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

上传人:散**** 文档编号:198184339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全套教学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3.1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课题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单元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直接点明主题,一方面它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我们要探讨的是“工具和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

2、了解学生对于工具和各种工具的使用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本课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取核桃仁”,学生从不用工具,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评价,构建对“工具和技术”的理解。从具体的体验,再联系到生活中更多的工具,如手机、温度计、螺丝刀、自行车等,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让学生梳理对“工具和技术”所建立的认知,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历程。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术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基本上能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就感到很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只关注二者中的一个,他们只觉得

3、一个工具好用,而容易忽略发明工具背后需要的技术支撑。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2.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科学探究目标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重点重点:选择不同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难点难点:理解选择不同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原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4、 新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钉钉子、切苹果、剪纸的场景图片。)往墙上钉钉子用了什么工具?(预设:钉锤。)切苹果用了什么工具?(预设:水果刀。)剪纸用了什么工具?(预设:剪刀。)2.讲解:钉锤、水果刀、剪刀等都是帮助我们完成某些任务的工具,而完成任务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叫作技术,比如通信技术、防盗技术、降噪技术等。3.提问:请大家说说,你们在生活中还用过哪些工具和技术?(教学提示:对于工具,学生通常能说很多,但对于技术,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事、物的层面,此处提问是为了唤醒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因此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完备,都应当给予鼓励和认可,即使是一些错误的观点

5、,也可以暂时搁置,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纠正。)4.揭题:大家的生活经验真丰富!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而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些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板书: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的经验,唤醒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兴趣。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取出核桃仁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核桃。)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取出核桃仁?(预设:用拳头砸;用手捏;用脚踩;)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按要求取出核桃仁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探索二:评估取出核桃仁的过程1.

6、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并用短语进行评价。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认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是什么?学生1:使用工具来完成任务更简单、省力、方便。主持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学生2: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例如,用铁锤开核桃使用的是敲击的方法,能打开核桃但核桃仁被砸碎;而用核桃夹开核桃使用的是碾压的方法,操作起来更方便、更省力,而且取出的核桃仁较完整。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2.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活动中的发现。小组1:我们组发现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是使用工具来完成任务更简单、省力、方

7、便。主持人:你们认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们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小组2:我们组认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使用核桃夹之后,用碾压的方法能取出完整的核桃仁,而且更省力、方便、安全。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3.小结:我们发现可以选择多种工具取出核桃仁,而核桃夹是最合适、最方便的。生活中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使用了合适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总结方法,改进原有的工具。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技术。探索三: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2各种工具的图片

8、。)这些工具通常用来做什么?要如何使用它们?(预设:手机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等;温度计用来测量体温;螺丝刀用来拧螺丝;自行车用来代步出行。)2. 追问: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造成哪些不方便?(预设:没有手机就不能快速地联系他人;没有温度计就不能获知准确的体温;没有螺丝刀,拧螺丝就会费力、费时;没有自行车代步会消耗大量时间。)3.研讨: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们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预设:工具是帮助完成任务的物品,技术是使用工具的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分组讨论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打开核桃,当学生发现徒手取核桃仁很困难时,自然会想到借助工具来完成任务。然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

9、,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总结出方便取出核桃仁的方法,也就对技术有了亲身的体会。最后让学生使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即将特定工具与普通工具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特定工具是为了特定情形、运用了特定技术而设计改进的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关系的理解。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思考不使用工具应该如何操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体验之后再思考能用其他工具吗?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动手之后再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理论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工具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理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恰当地使

10、用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拓展1.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了哪些工具和技术?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2.工具与技术的关系维恩图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们在面对特定的问题时,选择特定的工具来解决会更便利。人们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的知识、经验、技巧等技术部分,往往又会转变成新工具发明的动力。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工具,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板书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工具:帮助完成任务的物品技术: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教学反思本课是“工具与技术”单元的起始课,大部分学生对于工具和技术有模糊的认知,如工具是平时经常使用的物品,技术是科学知识。但是他们

11、并不知道工具和技术的具体定义,对工具和技术的关系也不清楚,因此,需要教师借助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新认知。本课立足于学生对工具与技术的前概念,引导他们经历“没有工具使用工具使用特定工具”的探索流程,从而发展学生对工具与技术的新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技术创造了工具,如何使用工具就是一门技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3.2斜面教案课题斜面单元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

12、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 “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学情分析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

13、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2.知道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2.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3.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与同伴合作探究时,能互相协作,关系融洽。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

14、生活带来了便利。重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用斜面搬运物体能省力。难点难点:发现并理解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槽、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木块、木板、不同高度的方块、测力计、抹布。教师准备:一桶纯净水、一块木板、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1.引入:出示一个装满纯净水的水桶,邀请一位女生将水桶徒手搬到讲台上。(预设:学生搬不动。)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块木板。)大家能利用这块木板帮她想想办法吗?(预设:把木板斜搭在讲台边,她可以将水桶沿着木板滚上去。)3.演示:指导女生尝试将水桶沿着斜搭的木板滚上去

15、。(预设:成功地将水桶搬到了讲台上。)4.讲解:像这样将木板斜搭在讲台旁而形成的倾斜的平面叫斜面。说说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斜面?(预设: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5.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图。)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斜面,比如利用“连筒”引水就是利用了斜面,这一工具至今仍可以在许多山区见到。为什么斜面会从古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研究“斜面”。(板书:斜面)参与实验思考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利用斜面搬运物体1.过渡:如果要将这个水桶再搬下讲台,斜面可以帮助我们吗?(预设:可以。把水桶放在斜面上,它就能自己滚下来。)2提问:这样滚下来,跟用手将它搬下来有什么区别呢?(预设:用手搬需要出力,滚下来不需要出力。)3布置任务:斜面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完成任务的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测试来探究一下。(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测试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