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200492685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实验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第五章 第14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难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三. 课堂教学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2、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对岛夷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

3、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直隶总督琦善讽刺林则徐购求 “官员向不过问”的“夷书”,有失“天朝大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

4、启迪作用。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 悉夷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师夷是制夷的重要手段。 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标。上述三者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一方面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强国御侮之道而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师夷长技”意味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习西方之先河。(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5、,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帅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 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和评价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列强不真心支持,洋匠挟技勒索;顽固派阻挠

6、破坏;组织领导不力。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开中国近代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表现在:工业近代化的起步(首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办民用工业)。 技术近代化的起步(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 军事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三支新式海军)。 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新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不同,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留学风气之先)。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 民用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困难,不能为国求富; 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说控制利用; 经营管理腐败,充满封建观念。(三)维新变法思想随

7、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

8、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

9、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的诞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

10、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忙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

11、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拿出 “利刃断铁”的气魄,“战胜恶社会”。与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相配合,鬼神迷信思想也甚嚣尘上。那时候,有人在上海成力灵学会,设立圣德坛,把中国传统鬼神信仰与西方的灵学相结合,大搞迷信活动。祭天、请神、祀鬼、扶乩,盛行一时。名目繁多的迷信团体纷纷出笼。当时,政客黎元洪、废帝傅仪的英籍老师庄士敦,甚至连受过系统西方科学教育的严复,都出来为迷信活动进行辩护和鼓吹。

12、那时候,披上西方科学外衣的鬼神迷信思想更具有欺骗性。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针见血地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封建统治势力非常顽固,北洋军阀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变本加厉搞尊孔。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新文化运动就是一

13、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1)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像新文化运动那样敢于向封建势力挑战的思想运动,它打破了几千年来的旧传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果说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叛道”之事,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未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2)新文化运动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对广大青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这一

14、运动的发展,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山狂人口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

15、的典范。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 ,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2.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怎样传播开来?(1)原因: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内部原因是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 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2)情况: 创办各类刊物; 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 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