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7篇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199040631 上传时间:2021-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7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7篇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来寻求一种对文化人生的省思和精神的洗礼,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学习就讲究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广袤的书海中,我认为更以如此.只读讲述大道理的书,实际作用并不大,所以我喜欢读游记.用或浅或深的文字述说一次次旅行,让人沉醉其中并受益匪浅. 游记中,我极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起初,仅仅是名字吸引了我,而当真正翻开此书时,我如痴如醉,仿佛在这些精妙的文字中同秋雨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旅行

2、.观赏世界风景,经历人生风雨.在书中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天时间,我便读完此书.可却读不到自己的感悟.遂我读第二遍.仿佛重新开展了一场旅途.这次旅途我放慢了脚步,仔细观察身边风景.读毕,我认为文化苦旅主要写了四种元素,即:风景,历史,文化,人生.自古以来,华夏文明有许多文化皆是隐匿于山水之间,可以说山水本身就是文化,它包含着人生真谛,见到它也许我们就会想起一段历史.而秋雨先生并不大张旗鼓的描写山水,而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不经意的角落亦或者是一副整体的画面,令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与秋雨先生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再自然地引出这处风景的历史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令读者在陶醉中丰富了历史知识,领悟生活哲理

3、,提高文化水平.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使我不禁感叹大师的功力.这次文化苦旅对我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高,更有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读了文化苦旅,我认为真应该出去走走.旅行是对一个人的历练,它使一个人趋于成熟,洞悉人生百态,使一个人增长见识,了解各地文化,使一个人逐渐沉稳,领悟人生真谛.而我们却常常两三天闷在家里,坐着无聊而重复的事,想挣脱这种现状而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去旅行吧!看看那巍峨高山,看看那湛蓝大海,看看那荒凉沙漠,看看那辽阔草原,看看那祖国大好河山,看看那世界各地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充满了太多未知,而知识就是这场旅途的必需品,在旅行中收获知识,领悟文

4、化,体会人生.我想这便是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的用意,也是人生的一大真谛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2 看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当看到黄州突围这一篇,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遍又再看一遍,此事好想把我此时的心情说给你听,说给大家听. 余秋雨曾经这样写到:人们有时也许会傻想,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去找他的麻烦吧?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哄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

5、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距他.糟践他.毁坏他.起哄式的传扬,转化在起哄式的贬损,这两种起哄都源于自卑而狡黠的觊觎心态,两种起哄都与健康的文化氛围南辕北辙.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即便站在朝廷的立场上,也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他何罪之有呢?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当把苏东坡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贫瘠而又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 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从乌台诗案来看,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把诸多文化大师捆压

6、在被告台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中国的独特国情千年以来难道就这样一直存在着?我不禁一遍又一遍地问,又有多少人借着正义和爱国的幌子去指责.污蔑.谩骂.诅咒那些我们中国人本应该尊重并感激的可爱的人.千年过去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些丑陋的东西难道还没有去掉吗? 我想应该可以的 乌台诗案后,他真正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就像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7、,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端急的溪流汇成了湖.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3 我静坐着,书本泛着黄光,灯光却使它耀眼. 白发苍苍,长须飘飘,他已沧桑了,在我脑中踱步,脚步清脆. 余秋雨,这本就带着几丝静谧的名字,在我脑中回响.他看见了,行行止止,被历史的沧桑涂抹着,他看见了许多. 而那些被时间隐去的角色,在他的一俯一仰间,驾着文字来到我的面前 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来到莫高窟外,一生慨叹,王圆箓. 伴随着老旧的树叶咔嚓作响.这位老者在我面前讲述着.他说的是一位道士莫高窟不幸成为了道士的家,用无数珍宝换得这位道士的一世茫然. 茫然的是当时的中国啊!他怒吼着.却无奈的走向下一个地点.这是时代的慨叹.

8、他登上庐山时,再一次想起了古人. 山高路窄,他一路磕磕绊绊,终于见到了这一震撼身心的奇观,听到了这一轰然震耳的咆哮.生命,也许终于被一种久违的感觉淋湿,他想到了朱熹又联想到徐霞客.但他也看到了熙攘的人流,他无法构建出一种文化与名胜的对应,只能眼看着文人变成了游人. 一阵云雾又漂到了我的眼底,他想着摇了摇头 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 文化苦旅也此般苦着.苦在追寻,苦在徘徊.作者苦苦思考,苦苦探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的文人在慨叹,在惋惜,于选择间陷入一片迷茫.眼看中国的文化在夹击中看不清未来的路在何方. 我翻看着心中不觉,提起一阵

9、苦楚.不知是作者情绪的感染,还是历史带人的沧桑感.文化之流如此般宏大,历史长河源源不断.我便只是一个渺小的一员,像作者一样在此间徘徊着.谁也不知道我会做下什么?如同一个乡下的道士会找到石窟一般. 合上扉页,只觉得眼前漆黑的黑夜如同深渊.我觉得我坐得太久了,我只是那么小一点,却看过了那么多.我的生活经历无比渺小,却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感受,生活便是一种阅读,因为作者在生活中学会了感受. 向前吧,不管你是谁?年轻或许是一种财富,因为人们总将明天描述成希望,那么它便是希望.我们不应让这历史的火种熄灭,我们仍需要带它们向未来前行,它们理应有一个归宿,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讲的那般.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4

10、土黄的纸页,尘土的味道,凝重而带着惆怅.这早已让人对它肃然起来,似乎面前就是一片片历史的废墟.作者没有用甘甜的文字,而是用无尽的感慨和伤感来焕发我们懵懂的心,让我头一次觉得,历史竟这么伟大. 这本书是余秋雨的散文集,写了他在游山玩水时对历史,对文化的进一步思考.历史是什么?只是单调的人物,早已过去的年代,还是数不尽的故事?在莫高窟一文中作者写道: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的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灵魂.难道历史能给人如此大的心灵冲撞,连作者都会被它的沧桑和朴实所征服?在西湖梦一文中又写道即便明智如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历史也许太过于复杂,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壮志凌云的

11、英雄,或是平民百姓,都愿跪在它的面前,倾听它的咆哮. 秦始皇吞并六国,可最终还是没有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尽管赤壁大战,曹操却依然能统一天下.屈原投江不久,都江堰的工程才刚刚开始,随后又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历史在变,可最终不都是过眼云烟?神马都是浮云,也不过如此. 仔细再想想,历史同时能有许多面.莫高窟炫丽的壁画,流动的色彩,背后同样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洞庭湖看似平静,却同样孕育出许多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杨么和岳飞也曾在这片土地上挥动过红缨.江南小镇的亭亭楼阁幽僻蜿蜒,但也曾面对历史的长河发出哀鸣.这本书虽说是游记散文,可更多是作者对历史的惋惜.历史的起起伏伏,兴起和衰败,沉淀而厚实,让我不禁对

12、它又有些敬仰起来. 我望着窗外,鸟瞰着辽阔的大地,心里有些澎湃和激动.这块地方,5000年来,前前后后有过多少豪杰!华夏大地,世界的古国,它在战争中挺立,把长城当做自己的脚跟,把长江黄河当做自己的血液,把山脉当做自己的臂膀,把积淀的历史当做自己的灵魂.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不可测,竟引得无数学者直到自己生命的结束也没有揭开其中的奥秘.文化苦旅,苦字,正代表了历史幽幽的叹息. 历史在奔腾,涛声不断,永不停息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5 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痤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 当中国灿烂的

13、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这样一部带人静下心来的历史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的主调是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中国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保留住曾经繁华便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 然而人们再想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一定的极限还是会被时间冲走,有些历史尘埃的东西是留不住的,学者们在哀伤,在挽回,在痛心.因此应正视过往与当下.因为,只有能真正认清历史风云

14、的人,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 但如今的我们仍以过去的光辉做明天,那真正的明天在哪里.历史会倒转轮回至当时,我们会不会再次面临屈辱. 余秋雨以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写着一篇篇游记. 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余秋雨这样说: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的确,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正如余秋雨

15、所说的苦旅,在书里的每一篇都能找到苦的痕迹.无论是人物还是文物,都逃不来物是人非的惨剧.虽然有些是出于人为,但到底还是源于历史的轮转总会磨灭一些过往的痕迹. 文化苦旅让人哀伤,让人震惊,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这样的笔触,这样的记录也正是为了今后的人们能更好的正视历史,善待历史,以免留下更大的遗憾.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6 这是一本令人思考的书,这是一本历史厚重的书,这更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这就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它伴随了我已五年的时间,五年,近两千个日子里,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但是最爱不释手的仍然是这本文化苦旅. 开篇的道士塔,就将我们带入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盛衰之中,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一页一页的细翻开来,在一行行的字句段落中间,随着余秋雨的思绪,情感,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纸面上的文化苦旅.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隧道,中国历史的一幕幕在重现,各色的人物正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有居庙堂之高的君主,也有处江湖之远的百姓;有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