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双重上市公司A、H股价差的实证研究范文 论文开题:双重上市公司A、H股价差的实证研究 引言 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市场拓宽到国外,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更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正在逐步一体化,投资者将更加全球化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我国很多企业选择在境内与境外证券交易所双重上市2022年7月15日及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国内首家实现A、H股双重上市的企业此后,海外上市成为公司融资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海外上市为了充分的利用国外与国内的资源,一些公司在海外上市后回归到国内上市,实现公司的双重上市如中国石化、中国银行等大型国企先后实现了在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的双重上市A+ H 公司的融资规模屡创历史纪录, 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神华和中国石油的融资规模均依次刷新A 股市场历史纪录, 工商银行甚至创下全球资本市场IPO 规模之最股份制改革后,资本市场中流通股逐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双重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渐渐扩大截至2022年4月13日,双重上市的境内企业已经达到70多家。
中国企业在A股、H股同时上市已有近几十年的历史,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而其在两个资本市场的明显价差问题成一度成为研究者的热点与世界其他存在市场分割的国家和地区相比, 中国是唯一存在双重上市公司内资股相对于外资股较高溢价的国家, Fernald and Rogers[ 1 ]称这种现象为“中国股票市场之迷( Puzzle)价差问题主要表现在A股对H股溢价上,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几个因素,主要有市场分割、流动性、投资者认知、融资约束、信息披露、投资者法律保护、信号传递等因素同一家上市公司在同样资产与权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中为什么出现不同反应,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存在显著地影响了这样的价差,这 程度的重要指标Stulz(2022)[1】将股票市场分割定义为:“属于不同市场,但在某些没有国际投资障碍的国际资产定价模型下,具有相同风险的两种资产,存在不同的期望回报”广义的市场分割指市场间的流通障碍和差异及其导致的同质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各种差异; 狭义而言, 市场分割主要是指同质产品(资产) 或相似产品(资产) 在不同的市场中具有不同的价格。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股票市场被分割成三个市场:A股、B股、H股市场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三个资本市场有着严格的划分,存在市场分割但在2022年2月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2022年7月QF II制度实施后, A股和B股、A股和H股的市场分割开始慢慢减弱虽然在政策上对于市场分割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但是境内与境外的资本市场还存在利率、汇率等因素,所以市场分割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减少 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市场分割程度不同,我们按程度划分国际资本市场,分为硬分割和软分割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各方面的限制因素在慢慢地消失,企业迈向国际化的步伐,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A+H股公司概况及其发展历史 我国刚开始采取在A、H股交叉上市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它们具有一定的规模,公司的管理水平较高等特点 不考虑汇率对两地股价差的影响,我们以汇率=0.8112作为股价的折算值2022年4月18日,总共有72家A+H双重上市公司,其中13家双重上市公司是A股折价,而本文主要研究A股对H股溢价的现象 在72家中内地上市有11家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其中在主板上市的有8家,中小板上市的有3家。
其余61家是在内地的上交所上市的,且这些企业都是在主板上市的由此可见双重上市的公司大多是规模较大的企业 双重上市公司中先外后内方式的公司有55家,先内后外方式的公司有14家,同时上市方式的公司有三家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在内地与香港上市的时间间隔在5年内,上市时间间隔在1年以内的公司是最多的由此说明,双重上市公司的时间间隔相对比较短的 双重上市公司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刚开始缓慢的发展,到加速发展,到放缓发展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发布,与国家对于双重上市的公司的指导息息相关 “发展—停滞—加速—放缓”的过程 主要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22-2022年 2022年以前,国家支持国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同时,也鼓励其回到国内市场发行A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早期赴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都返回国内市场双重上市从2022年青岛啤酒成为首家双重上市公司开始,到2022年底共有17家在香港主版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到内地双重上市,占同期境外直接上市公司总数的44% 第二阶段:2022-2022年 从2022年开始,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企指数大幅下跌。
在此期间,中国证监会原则上不再批准境外上市公司回A股市场融资2022和2022两年只有兖州煤业、科龙电器两家H股公司发行A股,中国公司双重上市的步伐明显停滞下来 第三阶段:2022-2022年 2022年下半年至2022年期间,H股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发行H股的公司境外再融资能力深受影响因此,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暂行办法》,鼓励绩优H股公司在内地增发A股,以解决H股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问题 第四阶段:2022年至今 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在A股市场筹资的规模普遍大于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但其双重上市后的业绩却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外上市公司双重上市的政策再次发生变化,由此前明确支持的态度转变为“观望”状态[1] 文献综述 关于交叉上市公司价差的研究,国内主要是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理论下面本文将按因素分开综述文献,对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描述 1、流动性差异因素 流动性是证券资产与现金资产之间的相互转换能力(Am ihud and M endelson, 2022) ,既包括证券资产 转换成现金资产的能力(即变现能力) ,又包括现金资产转换成证券资产的能力(即变券能力) 。
首先提出流动性差异因素的是Amihud和Mendelsohn,他们提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股票流动性的提高可以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增加公司价值而双重上市能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又能进行融资,为企业规模的扩张提供资金,所以双重上市成为许多公司上市的方式若以换手率作为流动性的衡量指标,由于国内投资者较多,投资机会较少,所以A股流动性较强相对于流动性较强的A股市场,H股市场投资者较少,政策上对于其限制进入其他市场的程度较小,所以其投资机会较多,并且持有H 股会面临一定的存货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其流动性弱于A 股H 股市场的流动性低于A 股市场,H 股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收益率必然要高于A 股投资者,而收益率和价格成负相关关系,所以导致双重上市公司H 股相对于A 股出现折价 根据Amihud和Mendelsohn(1986)的流动性假说,Foerster和Karolyi采用间接度量的方法检验双重上市提高的股票流动性与增加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由于缺少样本公司本土市场买卖价差的数据,Foerster和Karolyi将上市地点作为度量流动性的间接指标,其中,NYSE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市场,AMEX次之,NAS-DAQ最弱,结果表明双重上市产生的超常收益确实因上市地点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在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刻度主要是在交易率和换手率两个方面从目前的研究理论来看,流动性因素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2、信息不对称因素 目前关于A、H 股信息不对称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同时发行A、H 股的上市公司都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和经营的公司,中国A 股市场具有获得信息的优先条件国外投资者由于语言障碍、会计标准差异、对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公司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等原因,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获取并评价有关中国国内上市公司的信息比中国国内投资者更加困难因此,在获取信息方面国内投资者比国外投资者更占优势,国外投资者面临对企业未知的风险,所以要求有更高的回报率来弥补投资风险而回报率越高,股价越低因此A股相对于H股溢价 第二种观点认为,香港H 股市场较内地A 股市场成熟,在市场流动性、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由于中国国内的信息壁垒,国外投资者可能能够比国内投资者更快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