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40997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评价诗歌的思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名师对话】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12-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对应学生用书P150)板块一思想感情类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注】罗带,香罗带。古人把香罗带打成同心结,表示永远相爱。试就你的理解,简单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答:_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罗带同心结未成)而泪别情人(君泪盈,妾泪盈,两岸青山相送迎)时的情景。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及依依难舍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答:_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末尾一句中“冷”字写出了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解析: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衣、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寒月高悬,梧桐影疏,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征夫

3、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答案:秋夜裁衣的妇人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从而联想到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一个“冷”字从触觉感受写到内心复杂的情感,虽似简单,实则丰富。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人借蚕妇之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感情?答:_解析:这首诗抨击了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那些穿戴绫罗绸缎的富人从不养蚕纺织,而养蚕纺织辛劳终年的妇女为了温饱只能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给有钱人,对比富人绫罗绸缎,自己衣衫褴褛,不由满脸清泪。诗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称,以直白口气说出,充溢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心。答案:诗人借蚕妇之口,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身穿凌罗绸缎的富人没有一个是辛辛苦苦的养蚕人,从而表达出对蚕农的深切同情。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具体分析这首诗蕴含的丰富情感、微妙心态。答:_答案:这首诗歌颂的

5、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围绕这一中心,细腻地描绘了回家的真情实感:欢喜。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家这一温馨宁静的港湾,又赶上年关时节。感激。对父母的爱心又有了具体的切身的感受。惭愧。作为子女,长期在外,难尽孝心。害怕。父母如此的牵挂,害怕父母为自己在外操心、担心。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6、。答:_答案: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诗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请

7、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答:_答案: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波三折。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的?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贾谊故居及周围荒凉萧条景象的描写,借用屈原因刚直被贬的典故,表达对贾谊命运多舛的同情,以贾谊自况,怀古伤今,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9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发了诗人的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寄寓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贺铸:北宋词人,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作者丰富的感情蕴含

9、在对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这首词的下阕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百无聊赖、年华虚度的痛苦。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蕴含着知音难求和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板块二评价观点态度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答:_解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明写下岭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解说“表达技巧”,要注意“简要说明”。答案:这首诗运用

10、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却体验到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_答案: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

11、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答:_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

12、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板块三综合考查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秋日怀九华旧居杜荀鹤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注】五字: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_ (2)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1)用烛影、蛩鸣衬托诗人的孤独和酸楚,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2)身在异地,对故乡的思念。弃官归隐的思想。为自己的处境深感悲苦。在艰难处境中坚守自己的人生道德标准。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解题时要联系小注的内容来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诗中意象特点来联系诗人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诗人写花,实则伤己,以花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