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凯恩斯学派-详解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5.86KB
约18页
文档ID:198713005
新凯恩斯学派-详解_第1页
1/18

新凯恩斯学派-详解 新凯恩斯学派(New—Keynesian School)目录 1 新凯恩斯学派概述 2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 3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 4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 5 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 6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 7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 8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o 8.1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特点o 8.2 工资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o 8.3 价格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o 8.4 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o 8.5 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与信贷配给o 8.6 经济滞胀理论o 8.7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o 8.8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9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评价新凯恩斯学派概述  新凯恩斯学派(New—Keynesian School)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古典综合派衰败以后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又无法达成一致的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本伯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

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①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相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刚性,并试图对这种粘性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说明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他们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研究了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贵性、调整的成本因素等,从而说明了企业的最优定价行为及其宏观经济含义证明在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引导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见的手”导致了“协调失败”(Coordination Failures),出现了长期的市场非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  第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他们以需求冲击为假定,着重论证了企业为什么总是拒绝及时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调整价格和工资,这种微观行为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又如何导致总产出和就业的变动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这种市场机制的失效问题,由于货币的非中性,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是有效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  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  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

  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  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  ①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  ②劳动市场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  ③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  1.名义价格粘性论  (1)菜单成本论  有关菜单成本论的文献很多,其中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  (2)交错调整价格论  交错调整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2.实际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除了上面提到的“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外,还有: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指明的权限,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  1.名义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名义工资粘性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  2.实际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比较多,其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  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

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失业滞后论也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失业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  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利率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向选择,二是反向选择  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的直接影响利率还对厂商有激励作用,能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  银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智,可以辩识出厂商稀罕风险的程度和将贷款给不同厂商的风险性  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自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利率的选择效应,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理性行事的结果,不是国家干预的产物  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还贷款的可靠性,减少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

同时,还抑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后者是指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靠性银行可以根据这两者确定最佳抵押品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论指出,由于信贷市场中利率机智和配给机智同时起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态,市场机制失灵,通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新凯恩斯学派在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取向上与其他凯恩斯主义学派并无差异,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力图为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补充微观理论基础他们除了运用大量模型论证工资、价格具有粘性外,又从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两方面论证了市场机制的失灵,阐明了货币的非中性,从而在有微观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思想他们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价格在遭受到总供求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均衡的恢复不能等待或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因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痛苦过程,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总供求,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在坚持国家干预的政策取向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经济政策主张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温和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赞成新古典综合派的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但更倾向于一种较为温和的表述方法,即:没有紧缩政策,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没有扩张政策,失业会更加严重。

  2、适度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运用大量模型论证工资、价格粘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失灵为消除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政府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抑制工资、价格的粘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从而稳定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强调微观经济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在政策操作上,他们针对新古典综合派倡导的“微调”(fine-tuning)政策,设计出粗调(coarse-tuning)政策,以抵消或避免宏观水平波动的问题  3、原则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许多公式化的经济对策,但极少把这些对策具体化,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经济政策主张这些政策建议的相对原则化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弹性较大,可以灵活运用;但却不便于政策执行者实际运作 在经济政策主张方面,新凯恩斯学派在财政政策上基本遵循原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无根本创新之处而在价格政策、人力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他们的政策主张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在价格政策上,新凯恩斯学派在论证价格粘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价格政策建议: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较有弹性,以恢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

由于新凯恩斯主义对价格粘性有多种解释因此提出对策的角度也有差异  在人力政策上,新凯恩斯学派比较强调人力政策  1、工资粘性  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工资是由雇佣合同规定的,在协商合同时,劳动者根据他预期的价格水平来决定他要求的工资的高低,如果劳资双方同意某一水平的工资,合同便被签订下来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必须按照根据他预期的价格水平而计算出来的工资提供劳动,即使在此期间实际的价格水平有所变动,劳资双方也必须遵守合同中规定的工资水平基于这样的事实,新凯恩斯学派提出了两个工资具有粘性的主要原因,即合同的长期性与合同的交错签订  (1)合同的长期性  合同总是具有期限的,而这种期限通常都不是短暂的,因为过于短暂的合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美国占有决定性的重要行业中,劳动合同的期限往往为三年,即货币工资在三年内不能改变,这样,由于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工资的调整总是缓慢的,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