst 20 yer. bt pre t rbn econoy ,tere’s stll stnct fference .te fference c les n ny spects sc s econoy ,cltre reflects n nflences ll spects of ectonl ctvtes .by resercng ,te tor tnks t portnt to conser te specl reltonsp torogly beteen tecer n stent snce ter professonlly relton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4) “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其中以教育与被教育、促进与发展为最高核心层次,由它制约着师生间的管理关系、人际关系、伦理关系等5) 从这些定义出发,并且不局限于这些定义,将师生关系放在教育观中来考虑从教育观来考虑,师生关系不应局限于教学工作之中,师生关系应是一个以教育活动为核心的特殊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体系,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只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还应包括师生的道德关系、师生的文化关系、师生的心理关系、师生的法律关系、师生的政治或经济关系等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以往对师生关系的讨论从教学工作角度考虑较多,因此,本调查研究将师生的教学关系作为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一方面,主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来全方位考虑师生之间这一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章 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的差异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无论是城区初中还是农村初中师生对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都有较深认识,如在回答你认为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是否重要这一问题时,认为很重要的学生比例分别是:农村:92.8%,城区:94.5%;认为很重要的老师比例分别是:农村:95.2%,城区:98.2%;认为不重要的老师没有,学生个别也有,农村:2.8%,城区:2.1%;但也有个别学生和老师认为有作用但不,农村:学生占:4.2%,老师占:4.8%;城区:学生占:3.3%,老师占:1.7%。

但在调查中师生关系的每个方面都各有差异,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 一、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教学关系方面的差异 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师生的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6)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和对走访座谈的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初中师生关系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教学关系存在以下差异: 1.对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影响的程度认识不同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很重要的普遍人数比例比城区师生低例如,在回答“你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影响教和学的效果吗?”这一问题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学生:城区占:36.1%,农村占:40.1%,老师:城区占: 8.8%,农村占:30.8%;认为影响很的学生:城区占:40.9%,农村占:38.5%,老师:城区占:80.5%,农村占:50% 2.对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认识不同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期待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将其称之为教室里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待是教师通过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施加影响的一种重要方法.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成长的人数比例普遍比城区师生低。

例如,在回答“你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成长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学生:城区占:28.4%,农村占:33.3%,老师:城区占:3.5%,农村占:31.7%;认为影响很的学生:城区占:48.7%,农村占:43.5%,老师:城区占:74.3%,农村占:54.8% 3.对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能力在教师的业务素质中所占的地位认识不同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能力在教师的业务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数比例普遍比城区师生低一方面,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师生都期望改善师生关系,例如,在回答“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正确观点学生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多数师生都期望委婉的指出错误而另一方面,在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城区师生比农村师生更注重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能力这一因素,例如,在回答“你认为对一个老师来说,知识渊博且有特长和专业知识丰富但其他知识了解较少两者相比,哪一个更重要?”这一问题时,认为知识渊博重要的学生:城区占:27%,农村占:42.6%,老师:城区占:38.9%,农村占:27.9%;认为两者都重要的老师:城区占:71.2%,农村占:54%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知识丰富渊博的老师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便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知识 渊博教师的期望,其潜意识里也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 二、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道德关系方面的差异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可分为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7)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因师生关系这一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区别于其他的道德关系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和对走访座谈的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道德关系存在以下差异: 1.对社会公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认识不同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社会公德会影响师生关系的人数比例低于城区师生的人数比例例如,在回答“教师办公室环境的好坏能否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这一问题时,认为影响很的学生:城区占:32.2%,农村占:23.8%,老师:城区占:57.5%,农村占:41.3%;认为没有影响的老师:城区占:8%,农村占:23.1% 2.对尊重学生隐私的认识不同在这一问题上学生的分歧较,老师的认识比较一致例如,在回答“你对教师检查学生日记和信件怎么看?”这一问题时,认为在学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看的学生,城区占:60.6%,农村占:28.1%,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看的学生,城区占:19.3%,农村占:57.5%。

这一结果表面上反映出农村学生对自己的隐私权很看重,而实质上则反映出农村学生思想较城区学生保守的事实,这给师生沟通带来了障隘 3.对教师职业道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认识不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师生关系影响较在这一问题的调查和总结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 看法基本一致;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则有较差异,反映为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弱于城区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师生的交往,职业道德观念的弱化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许多难题例如,在回答“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往?”这一问题时,认为会有影响的学生,城区占:53.6%,农村占:45.9%,老师:城区占:84.1%,农村占:57.8%;认为没有影响的老师:城区占:1.7%,农村占:25%而在回答“你怎样看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一问题时,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而教师的分歧较认为“应该,因为学生犯了错的”学生,城区占:15.6%,农村占:15.4%,老师:城区占:6.1%,农村占:15.4%;认为“应视错误情节而定”的学生,城区占:32.4%,农村占:27.9%,老师:城区占:38.9%,农村占:25%以上结果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在教师身上。

 三、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文化关系方面的差异 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义有三: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和纯自然界有区别;2、文化是人类的思想观念体,包括语言、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思想信仰、价值等3、文化是人类不同的心理类型文化是观念的,是特定社会中特有行为和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体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特有意义体系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文化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内容”,(8)文化对师生关系也有着较影响通过对此次调查的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文化关系存在以下差异:此篇文章*网-帮您,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 1.传统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不同传统的道德文化塑造了中国等 级森严的封建家长制和民族性格中深厚的等级观念,在价值取向上,重道 德轻功利,也即重义轻利是最显著的特点(9)从而形成了带有浓重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而这种观念对农村初中师生关系遗留的影响要超过城区,加之阿城市是金代古都,传统文化色彩较重,这种影响尤为显著例如,在回答“从道德角度出发你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哪种类型的?”这一问题时,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学生,城区占:24.3%,农村占:28.1%,老师:城区占:5.3%,农村占:13.5%。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比例农村均于城区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统”、“官本位,读做官”、“中庸”思想在农村和城区师生关系中都有不同反映,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既在农村遗留的传统影响要于城区 2.众传播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不同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籍、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人提供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娱乐、广告等的活动(10)众传播也是文化以现代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众传播因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客观上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知识依赖,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这一点因经济发展和教育设施的差别城区要比农村更加显著,阿城市也是这样 四、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心理关系方面的差异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的心理现象包括:①.心理过程 1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