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9741271 上传时间:2021-10-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预习检测】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能、_能,同时还具有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20xx九年

2、级物理教案人教版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温度降低时,内能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温度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温度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使空气的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 运动的物体具有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物体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分子动能越_,内能越_。4

3、)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和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做功的实质_。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

4、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小结: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2、讨论达成共识: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

5、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使用。 2、认读学过的生字词语,并用词语组成完整、同通顺的句子。 3、阅读欣赏。 4、说说语文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重难点、关键:1、巩固学国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组词。 2、会用词语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课时划分: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识过的生字,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 2、诵读古诗。教学过程:一、有趣的汉字1、教师:你们知道吗?这一组我们又交了不少长得像的汉字朋友,你们能正确区分吗?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观察加点字间的

6、异同。 4、教师强调在认读和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5、学生再读词语,巩固认识。二、写字1、教师以组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 3、学生说一说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三、组句子1、出示文中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2、教师说明练习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妄称练习。四、阅读欣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学生听,感受美。 3、教师示范读。 4、学生再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手古诗。 6、学生闭目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7、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说对语

7、文的看法,提出建议和希望。教学过程: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1、教师读题目,学生认真听,说说这次语文生活安排我们干什么? 2、指名反馈。 3、学生认读词语:语文课 喜欢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议 希望二、指名个别说,进行说的辅导1、指名说一说。 内容选择(1)对语文课的看法。(2)最喜欢的一篇课文。(3)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课。(4)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5)你还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说话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1)选一个主题,不要什么都说。(2)想清楚再说,意思表达清楚、明白。(3)声音响亮。(4)注意倾听他人说。三、学生说,集体评价1、小组说,互评。 2、指名说,集体评。 3、小组讨论

8、同学提出的问题、建议、希望,想对策。 4、反馈对策。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说】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

9、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学习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

10、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二、初读课文、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检查读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1、三、布置作业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二、理解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12、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三、拓展训练、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四、总结全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题:陶罐和铁罐二、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能力训练点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德育渗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美育渗透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三、学法引导教师教法1

13、启发式2提问式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分析理解课文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五、教学准备课件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1、设计思想。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2、媒体选用情况: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简述:(一)激趣,谈话导入。(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