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82641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翻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翻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

2、的言论、文章没有外表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假设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

3、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缺乏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

4、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到达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

5、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1以下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

6、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项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方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那么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开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

7、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表达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复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表达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小题4-7题每题3分,20

8、分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

9、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那么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那么徐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

10、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漕:水道运粮。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轸:痛。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出为川东道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C灾民赖之无失所 D澍毅然以身任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

11、十余万兴工6以下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 B C D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12、。8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9.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10.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每题1分,共7分1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3总角之宴, 。 信誓旦旦, 。氓4沧海月明珠有泪 , 。此情可待成忆, 。 锦瑟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蜀道难6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7浔阳江头夜送客, 。主人下马客在船, 。 琵琶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