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200489067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工作之三变工作感悟基层干部是连接上级部门与群众之间的直接桥梁与纽带,需要充当好政策的对接者与落实者的角色。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基层工作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从开始的“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到后来的“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对基层工作的描述总是“杂“忙“累等字眼。减负固然重要,但面对繁重的工作,基层干部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到“三变。 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马克思曾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芒的顶点。在基层这条路上也没有所谓的平坦,一方面,忙碌已成了基层工作的常态;另一方面,各类问责、督导、考核让基层干部倍感压力;有时候群众对工作的不理解也让人心累。

2、但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条路上的“不平坦,首先就要调整心态,基层的忙碌代表着需要落实的政策多,这些政策都是真真切切利及群众的。在基层工作中,尽责了才不怕被追责,来自群众的满意度评价,来自上级的问责、督查都是倒逼工作改良的重要推进器,给基层工作时辰拧紧责任螺母,保持内心的不松懈。内因是事物开展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时辰保持对工作的警觉心,追求一种尽责后的心安,让这份压力变成奔腾不息的动力。 调整方法,变主导为引导。“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越是基层越要注重工作的形式方法,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潜移默化的,做群众工作最忌急功近利。比方说扶贫工作从最开始的送钱送物,到就业、

3、产业帮扶,再到“智志双扶,这过程中帮扶干部从主导地位到持续去引导、协助贫困户主动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才带来从物质到精神上的改变;再比方人居环境整治,最开始即便每天挨家挨户的发动农户也没有过多改变,但在常态化的党员干部亲力亲为改善环境的气氛下,农户也逐步参加了志愿者队伍,通过长期的边清扫、边引导,干群共同参与治理的模式,才有了现在的农户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的重视。基层工作直接面对最广阔的群众,耐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工作中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让基层工作细水长流。 调整高度,变将就为讲究。俗话说“立大志成中志,立中志成小志,立小志不成志,因为任务过杂,很多基层干部对待工作追求广

4、度上的覆盖,而无视了深度上的探索,皆是“点到为止,虽然形式上到达了任务的要求,但已经远远偏离了政策传达的精神,导致效果平平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作为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应切实提高自身站位,用一种“杠精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如何把任务完成。比方乡风文明建立中,在平日里家中只有老人时,集中发一次传单可以算作一次文明宣传,但老人大多不识字,领到了传单也是视而不见,效果远不如一次院坝会中面对面的交谈来的深刻,但如果节假日年轻人在家,发传单的覆盖面与效果却是超过了少数人间的交谈。在基层,不要将就,要讲究,面对工作要用挑剔的态度去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落实才能到达更好的效果,才能让上级精神完美地在基层生根发芽。 基层工作之“三变,变的是心态、变的是方法、变的是高度,让基层工作充满活力,让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畅通,让基层干部将美好生活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