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问梳理 第十一章 简洁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 固定点 转动的硬棒; (可以是任意外形的,不肯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围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方向判定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 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稳条件 (试验) 杠杆原理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F 1L 1 = F 2 L2 ) 省力杠杆(费距离)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动力小于阻力 费劲杠杆(省距离)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O L1 L2 F2 F1 二,滑轮 绕轴能转动的轮子 杠杆的变形; 等臂杠杆( 动阻力相等,可转变动力的方向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 动滑轮: 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 精品资料 第 1 页,共 16 页 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行以转变动力方向 ) ;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既省力又可转变力的方向 ) ; 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 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l l F 1 2 1 O l1 O l2 F 1 F 2 F 2 三,功 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和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 单位: J) W=FS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单位: W P=W/t P=FV 五,机械效率 (试验) 1. 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需做的功; 2. 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 W 总= W 有+W 额; (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精品资料 第 2 页,共 16 页 = W 有/ W 总;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GGG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提升物重,滑轮自重,绳的摩擦 有关,与 提上升度,提升速度与绕线方式 无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光滑程度,倾斜程度 有关; 轮轴的 轮越大,轴越细 ,轮轴的机械效率越大;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动能 ; 动能: 运动着 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 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对其他物体所做的功就越多;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 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 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 重力势能 ; 被举高 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其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PS :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且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 一般来讲,物体 由下而上 运动,是由 动能 转化为 重力势能 物体 由上而下 运动,是由 重力势能 转化为 动能 二,内能,热传递 内能:与 热运动 有关的能量; (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自然气燃烧放热,物体摩擦发热)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章运动) 和 分子势能 的总和,称为 内能 ; 物体内所以分子做 无规章运动的动能 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精品资料 第 3 页,共 16 页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章运动就越猛烈,分子运动越猛烈,动能就越大,所以,当物体温度上升时,物体 内全部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增加; 同一物体,内能大小与 温度 和 质量 有关; 热传递 转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条件:有温差; 实质:内能的转移; 方向: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 (焦耳) 三,物质的比热容: 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或降低) 1 摄氏度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其性质有关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不同; (物质的 比热容与物质的 质量,体积 无关,与物质的 种类 有关;) 3,单位:焦 /(千克 摄氏度); 4,热传递过程中吸取或放出的热量: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温度 变化越大, 物体吸取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 Q Q 温度上升时: 吸=cm t 温度下降时: 放 =cm t 补充: 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 形成海风 冷空气沿地面吹向大海, 形成陆风 (海吹陆成海, 陆吹海成陆)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做功 转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热传递) 2,热机(热力发动机) 一种将内能(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3,汽油机工作循环: 可对比柴油机; 吸气冲程 (进气口打开,活塞向下运动) 压缩冲程 (机械能转变为内能,活塞向上运动) 做功冲 程 (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活塞达到顶端而后推动活塞向下运动,燃气对外做功的过程) 排气冲程 (出 精品资料 第 4 页,共 16 页 气口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 留意:冲程是指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曲轴旋转 2 圈,活塞往复 2 次,四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4,内能(对外做功)机械能 机械能【(摩擦)对内】内能 5,书本 12-27 试验现象:盒盖被弹起 缘由: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削减,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五,燃料的热值: 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 1, 燃料的热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 2, 单位: q(J/Kg ) Q 放 =mq 3,热值是燃料的属性,与 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 无关,与燃料的 种类 有关;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 一,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 用电器:是利用 电能 进行工作的装置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 电源:连续供电的装置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直流电源:电池( 正级流向负极 ) 沟通电源: 220V 家庭电路; 3, 电路: 连接电路:留意事项 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必需处于 断开 状态; 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要将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池盒,灯座,开关的 接线柱 上,并 顺时针旋紧 ,以保证 接触良好 ; 连接 电池的两极 的导线决不答应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以免造成 短路 ,损坏电源; 电路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精品资料 第 5 页,共 16 页 通路 :在小电灯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中有电流流过,使电灯发光; 断路 :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灯熄灭; 4, 电路图:熟知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逐个顺次连接 起来的方式; 串联电路: 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各用电器不能独 1, 串联:把用电器 立工作;开关掌握整个电路; 2, 并联:把用电器 并列地连接 起来的方式; 并联电路: 有多条电流路径;各用电器独立工作, 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掌握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掌握所在支路; 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 I,单位:安培 A 电流表测量大小; 2,电流表使用留意事项: “二要二不一试触” 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零; 必需要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 0.6 或 3 的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在“ ”流出; 不答应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在使用双量程电流表时,一般先试用大量程,如电流表示数载小量程范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 更为精确;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到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电路中有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护正负极间有肯定的电压 U 单位:伏特 V; (干电池: ) 2,电压表使用留意事项: 精品资料 第 6 页,共 16 页 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零; 必需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在使用双量程电压表时,一般先试用大量程,如电压表示数载小量程范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 更为精确; 与电流表有一点不同: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到电路中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路两端的总 电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串并联电路识别方法 电流流向法: 途中不分流 - 串联 途中要分流 - 并联或混联 拆除法:( 识别较难电路) 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 串联 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 - 并联 节点法:( 识别不规范电路) 所谓“节点法” : 就是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就导线 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 , 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电阻 (R)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假如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 的电流就越小 );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 ();常用单位:兆欧 (M ),千欧 (K);1 兆欧 =10 3 千欧 1 千欧 =10 3 欧; 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打算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 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精品资料 第 7 页,共 16 页 变阻器 : (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 (1) 滑动变阻器: 原理:转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转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转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转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 502A ”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答应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2A ; 正确使用: 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B 接线要“一上一下” ; 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 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 R U I 公式: I U IR; R ( ) 单位: I安(A) ;U 伏(V) ; R欧(); 1 安=1 伏 /欧; 公式的懂得:公式中的 I,U 和 R 必需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I,U 和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 R 个量;运算时单位要统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 制定方案,设计试验,采纳的争论方法是:掌握变量法; 进行试验,收集数据信息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 电路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 串联) R1 , R2 电流: 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电压: U=U 1+U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电阻: R=R 1+R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假如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R 0 串联,就有 R 串=nR 0 电路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 并联) R1 , R2 电流: I=I 1+I 2(干路上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 U=U 1=U 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R1R2 1 R 1 R1 1 R2 1 并= R 0 n 或 R 电阻: ; 假如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R0 并联,就有 R R1 R2 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 精品资料 A Rx 第 8 页R,共 16 页 V 原理: I=U/R 步骤: 电路图 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需留意 开关应断开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 ,三次转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