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及答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200315056 上传时间:2021-10-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课文5 豆荚里的五粒豆一、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豌wn(豌豆)按n(按照、按钮)舒sh(舒服、舒适)适sh(合适、适用)恐kng(恐龙、恐怕)僵jing(僵硬、冻僵)硬yng(坚硬、硬件)枪qing(手枪、枪支)耐ni(耐心、忍耐)探tn(探身、探望)愉y(愉快、愉悦)曾cng(曾经、未曾)二、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荚ji(豆荚、皂荚)预y(预定、预习)揭ji(揭露、揭发)啪p(劈劈啪啪)苔ti(青苔、苔藓)囚qi(囚犯、死囚)框kung(门框、方框)溢y(洋溢、溢出)三、多音字称chng(称号)chn(相称)和h(和平)h(恐吓)hu(和面)涨zhng(涨潮)zhng(涨肚)曾zn

2、g(姓曾)cng(曾经)四、近义词丰满丰腴 穷苦穷困 温和温柔的确确实 爆裂爆炸五、反义词僵硬柔软 丰满干瘪虚弱强健 愉快伤心六、理解词语舒适: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僵硬:肢体不能活动。青苔: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囚犯: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预感:事先感觉到的。揭晓: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去。盘绕:螺旋状地或圈状地缠绕在某物上。洋溢:充分流露。七、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6):写豆荚里的五粒豆期待着做点儿事情。第二部分(7-12):写五粒豆被孩子射到了不同的地方。第三部分(13-21):具体描写了最后那粒豆的情况。第四部分(22-24):写五粒豆的最终的命运。八、句子解析1.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

3、五粒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做成一排。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事故时更加人性化。2.“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3.“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九、课文主

4、题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有三粒被鸽子吃了,一粒掉臭水沟里了。最后一粒掉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最后病好了。课文6 夜间飞行的秘密一、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达d(到达、达成、通达)蚊wn(蚊子、蚊香、蚊帐)即j(即使、即刻、即日)科k(科学、科技、科目)横hng(纵横、横行霸道、横冲直撞)竖sh(竖起、横竖、竖立)绳shng(绳索、缆绳、跳绳)系j(系上、系扣、系鞋带)蝇yng(苍蝇、蝇子、果蝇)证zhng(证明、证据、证人)研yn(研究、钻研、研读)究ji(究竟、终究、深究)驾j

5、i(驾驶、驾车、驾临)驶sh(驶向、驶入、行驶)二、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蝙bin(蝙蝠)蝠f(黑蝙蝠)启q(启发、启示、启蒙)锐 ru(锐角、锐利、精锐)铛dng(铃铛、铛铛、锒铛入狱)障zhng(障碍、故障、一叶障目)荧yng(荧屏、荧光、萤火虫)屏png(屏障、屏幕、屏风)三、多音字系j(系鞋带)x (关系)行xng(飞行)hng(银行)四、近义词启示启发 灵巧灵活 敏锐敏捷 研究探究 模仿仿照 秘密奥秘五、反义词清楚模糊 灵巧笨拙 敏锐迟钝 安全危险 秘密公开横七竖八整整齐齐六、理解词语启示: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漆黑:非常黑;很暗。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探路:事先探察

6、道路情况。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七、句子解析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个反问句引出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4.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

7、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八、问题归纳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

8、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

9、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 试验?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

10、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九、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十、课文主题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

11、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课文7 呼风唤雨的世纪一、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唤hun(唤醒、叫唤、呼唤)纪j(世纪、纪念、纪年)技j(技艺、技术、口技)改gi(改正、修改、改变)程chng(程度、日程、方程)超cho(超过、超越、超额)亿y(亿万、百亿、十亿)核h(核能、核心)奥o(深奥、奥妙)益y(益处、益鸟)联lin(联系、联合、联结)质zh(物质、体质、本质)哲zh(哲理、哲人、哲学)任rn(任何、任凭、担任)善shn(改善、善心、善良)二、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获hu(获得、荣获、收获)赖li(依赖、无赖、抵赖)潜q

12、in(潜入、潜力)索su(探索、收索、思索)舶b(船舶、巨舶)兰ln(兰花、木兰、吊兰)三、多音字便bin(方便)pin(便宜)的d(的确)d(目的)d(的士)de(我的)晕yn (摔晕)yn (晕船)四、近义词改观改善 依赖依靠 探索探究依然仍然 回顾回忆 愿望希望 洞察明察 探索探究 舒适舒服改变改善 慢吞吞慢腾腾 出乎意料突如其来五、反义词紧密松散 舒适难受 依赖独立出乎意料意料之中六、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13、某种事物上)。愿望: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归跟到底:归结到根本上。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七、句子解析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

14、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八、课文分段第一段(1):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段(2):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三段(3-4):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第四段(5):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中心。九、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