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405180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新课标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四A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建议使用时间:11月上旬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阜阳一中最后一模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假设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

2、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缺乏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

3、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方,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阔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

4、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开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外表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外表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

5、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荣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辉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节选自201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3分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B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

6、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2以下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为哪项3分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

7、早已作古。C“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D文化“啃老,虽然表达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3以下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项3分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

8、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急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荣,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辉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大连市二模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

9、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绩,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

10、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

11、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桔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4.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3分 A. 特以一言寤意 特:只B. 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狱:案件C.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D. 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流:殃及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3分 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公独明其不然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劝上施恩惠,缓刑罚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

12、德A. B. C. D.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3分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时机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

13、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受霍光敬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5分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8.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9.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四川省成都七中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6分1 ,日月照耀金银台。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