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集团-详解 红河集团(HONGHE GROUP)官方网站网址:目录 1 红河集团简介 2 红河的发展o 2.1 红河的辉煌20年o 2.2 红河的行业坐标o 2.3 红河的高端突围o 2.4 红河的高端破题o 2.5 红河的突围之选 3 红河的营销战略 4 外部链接红河集团简介 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素称红河州“北大门”的弥勒县城;北距省会昆明143公里,南至州府蒙自140公里;通往东南亚的326国道经弥勒县城纵贯全州南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红河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烤烟生产自然条件,有“烤烟之乡”的美誉,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红河卷烟厂于1985年筹建,1987年试产,1988年正式取得国家烟草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上划云南省烟草公司,现企业法定代表人毕凤林,现有在岗员工1029人,平均年龄33岁,资产总额98.73亿元,是国内装备配套、技术先进的卷烟企业之一目前,集团年生产能力达到160万箱,日创税金上千万元,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居行业前列,且连续12年实现了产销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1993年起,红河卷烟厂实现单品牌生产,是全国唯一只生产单一品牌的烟草工业企业目前形成一个品牌(红河),15个品种,兼顾高、中、低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品种结构红河”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先后被评为“全国名优卷烟”、“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十大梦想品牌”等2007年品牌产量161.5万箱,品牌销售收入160.2亿元,实现税利99.8亿元 红河卷烟厂创业之初,工厂生产水平低下,产品质次价低、入市困难,1991年前连年亏损企业处于极度困难乃至困境之中,1992至1993年两年间,通过整合品牌,实现了全嘴单品牌生产,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同时企业确立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理念,系统实施了原料、技改、人才、管理、名牌“五项工程”,重视技术发展,完成了从拿来主义到局部创新,进而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面技术创新,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国家专利1992年扭亏为盈,1993年起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多次重组、定位;1997年始企业转入全面的软件建设发展阶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入以人本管理为主体的智力时代;1998年开始为实现企业高度的信息自动化启动CIMS信息系统工程。
经过红烟人的艰苦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劳动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4年,红河卷烟厂紧紧围绕国家局提出的“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主要任务,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与昭通卷烟厂重组,成立红河卷烟总厂2005年,又完成了与新疆卷烟厂的联合重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2007年5月18日,红河卷烟总厂改制为“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迈出了公司化进程的重要步伐红河的发展 红河种植烟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更早时期,红河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烟叶种植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因为资金、技术的原因,红河一直没有直接生产卷烟 1985年3月,当时的红河州党委、州政府决定,依托当地的烤烟原料优势,在弥勒县城郊吉山路重建红河卷烟厂之所以称重建,是因为早在 1974年,红河州即在曲靖、楚雄、昭通、大理等几家卷烟厂建设的同一时期在蒙自县建成红河卷烟厂,并于1976年投产,至1978年共产销卷烟2575 箱 1987年5月1日,红和卷烟厂正式建成投入试生产。
不过,由于工厂的建设未经中央批准,属于计划外烟厂,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证,后经地方党政与国家相关部门多次磋商,红河卷烟厂终于获得承认,并领到了生产许可证 1989年,先后申请注册了“红河”、“锡都”、“吉祥鸟”、“铁马”、“野草”等卷烟牌号的商标但从1987年开始,红河卷烟厂连续三年出现亏损,企业甚至进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困难局面1989年,刚从计划外“转正”的红河卷烟厂,在中国烟草总公司举行的对全国150多家卷烟企业的设备管理大检查评比中,落在倒数第一位生产设备落后,制丝生产达不到工艺要求,产品合格率极低,品牌缺乏竞争力,企业缺乏生机活力是最真实的写照直至 1991年,红河工厂生产水平仍然很低,产品质次价廉,连年亏损,企业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生死考验 此后,技术改造和单品牌战略成为红河发展的主旋律从1990-1992年进行第一次技改,使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升了产品的内在质量,产销规模扩大,企业扭亏为盈,逐步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1991年至1996年,企业推行管理创新,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上呈现出良性的发展势头 1992年,红河卷烟厂明确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理念,将在产的所有品牌整合确定为单品牌发展战略,将所生产的野草、吉祥鸟、铁马、锡都等牌号全部予以淘汰,集中发展红河品牌。
当年,红河卷烟厂卷烟生产历史性地突破10万大箱,并一举扭亏为盈 1993-1998年,红河卷烟厂开展大规模的二次技改,红河并不满足于国内一流,竣工后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已经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生产规模从中小型跃升为大型卷烟工业企业 此后,红河品牌取得快速增长,产销规模不断扩大,迅速跻身中国卷烟品牌第一阵营,并被给予“三红一白”的美誉 2001年,红河品牌销量已经超过40万箱,创造了单品牌发展战略奇迹,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2002年,红河用超过57万箱,同比增幅超过三成,增长超过17万箱的业绩表明并非是昙花一现2003年,红河迎来大踏步发展,销量逼近90万箱,同比增幅超过近六成,增长接近33万箱,红河牢牢占据行业品牌规模三甲的位置;此时,红河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开始显现,红河不得不寻求异地加工,由其它厂家代为生产2004年,红河不仅巩固了自己行业前三的位次,更是以123万箱的骄人业绩昂首进入百万箱俱乐部,较之上一个年度,红河再次增长了30几万箱的规模2005年,红河销量接近150万箱,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销大于产、供不应求的局面,多个省级市场出现供应紧张局面。
2006年,红河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产量较之上一个年度有所增长,但红河品牌在全国多个市场仍然以紧俏商品的身份出现 1989年1月1日,红河卷烟厂上划云南省烟草公司管辖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红河在完成游击队到正规军的改造后不久,即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现制造工艺和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单品牌战略也解决了红河缺乏优势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困境,红河从此踏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2007年5月18日,红河卷烟总厂依法更名改制为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河集团下辖红河卷烟厂、昭通卷烟厂、新疆卷烟厂三厂,其成立被认为是云南烟草工业企业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的重大举措 经过近20年的积累发展,今日的红河集团已经是具备很强竞争实力、具备很强成长潜力、具备很强发展后劲的优势企业,红河在全国29家独立法人代表的卷烟企业排名中位居第12位,2006年实现税利87.9亿元,是1980年代中期红河州全年财政收入的30倍,占当年全州实现税利总额的60%以上 红河品牌在2003年,入选“中国著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红河单品牌产销量突破100万箱大关,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06年,红河品牌在全国卷烟品牌规模排名中位列第四。
经过三次大规模技改,红烟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制丝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提升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红河集团已成为国内装备技术先进的卷烟企业之一,年生产能力达200万箱,2006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红河卷烟总厂排名第261位红河已经从当年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行业骨干企业,红河品牌也已从一个区域性的弱势品牌成长为全国性的优势规模品牌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烟草行业在产卷烟牌号多达上千个、规格超过2000个,众多卷烟工业企业并满足于此,还在不断地注册新牌号,期望出现“西边不亮东边亮”的局面当时红河的决策者却逆势而为,果断地摒弃看似代表潮流方向的多品牌发展思路,毅然放弃在产的锡都、吉祥鸟、铁马、野草等牌号,全力发展单一品牌红河 1994年,红河确立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经营理念,全面启动系统实施管理、人才、技改、原料、名牌五项工程红河品牌在全国市场站稳了脚跟,知名度不断扩大,信誉度快速提高,企业效益快速增长,单一品牌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从1996年起,红烟又提出了“变产品生产为品牌生产”的战略,将品牌生产的内涵扩大到从原辅材料预备到产品形成及营销的全过程,并按“优质、高效、低耗”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将品牌生产延伸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
2000年9月,经过长达四年的精心研发,红河“精品88”、红河“精品99”两个规格上市,红河迈出了拓展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两年后,红河软包 “精品88”、“精品99”隆重推出,巩固和提升了红河品牌在100元/条价区的竞争力又经过4年的精心研发,2004年7月,高档卷烟产品红河 “V8”系列横空出世此后,红河进入产品投放的成熟期,多个规格产品纷纷投放入市,2006年1月4日,红河“精品扁盒”上市;6月6日,红河“66” 上市;7月14日,“红河V6”上市 如今,红河已经形成单一品牌下十三个规格系列的品牌格局,目前红河的主力中高端产品有红河精品88(软、硬)、红河精品99(软、硬)、红河扁盒、红河v6、红河v8(软、硬)等8个主力规格,覆盖100-600元/条零售价区 在红河在拓展中高端市场过程中,表现出来两个方面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特点是稳,红河精品88、精品99两个规格产品研发耗时四年,经过数个版本、数套配方、数个市场的反复论证、改进后方才入市,而软包精品88、软包精品99的推出已是两年后的事情,高端的v8系列研发也历经四年,这在讲究产品更新速度的快速消费品行业是非常不多见的,其中也可见红河“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经营理念。
另一个特点是谋,红河的中高端市场开拓是非常讲究策略的,也非常具有战略的通盘布局考虑,先上精品88、精品99两个系列,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树立红河品牌的中高端形象,也为红河此后的中高端产品设计积累经验;此后,红河力推超高端的v8系列,意在抢占超高端市场的制高点,为红河品牌完成金字塔尖的顶端布局;随后,红河用扁盒、v6等多个系列完成从精品88、精品 99到v8系列的产品跨度,形成完整的产品中高端体系布局 对于红河而言,征战中高端市场是必然的选择,红河品牌需要中高端市场作为战略支点,也需要在中高端市场中找寻新的增长点 单品牌战略曾经是红河战略的核心,也是铸就红河辉煌的重要因素,但是因为红河在中档市场的过于强势,单品牌战略反倒在红河的中高端市场突围过程中平添了更多的困难 从精品88、精品99开始,可以看到红河在中高端市场的用心良苦,但是直至v8红河的横空出世也没有支撑起红河的雄心虽然我们无法得到红河各个规格的销售数据,但从已知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在行业一、二类卷烟销售排位中并不处于前列,与红河的行业地位并不相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窥其端倪: 其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红河内部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红河不仅成为中国烟草品牌阵营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也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