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1874:入侵台湾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19001901:参加八国联军侵华,获得驻兵权 1904: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提出 的“二十一条”(1915) 1931: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侵华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历史原因:侵略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既定 国策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现实原因:经济危机冲击加剧侵略野心;日本法西斯专 政建立,有利时机:国内国共对峙;国际社会绥靖纵容,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八 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自卫”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年“一二 九” 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2)实施:,八路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战史实:百团大战),(3)战果: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的前线,(1)内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1、敌强我弱 2、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 抗日力量,1、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 2、广大农村是自然经济,生存能力强 3、有利的地形,人民的支持,可能性:,百团大战: 目的:克服投降危险,振奋人民抗日精神,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时间、地域、指挥者:1940年、华北、彭德怀 战果: 意义:是抗战以来军队主动出击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军,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片面抗战路线,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原因: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的计划,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节节败退 丧师失地,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组织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师失地,因此,抗战的胜利跟国民党无关,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讨论:,第一,抗战初期,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国外战场:远征缅甸(19421945年),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 侵入我国云南境内 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 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原因:,目的:,战果:,1、胜利原因:,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 法西斯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 全民族的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 各国人民的支援,2、胜利意义:,从反侵略斗争史看,从世界范围看,第一次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国际地位提高,请归纳抗日精神,(1)民族利益至上、宁死不屈的民族自尊品格; (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4)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强信念; (5)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6)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