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0402863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 论“中国符法艺术”的国学地位“中国符法艺术”新概念从2005年提出,经过整整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社会实践,开辟了国学研究的新领域,在国内外已产生了一定影响。符法艺术是以符号为基本元素的一种原生态艺术形式。就其所具有的符号形体(representamen)、符号对象(object)和符号解释(interpretant)的三元关系而言,似应纳入“符号学”的范畴来讨论,以从新的角度阐释若干文艺现象。然而,符法艺术是本着“返朴归真”的理念,追求一种既先于文字又先于书法的原始艺术形态和神秘的法术效力,似乎与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现代符号学大相径庭。所以,转而探讨符法艺术与国学即中国

2、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亟待国人下大气力完善创新。始自三皇五帝形成的文化传统,经过损毁和删削,特别是近现代几十上百年的趋新騖外,涂染东洋西洋色彩,已是千疮百孔,残缺不全。就当代“国学热”而言,以儒道释三教为其骨干,也是很不够的。三教之外,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开发。现阶段探讨符法艺术,对于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切察中国社会之底蕴,也不能说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本文探讨符法艺术与历史、经学、音乐、书法、医术、民俗、祭祀等方面的关系,确立其在国学中应有的地位。一、符法与历史中国历史在世界文明格局中最为辉煌,也是中华国学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儒家“四书五经”之中,史学著作占两部,具有相

3、当突出的地位。孔子编撰尚书,修订春秋,成为研究中华文明史的一个典范。孔子在尚书序中说:“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由此可知,除了尚书春秋之外,更久远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四部非常重要的著作,都未能保存下来。此外,还有河图洛书乐经也失传了。尤其是古史辨派、近代清儒与民国疑古派完全凭悖谬想象与主观武断,把一大批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全部打成伪作。因此

4、,如果把国学仅仅局限于已经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典籍,就会使中华文明史的研究留下许多缺憾。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西学”迥然不同的特色文化体系,在古代有“国学”之实,而无“国学”之名。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缘于日本早年“国学运动”,是针对“西学”东渐而提出来的。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学术家和教育家章太炎称“国学”为“国故”1,得到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的赞许。胡适指出:“国故这两字”的“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包括一切。” 2所谓“包括一切”,当然是指广义国学而言。胡适还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

5、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简称为国学。” 3章太炎、胡适两位国学大师的言论表明,中国历史作为国学的研究对象,除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5 000年历史之外,还有“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历史文化是通过汉字来表现的,没有汉字就没有国学。汉字是华夏先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创造结出的丰硕成果。文字产生之前,华夏文明经历了磊石纪事、结绳纪事和刻符纪事三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直到孔子所作春秋的底本鲁春秋出现之前,基本上处于无文字记载的黑洞之中。” 4结绳纪事是文字产生之前非常普遍的记事方法,记大事打大结,记小事打小结,

6、事多结亦多,事少结亦少。“用绳子打结,是打不出形态万千的汉字来的”,但是,“有一种可能,古文字中的一些数字符号是由结绳符号演变来的” 5。符号记事代替结绳记事,把华夏文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记录了文字产生之前那段悠久的蛮荒史。对于这段符号记事的历史,孔子讲到了“八卦之说”,除了八卦,也许还有许多内容在早已失传了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甚或河图洛书中就有记载。就拿较近失传的乐经来说,也是“韦编成灰,字皆蝌蚪,不能识读”的符号。更有甚者,陕西姜寨仰韶、浙江良诸龙山、青海乐都柳湾马厂、河南堰师二里头龙山等等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刻符,以及四川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青铜器刻符,还有河南禹州具茨山漫山遍野的岩石刻

7、符都应属于胡适所说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国符法艺术”基本元素的符号,是刻符记事时代人人交流和人神交流的主要工具。符号纪事的历史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国学的研究范畴,研究符号纪事的学问,也应当成为国学的组成部分。确认符号记事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确认符法艺术在国学中的历史学地位,不仅可以填补国学研究中的一大空白,而且能够为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增光添彩。二、符法与经学从西晋大臣荀勖著中经新薄开始,到唐代魏征等人编撰隋书经籍志,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逐渐成型,奠定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格局。经学是“四部之学”的主体和总纲。经学主要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其中,周易上承伏羲、轩辕,

8、下启老庄、孔孟,自古被奉为“群经之首”或“群经之始”,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对中华国学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具有超越群经的主体地位,堪称国学之源。然而,周易是一部结构完整而且举世无双的符号系统,以此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符法艺术”则是国学之源的艺术再现。周易八卦符号系统作为“中国符法艺术”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元素是最原始的连()断(-)符号,又称阳爻和阴爻。据考古发现,在大约距今万年以前的陶片上就有些刻画貌似卦画,证明连()、断(-)符号早在伏羲以前就已出现并且普遍使用了。伏羲氏的贡献在于:为适应治理天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其三三相重,组成八“经卦”,开创了崭新的八卦艺术形式。周易曰:“包牺(

9、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在伏羲氏八卦符之后,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八卦符图。神农亦称炎帝。帝王世纪云:“炎帝都于陈,作五弦琴”,“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 。也就是说,在神农时代,已经有了八八六十四复卦的雏形。如果说复卦是炎帝神农对伏羲八卦的继承和发展,而神农符则是神农原创。相传神农尝百草,采集仙药为民治病,到了今湖北西北部一个地方,发现悬崖陡壁上有仙草,光彩耀眼,香气扑鼻。但是,山崖险峻,无法攀援。神农便在地上画了一个线条图,随从人等砍伐大树,照图施工,搭起高高的木架,攀着木架登上悬崖,采集到了神药。木架年久不存,后人则把搭架采药的地方称为神农架;神农画的符图流传下来了,就是今天在神农架一带流

10、行的“神农符”。神农符主要由互相交错的直线组成,与八卦符号系统相比,其主要特点是:1)四条直线交叉,以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架构状态,稳稳地立足于地平线上;2)架构形状的直线就象步兵行军打仗用的报话机的天线,是放射型的;3)明确地表现出太极八卦的多维空间,即四面八方及中央加上、下,共11维。近年在河南禹州具茨山也发现有类似符号刻画在岩石上。“神农符”虽然只是一个符号,却与现代最新“超弦理论”接近,因此又称为“全息符”。殷商末期,西侯姬昌即周文王根据伏羲、神农八卦符,创造了严谨的八卦符号系统,并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对八卦符号的继承、发展与解读,冲刷出源远流长而又无比宽阔的符

11、法艺术长河,内容极为丰富,应用相当广泛。三、符法与音乐以周易符号系统为核心内容的符法艺术与音乐、舞蹈也有密切关系。各种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相互交织,神秘莫测。西方哲人马里尤斯(Marius)说:“世界可能是由最初的声音产生的,这种最初的声音来自原始时代”6。对声音的反应,人类比动物更为敏感,在没有语言的时代,人和动物一样,只有用声音来交流。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把飘浮不定的声音,用符号记录下来,男人的声音粗长,即用连()来表示,女人的声音细短,即用断(-)来表示。这两个符号的诞生,第一次把人的声音记录下来,是最原始的音符。据周礼所记,中国古代乐器,分为一金(钟等)、二石(磬等)、三土(埙等)、四革

12、(鼓等)、五丝(琴瑟等)、六木(柷敔等)、七匏(笙等)、八竹(管萧等),共为八音,与伏羲八经卦相合。在湖北随州出土的产生于公元前400多年前的“曾候乙编钟”,通过实物,把八卦符图的音乐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组成编钟的每挂扁钟,尾部都有挂孔,挂在由金属铸成的钟架上。挂者卦也,钟即是卦,卦就是钟。扁钟又称双音钟,每一挂扁钟有两个音,一个音高,一个音低,正好体现了声音的阴阳二重性。编钟的架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和经卦三爻完全一致,排列形式在左边1/3处转角,表示这种三层式是复合型的,其含义与两个经卦相重组成复卦相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套编钟去掉后来加上去的与原始结构无关的镈钟,恰恰是八八六十四挂(卦

13、),和周易八卦符号系统完全吻合。编钟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撞击扁钟而奏出美妙的乐章。而在编钟出现之前,尤其是在没有语言的时代,人们面对八卦符图,不会什么声音也没有,即是没有乐器演奏,也总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响,一旦有了语言,这种声响转化为咒语,发展为后来的歌曲。八卦与咒语的结合,形成符咒。巫师们在画符念咒之时,手在划,口在念,身体随之而动,下肢或行走或蹦跳,舞蹈和戏剧的雏形自然而成,由此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动的艺术,即舞蹈艺术。四、符法与书法原始符号先于文字,符号约定成俗便是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汉字也是在原始符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了汉字才有书法艺术。符号的出现,一开始就带有原始艺

14、术特性,点线组合的质朴美,集中体现了原始先民自然纯朴的审美观。“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刻意),正是符法艺术也是书法艺术的本质体现,神奇而玄妙的点线功夫,即领先而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功夫。符法艺术最初既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神交流的工具。直到从符号中分离出文字单独行使社会交流职能之后,符号的社会功能被削弱了,人神交流功能得到强化,继而演变成为人神共享的一种艺术形式。“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随符摄召下降”,“群真百灵,各效其职,必假符咒,呼之而来,遣之而去。”(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指的就是以符法艺术作媒介,人与神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与天地精神往来。人神交流的关键在于合,

15、人神相合,道与人合,天人合一,符法为媒。道法会元卷四也说:“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气无形而形于符,作此而彼应,此感而彼灵,果非于符乎!”符法艺术在人与神的交往中,形成了以“神韵”为特征的艺术品格。符法艺术的神韵,是画符的艺术效果。所谓符法,首先是指画符的方法。古人作符有许多讲究,必先沐身净手,请神唸咒,静心定气,“心若太虚,内外贞白”,“心不欲动,不生杂念,一意归中,气与笔俱转,意尽成符。”(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六九)这种精气神凝于笔端,一气呵成、一笔扫就的符法艺术,必是神来之笔。符法艺术与书法艺术以神韵相通。符法艺术的神韵表现为书法艺术的“气韵生动”,以其“大巧若拙”的艺术精神和神韵品格,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7。王羲之、怀素等人学道学符,成为书法宗师。后代主张学书画先学画符者不乏其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亦是画符高手,他强调神韵,不拘形似,所作诗词中多有“符”的描写。南宋文学家姜夔鹧鸪天丁巳元日写道:“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娇儿所画“郁垒神荼”即古时挂在门口的桃符。金人元好问有诗云:“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论诗三十首)也是讲儿童学书法,先学画符。当代书法系列丛书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学习书法可以借鉴“中华文化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