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详解 目录 1 什么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3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政治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什么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特殊阶段,其商品生产也具有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把商品经济生产的一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及其结合--资本及运行变成了极端的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高度私有化,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产的前提雇佣劳动,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它的创立造就了大批的具有人身自由,却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占有大量资本的资本所有者,资本的所有与劳动分离,必然出现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购买生产的另一个要素劳动力的特别劳动形式,形成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生产的特殊阶段,但它的特殊性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反,它是把商品经济生产的一般条件社会化了,实行了公有制,这并不改变资本的共性特征,只是把资本变成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要索,为劳动者共同的利益服务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私有制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资本家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价值增殖为生产目的。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财富成了一个商品的堆积,到处都被买卖的原则所支配,商品关系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了社会最普遍的关系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而且也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是:资本家作为商品生产的所有者,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雇佣失 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换取其他商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以增殖资本在资本主义这种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下,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是受市场需求、竞争和价格波动的支配,由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着生产和流通,所以通 常又把这种商品经济称作市场经济目前中国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认为[[市场] 经济专指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②认为凡是商品经济都离不开市场交换和市场调节,任何类型的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等同于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它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政治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在经济上的先决条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曾经是一种普遍的世界性政治现象这种政治现象虽然在各个国家表现出种种特点,但在经济上的终级原因则是相同的,即商品经济关系在这些国家的基本成熟 之所以这么说,根本的立足点在于:资产阶级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是资产阶级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是他们的“生命线”而把商品经济作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先决条件,根据主要有两点: 第一,能不能夺取政权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 力量对比是一种综合性的对比,并非绝对人数的对比这种综合包括人数、素质、思想观念和物质占有状况这一切来源于经济基础封建阶级的基础是自然经济、资产阶级的基础则是商品经济资产阶级要战胜封建阶级,必须在力量对比上超过封建阶级能否超过,又取决于商品经济关系同自然经济关系的“较量” 从本质上来说,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商品经济必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完成这种取代。
这里的一定程度其含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的范围,以及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商品经济关系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关系的主要的占支配地位的关系,资产阶级可以且能够夺取政权;如果不占主要的支配地位,说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能夺取政权;如果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在一个国家中处于基本平衡的地位,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权将可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共同掌握;如果商品经济虽处于优势地位,但尚存大量自然经济,那么,资产阶级即使夺取了政权,也会保留相当的封建关系残余一般反映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权组织形式上与封建阶级达成某种妥协如英国,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商品生产在工农业中都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程度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最早出现在毛纺织业中16世纪,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多,由包买商建立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当时从事毛纺织业生产的人数占全体居民的50%,毛纺织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到17世纪,雇佣几百人的手工工场已经相当普遍而且,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采矿、冶金、金属加工、制盐、玻璃、造纸、制硝、啤酒等部门中也都发展起来同时,反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圈地运动”迅速全面展开耕地不断变为生产羊毛的牧场,至使耕地与牧场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整个14世纪和15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还要2.3英亩甚至4英亩耕地才有1英亩牧场在16世纪中叶,这个比例变为2英亩牧场对2英亩耕地,后来是2英亩牧场对1英亩耕地,直到最后达到了3英亩牧场对1英亩耕地这个适当的比例②以上经济状况说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已相当强大,他们已经能够夺取政权但由于农村中封建关系的存在和新贵族的保守性,新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不得不同封建势力作出一定的妥协 第二,夺不夺政权,取决于商品经济关系能否维持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成长壮大,就是资产阶级生命的保障和延续如果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保证,那么,资产阶级则多安于现状但在封建制度下,发展商品经济是同统治阶级的利益相违背的,他们不会放任其发展,必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措施加以阻碍和限制但如果这些阻碍限制严重损害或削弱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么,资产阶级势必起来与封建阶级斗争斗争可能在封建阶级能够容忍的范围发生,也可在不能容忍的情况下发生这要看资产阶级利益的要求程度 一般来讲,当体现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商品经济不能发展和维持的时候,斗争就会发展到激烈对抗的地步,即争夺政权又如英国,之所以在17世纪中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就在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手工业工人、农民的综合的革命力量起来反对封建专制。
具体来看,首先,封建关系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国内捐献的封建义务;斯图亚特王朝增加租税,实行日用品专卖;国王同资产阶级的海外贸易竞争对手同西班牙联姻;封建行会制度对资产阶级的约束等等其次,手工业工人和农民他们起来革命,除了受到封建压迫之外,他们也是随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在资本主义关系下,他们能获得一定的自由和经济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封建的斗争实际是由商品经济决定的几个阶级共同进行的再次,反映和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圈地运动”在革命前虽然规模已经很大,但毕竟尚有相当多的土地还处在封建关系之中,要求得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继续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在圈地运动的第一个时期(15世纪末叶——17世纪40年代),圈地主要是由私人发动进行的革命前,这种圈地受到了来自有组织的势力——封建政权的阻抗所以,圈地的再进行,须得依靠政权的支持故,第二个时期(17世纪40年代——19世纪中叶)的圈地就是通过国家政权来进行的如所谓“血腥立法”所以,在主要是商品经济关系的作用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走上了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资本主义的政治运行体制领导最终导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态 政治运行体制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过程以及方式方法,它包括议会、政府、司法机关、社会政治团体之间的关系与活动内容。
一个国家政治运行体制状况如何,显然受民族、宗教、政治意识、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历史传统、经济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诸种因素中,经常地、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状态因为政治权力说穿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获取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运行体制就主要决定于其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而政治运行体制表现出受商品经济发展制约的又主要是代议制,权力分立与制衡机制 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标志它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根本内容就是指由公民选派代表组成议会以决策国家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一些权力资本主义的代议制在形式上来源于古代的等级代表会议,在实际上,却是商品经济关系的产物我们这样立论的依据是:在封建社会中,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代议政治封建社会经济的运转机制是自然经济在此条件下,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处于相互隔离、封闭的环境中,互相之间缺乏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人们之间并不追求政治联系,国家的统一以及国家权力的行使要靠强制性的力量和由少数人或者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君主的权威,也就是靠强权、专制独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内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经济关系密切,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依赖,人们之间产生了共同的经济利益。
为了维护自身和共同的经济利益,人们发生了政治交往,企求用政治力量达到经济目的他们需要反映他们利益的国家权力机关来保护商品的生产、交往,保证市场竞争的自由很明显,专制集权在此情况下,是同以自由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关系相矛盾的这种权力机关,要反映他们的意志最好的形式自然是代表会议所以,恩格斯讲:“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从历史上资产阶级代议政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清这个问题 〈一〉代议政治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萌芽 当商品经济关系在封建社会中产生时,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反对封建帝王的权力专断,要求分享政治权力不过那时,商品经济还较幼弱,资产阶级尚不能同统治阶级对垒他们只能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迫使统治者作出某些政治上的让步等级代表会议也可以说是这种让步的一种表现中世纪的英国、法国形成的等级代表会议便是典型城市平民(新兴资产阶级)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会议,多少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要求 <二〉代议制随商品经济关系的成熟而形成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成熟是在资产阶级起来夺取政权之时这时,商品经济生产开始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心,资产阶级的力量已发展到敢于同封建阶级对垒的地步。
他们需要为自己服务的政治权力机关,以保证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于这种机关为什么要采取议会的形式,可以这样认为:议会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基础它对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采取“中立”态度,议会立法中的自由、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的本质议会不但在决策上制定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而且不干涉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并可调解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所以代议制成为资产阶级掌握权力的最佳形式密尔就把代议制说成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英、美、法、德、日等国家都先后确立了代议制 〈三〉代议制随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演变 商品经济同代议制的这种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熟强化了代议政治的资产阶级性质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初期,由于商品经济尚不发达,还残留着旧经济关系,故其代议制都多少受到旧政治关系的影响只是由于商品经济生产发达之后,这种状况才逐渐消除如英国代议制创设之初,其议会就并非纯资产阶级组成,且上院议员不经过选举产生,由世袭贵族和上层教士把持,在立法活动中还起主要作用日本和法国的议会也有类似情况明治宪法颁布后,日本议会由两院组成其贵族院也不由选举产生。
而由“敕任议员”担任这些议员大多代表大军阀、大官僚、大财阀、大地主等特权阶层的利益,该院的权限也比众议院大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旧经济关系被彻底消除之后,代议政治也发生了变化英国到20世纪初期才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