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199539220 上传时间:2021-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5篇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

2、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

3、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

4、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是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

5、著作.虽然书名是战争与和平,但书中的主角并不是有名的战争人物拿破伦.亚历山大三世,而是几个平凡人物:从小被父母宠爱过度,养成了任性.热情的性格的娜塔沙,可怜的索妮亚,爽直.俊美的尼古拉,武功显赫的安德列公爵,纯洁的玛莉亚,正义感强的彼埃尔述说着他们在动乱中的爱与缘: 伯爵一家人原本是要回乡下的,但是伯爵的女儿娜塔沙.索妮亚(伯爵哥哥的女儿,由于她的父母双亡,就把索妮亚当成亲生女儿养)已经到了进入社会交界的年龄,所以伯爵不惜一切代价的留了下来,刚好皇宫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舞会,所有妇女都可以来参加.在舞会上,娜塔沙和安德列公爵相爱,并马上定了婚.可是在结婚前,玩女人本领高强的流氓出现了,害得他们破

6、除婚约,娜塔沙差点被爱的诱惑吸引与流氓私奔.由于伯爵热情好客,所以家产都差不多给他用光了.伯爵的大儿子尼古拉与索妮亚相爱,但由于索妮亚没有财产,所以尼古拉的父母一直不答应他们的婚事.后来由于家境所迫,尼古拉就娶了纯洁.富有的玛利亚为妻,久而久之他们相爱了.安德列公爵在战场负了重伤,却刚好和正要逃亡的伯爵家人奇遇,在娜塔沙的悉心照顾下死去.后来,战争结束后,娜塔沙与正义感强而又慷慨的彼埃尔相爱,并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这些主人公所居住的地方莫斯科,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但这些平凡人物在这种环境下的爱情与缘分,却是多么的感人.为了国家的和平,多少人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生命,为了国家的和平,多少人要

7、忍受别离的痛苦,为了国家的和平,多少母亲失去了她们的儿子,多少妻子失去了她们的丈夫,多少个孩子失去了他们的父亲.我又想到小学生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二十二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利的父亲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他呼唤和平,他渴望和平之神能永驻人间,他希望全世界能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从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热爱和平.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小学生,不可能做到勇敢地把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小不要养成有强烈的报复心态,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3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这个小孩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

8、,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

9、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

10、的话来. 有人说,托尔斯泰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得他像个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说,托尔斯泰属于农民阶级,他所提倡的农民宗法制观点带有很大局限性.对此,我要说,我们这个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他们不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还想进一步征服那生养自己的大自然.很明显,人类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们将为自己的好胜付出代价,酸雨.臭氧层空洞.大气变暖,这一系列的事实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至于所谓的农民阶级局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阶级来划分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伟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顶. 不管怎么说,托尔斯泰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

11、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这么一个伟人面前指手画脚.尽管他不抵抗,偏向农民,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个性,像很多其他人的个性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认为,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个性,托尔斯泰才成其为托尔斯泰,否则他只是一介 庸 夫罢了. 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他说的是实话.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吾辞达而已矣.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4 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

12、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

13、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

14、,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5 托翁反复强调的历史观:历史并非英雄史,英雄绝不是时代的操纵者,而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所谓的胜利者,能够看透时代的本质,懂得那潜在的力量,顺势而为. 战争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着无法估量的复杂性.我们对于它的静态了解远远不够,况且它还是

15、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在此情况下,科学理性的分析往往不能带来预定的效果. 安德烈和比埃尔一样,对现实生活很不满意,一直在努力给自己的生活赋予一个理性的解释,给生活赋予意义,使自己能坦然接受当下的生活.安德烈临死前拥抱了上帝获得解脱,比埃尔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幸福,以政治改革为己任.最终并没有找到那个理性解释,但似乎已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寻求过程中,安德烈找到了真,即娜塔莎的纯真,但这份纯真却给他带来了新的伤害,间接将他领向死亡.而比埃尔首先找到了善,加入了教派,妄想通过善实现自己的价值,但依旧体会到的是和以前一样的虚假. 安德烈临死前意外地与阿纳托利和娜塔莎重逢,这些曾经给他带来伤害的人同样正在面临痛苦,面临失去他们最珍视东西的痛苦,而此时的安德烈感受到的不是恨,相反却是爱,是一种上帝的博爱,即对生活达成谅解,坦然接受生活美的一面. 比埃尔在失去一切以后遇到了普拉东,普拉东身上具有一种天真的乐观,受其感染,比埃尔放弃了对理性思考的盲目追求,开始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 回到平凡的日常生活,所做的这一切,自己的所有努力,对自己和生活有任何改变吗?并没有!最终只是与生活达成谅解而获得内心的平静,而这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屈服?无论你的理想有多伟大,无论你对探索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