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影像,主要内容,一 肺部病变(重点) 二 胸膜病变 三 纵膈病变,一 肺部病变,支气管阻塞 原因: 腔内性:肿瘤、异物、炎症、结核、先天性狭窄 腔外性:淋巴结增大压迫 后果: 部分阻塞:阻塞型肺气肿 (1)局限性肺气肿 (2)弥漫性肺气肿 完全阻塞:阻塞型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影像表现: (1)肺野透过度增加,与呼吸时相关系不大 (2)肺纹理稀疏变细,可见肺大泡 (3)横膈低平,活动度减低 (4)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 (5)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心后间隙增宽,肺气肿,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 atelectasis),1、一侧性肺不张: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 影像表现:患侧肺野均匀一致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膈肌升高;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2、肺叶不张:肺叶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 肺叶不张的共同特点: 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叶间裂移位;肋间隙变窄;肺门及纵隔不同程度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3、肺段不张或肺小叶不张: 影像表现: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体积缩小 小叶不张多表现为斑片状阴影,肺不张示意图,右上叶不张,右下叶肺不张,右中叶肺不张,左上叶肺不张,右中叶肺不张,右上肺癌并肺不张,反S征,肺实变,渗出性病变与实变(exudation and consolidation) 多见于急性炎症反应,见于肺炎、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
病变范围不同,影像表现不同 肺泡内渗出:斑片状模糊影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 腺泡阴影:1cm斑片状、结节状边缘模糊影 转归:12周内吸收,肺结核大约4周有明显变化,右中叶肺炎,渗出实变支气管气象,肺部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on),是以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肺慢性炎症病变;结核、矽肺结节为增生的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是一种增生性炎变以上都是增殖性改变 影像表现:斑点状、结节状、肿块状肺段或肺叶阴影,密度高,边缘清楚,多病灶聚集在一起时也不互相融合,动态变化慢,部分可缓慢增大,肺纤维化和钙化,肺纤维化(fibrosis) 增殖性病变中纤维成分代替细胞占主要成分时,称为肺纤维化 限局性纤维化:常常是慢性肺炎及肺结核的愈合后果 弥漫性纤维化:常见于间质性肺炎、尘肺、特发性间质纤维化及结缔组织病等 钙化(calcification) 变质性病变:一般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钙化可为病变愈合的一种表现,如结核、淋巴结结核;,纤维化与钙化,空洞与空腔,空洞(cavity)肺内病变坏死,坏死组织经支气管引流排除后形成空洞见于结核、肺脓肿、肺癌、霉菌病及韦氏肉芽肿等 1、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见于干酪性肺炎 2、薄壁空洞:洞壁在23mm之下,多见于肺结核 3、厚壁空洞:3mm,见于肺脓肿、结核和肺癌。
结核空洞:外壁整齐清楚,内壁模糊略显不规则 肺脓肿空洞:外缘模糊片状影,壁内略不整且模糊,洞内多有液气平面 周围型肺癌:内壁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外缘具备恶性肿瘤特征,空洞的三种形态,图片1,图片2,右上肺薄壁空洞,空洞,肺脓肿 空洞、液平及胸腔积液,左侧肺癌空洞,空腔(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 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形成原因不同,结构不同 先天性肺气囊壁为发育不良的支气管壁,肺大泡、肺气囊为肺泡壁 表现:1mm空腔,周围无病变,感染时可有腔内液平面,周围可有斑片影,空腔,结节与肿块,结节或肿块 当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病理形态时,直径3cm时称为结节大于3cm者称为肿块 肿块(mass) 良性肿块:多有包膜,呈边缘光滑的球形,生长缓慢,无坏死 恶性肿块:无包膜,浸润生长,边缘分叶或有脐凹、毛刺等,生长快,常发生中心坏死 多发肿块:常见转移瘤、韦氏肉芽肿,双上肺多发结节及钙化,右下肺肿块 肺癌,结节、肿块,二 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 (2)局限性胸腔积液 2、气胸与液气胸 3、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 4、胸膜肿块,胸腔积液,1、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游离性:少量 中等量 大量 局限性: (1)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 (2)叶间积液( interlobar effusion) (3)肺底积液( subpulmonary effusion) (4)纵隔包裹性积液,流程图,胸腔积液示意图,胸腔积液,叶间积液示意图,叶间积液,包裹性积液、肺底积液,气胸和液气胸,2、气胸(pneumothorax): 概念:气体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 见于胸壁穿通伤、手术及胸腔穿刺;人工气胸、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影像表现:患侧胸腔内有高度透明的空气腔,其中无肺纹理;肺组织受压萎缩;患侧膈下降,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有时可见纵隔疝;脏壁层胸膜粘连时,可见条状粘连带状影 液气胸( hydropneumothorax ):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 见于支气管胸膜瘘、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右侧气胸、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均可引起。
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出血机化 影像表现:轻度:表现为患侧膈肋角变钝,膈肌运动受限, 膈肌变为平直 重度: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有时纵隔向患侧移位及脊柱侧弯等 钙化:表现为片状、不规则的点状或条状钙化影,胸膜肥厚、粘连、钙化,胸膜肿块,4、胸膜肿瘤(pleural tumor) 原发性:纤维瘤、间皮瘤、肉瘤等 转移性: 影像表现:以胸膜为基底的半球形、扁丘状及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转移瘤常伴有肋骨破坏间皮瘤可伴有胸腔积液三 纵膈病变,(1)、形态的改变 纵隔增宽:脓肿、炎症、肿瘤、出血及脂肪组织增加均可使纵隔增宽;主动脉瘤及肺动脉瘤 也可 影像表现:纵隔增宽,不同原因,其影像特征不同 (2)、位置的改变 1、向健侧移位 2、向患侧移位 3、纵隔疝: 4、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一侧主支气管通气障碍,在深吸气与深呼气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纵隔出现移位到恢复原位的现象,纵膈增宽,纵膈血肿,病变的形态和边缘 影像的密度 病变的位置和分布 异常影像内部的结构 病变影像的大小、数目 病变周围的情况及范围 病变的发展与经过,异常影像的观察小结,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