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40897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周王室的权威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称雄争霸,互相攻击。面对“天下无道”的形势,一些人开始失望而悲观,悲观而厌世,最后带着几分无奈走向了田园山林,成了崇尚清静无为的“隐者”。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一类人,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提出恢复“礼治”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刺而不坠。尽管孔子的思想主张有着落后保守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却激励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基础梳理一、重要字词

2、1字音字形殆(di) 桀溺(n) 接舆(y) 耰而不辍(yu)(chu) 怃然(w) 黍(sh) 击磬(qng) 荷()2通假字是鲁孔丘与(通“欤”,语气词,吗)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通“尔”,你;“辟”通“避”,逃避)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使子路反见之(通“返”,返回)3重要词语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从事)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不仕无义(出来做官)晨门曰:“奚自?”(哪里)鄙哉,硁硁乎(偏狭)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子路从而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止,留下)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洁,使乱)6成语积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隐者也2宾语前置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奚自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3介宾短语后置子路宿于石门(接舆)趋而辟之,(孔子)不得与之言(子路)遇丈人,(丈人)以杖荷(子路)至,(丈人)则行矣三、论语名句识记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无友不如己者,

4、过则勿惮改。4.朝闻道,夕死可矣。句段剖析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剖析: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剖析:儒家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在一

5、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样做完全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这种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是缺乏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历来为儒家所反对。剖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4.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剖析: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几句哀叹之中,包含了几多感伤,几分无奈。结构图解(一)(二)荷 丈 人对话体 子路 隐者 孔子杏坛讲学 从而后 以杖荷 不仕无

6、义 食s周游列国 拱而立 植杖而芸 君子之仕 见xin论语 反而见 止子路宿 行其义也 洁、乱 至则行矣 后 记叙 议论 (止)审美鉴赏浅议“荷丈人”中的儒道之争 荷丈人是春秋战国之交乱世中的隐者,属道家学派。先秦道家隐居遗世,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调和;另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适己任性,甘贫贱以肆其志,“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老庄韩申列传)。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通“途”)”(文心雕龙论说)。“与尼父争涂”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热心救世与其政见不合。明乎此,就不难理解荷丈人与孔子的对立了。 儒家创始人孔子木秀于林,堆出于岸,赫然一

7、代宗匠。这样一个大人物与其弟子周游天下推行政治主张,在当时影响极大,不仅鲁国及周边国家的君侯臣属、士农工商(如“子路宿于石门”一则中的“晨门”),而且远离鲁国交通极不便的边鄙仪封人及其东游途中所遇的辩日小儿等,莫不知其事。可以说其知名度打破了国界,妇孺皆知。荷“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济世态度,于是一场儒道间激烈奇特的论争就理所当然地开始了。 荷丈人主张清静无为,主张避世,主张“小国寡民”。在他们看来,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整治天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当子路一开始向他问话时,他对子路很气愤,很傲慢,后来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转而热情地接待他。但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

8、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而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子路说“不仕无义”,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无论

9、何时来看,比起隐士来都是积极的。合作探究 “天”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唯心主义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人们据此认为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然而,仔细推敲论语中有关“天”的论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的“天”并不是一个唯心主义的评价所能概括的。【问题】你对论语中的“天”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以此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导思:比如,论语所说的“天”,既有人格神的天,又有义理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的天、“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天、“天丧予”的天即是“准人格神”的天,而性与天道的天、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即是义理的天。而大学中庸所讲的天主要是义理的天,义理的天是一个充满形上关怀的无人格、无意志的道理的天。后来的孟

10、子讲天的时候认为人可以知性知天而后尽性尽天,此天与人性合一,是人性化的天。了解圣贤的“天命”“天道”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圣贤的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探究:第一步,搜集论语荀子等著作中关于“天道”的阐述,借助网络等工具搜集有关孟子“天道”思想研究的作品。 第二步,研读论语,然后摘录其有关“天”(天命、天道)的论述的语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第三步,研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孔子“天”的内涵,了解其“天”思想提出的目的及其意义。“天”之思想与其他著作中有关“天道”的阐述进行比较,深入了解孔子“天道”“天命”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的本质。 第五步,写一篇1 500字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