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41914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语文(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二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选考内容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应的能力说明如下:能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实用类文体阅读侧重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山东卷第19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需要考生能够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明确各部分在新闻中的地位,才能够准确作答。广东卷第19题“统观这篇访谈,采

2、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此题看似单纯地考查整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需要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访谈从形式上看由一问一答连环下去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每组问题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把握住访谈的内在思路,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所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广东卷第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海南宁夏卷第16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解答两题时,要找出作答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对写作技法的考查。山东卷第20题“文章用较长

3、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全文的主旨中心,考虑此部分内容与主旨的关联之处和它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含蓄性语句的理解。山东卷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需结合语境,理解此句话的意义和蘊含的感情。段落之中句子的内部层次。海南宁夏卷第17题“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此题属分析原因结果类题,把握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开放性问题(探究题)。此类题在这三套卷中都作了考查,只是每套题切入的角度略有不同。广东卷第21题“根据傅

4、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山东卷第22题“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对结尾一句的理解”,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这些都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而海南宁夏卷第18题属评价性题,整体评价叶圣陶这一人物形象,属半开放性题,需要忠实原文,但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评价。 三、实用文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 (一)传记的种类:1、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同于自传的小说。2、评传: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

5、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3、回忆录:(二)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2、概括性。(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3、通俗性。(三)考点解读: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

6、要事实;4、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5、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6、通过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7、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8、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9、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有益的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四)

7、题型分析: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句子的含意。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五)备考策略:(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的个性。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通过阅读掌握传

8、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表达方式。(4)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六)疑难突破: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

9、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七)方法点拨:1、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2、赏析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精神、思想;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意(八)答题常见错误类型及纠正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此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示例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10、(韶关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0题)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学生答案分析:此类答案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参考答案: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文章中的内容,真实可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示例2: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青山不老(惠州

11、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试题18题)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题型归纳: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等;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解题是时应注意一般具体相结合。举例说明: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试卷19

12、题)答案要点: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13、兴趣。(这个答案可以回答这篇文章的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本文用“1991年”2001年“2003年11月6日”等具体数字显示时间的具体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此类错误常出现在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的题型上。示例: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光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学生答案:他常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他说:“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

14、,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执”、“忘我”,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乐天知命”。学生答案分析: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的“概括”。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描述进行提炼、概述。参考答案:重视内在修养,推崇儒家思想,勇者无惧,淡泊名利,当仁不让(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忧,乐天安命。解题方法:整体阅读,通盘把握;明确目的,划定区域;根据要求,整理呈现。3、片面理解,草率答题此类错误常出现在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从不同层面

15、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题型上。示例1:“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0题)学生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语句在结构中在作用,没有注意到在内容层面上在作用。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除了要注意到关键语句在文章层次结构中起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语句在内容上的深层意蕴,答题时不应草率完成,要学会联系背景,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手法,剥开修辞的外衣,找寻蕴藏在当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层的含义。参考答案:从文章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文章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重大的一个转折点。示例2: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