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97846451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总体设计说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龙镇金星村下界路路面硬化工程 S1-2 第一篇 总体设计说明 第 4 页 共 4 页1 概述1.1 项目背景石龙镇位于巴南区东南部,驻地石龙场,距区所在地政府龙洲湾40公里。辖区东邻南川区的大观和兴隆镇,南与石滩镇和南川区的神童镇接壤,西连接龙镇,北与东泉、姜家镇毗邻。清康熙年间。在赶场坝的几家野店发展成集市,后迁至距赶场坝一公里的石梁上建场,因地形似龙,故名石龙场。石龙镇幅员面积106.31平方公里,下设金星、白马、合路、柏树、大桥、大园、中伦、大连、大兴9个行政村和石龙、花石2个居委会及107个村民小组。石龙镇总人口31796,人耕地面积30614亩,林地面积456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

2、48%,是巴南区最大的林业镇,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554万元(其中多经产值2325万元)粮食总产量21106吨,乡镇企业总产值668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元。本次项目位于石龙镇,为村道硬化改造设计,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2类,道路宽度4.5m,道路沿线经过多个村庄。由于村民较多,村民日常出行绕行距离远,通勤效率低,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日常出行,为了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对部分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本次设计道路道路1全长3002.276m,起点位于香湾村终点位于毛家铺子,道路2位于为香湾村内部道路全长206.739m,道路3位于香湾村与道路2平交,道路全长47.332m,道路4起点与

3、道路1平交,终点位于香湾村,道路全长304.467m,道路5起点位于乡道105附近,终点与道路1平交,道路全长360.311m,道路6与道路1平交,道路全长241.861m,道路7与道路1平交,道路全长152.989m,道路8与道路1平交,道路全长102.758m,道路9与道路10相平交,道路9全长488.398m,道路10全长120.139m,道路11与道路1相平交,道路全长672.73m,道路12接现状道路全长598.687m。本次工程共设计路线总长约6.3km,主要为完成路面硬化工作,同时完善相关交安设施。1.2 测设经过依据该项目委托书,我院于2020年5月。根据业主要求开始外业勘察和

4、资料收集,拟定的建设方案,项目组于2020年6月开始做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准备工作。项目组成员认真阅读、研究本项目的拟定方案,讨论和研究项目设计中的各项技术问题。然后根据实中拟定的路线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实地勘察,调查既有道路现状,确定涵洞及排水边沟的位置,对沿线地质工作仅作了一般性工程地质调查。完成外业和调查工作。随后全面开展内业设计,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于2020年6月编制完成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3 任务依据(1)设计合同书;(2)测设的1:2000地形图;1.4 编制依据与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5、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17;(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11;(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33-2012;(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11)重庆市通组公路管理办法;(12)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

6、、规范和规程。2 道路改造要求2.1设计标准及原则本次道路设计为原道路硬化改造,设计速度为15Km/h,主要利用现状路基加铺路面结构层,原则上均不改变旧路平、纵面线形。标准按照公路标准建设执行。为了进一步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实施时,对局部困难路段加强交安设施,限制行车速度,加强标志、标牌及波形梁护栏的布置,达到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并在不满足视距要求的转弯处设置广角镜以增加行车安全性。2.2旧路现状及概况(1)路线现状道路路基宽度为5.5m宽左右,为泥结石道路。现路面结构完好,为了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对路面进行硬化改造。全线未设置标志、标牌、广角镜、安全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为消除隐患,保证

7、行车安全,因此本次设计,通过限制行车速度,加强标志、标牌及波形梁护栏的布置,并在不满足视距要求的转弯处设置广角镜以增加行车安全性。旧路平、纵面线形中,大部分平曲线半径及纵坡均满足要求。但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旧路段存在部分半径较小以及纵坡较大处。因此该路段采取加强交安实施、降速、限速等措施,达到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设计值1公路等级等级四级公路-2四级公路-2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3路面宽度米4.54.54车道宽度米3.53.5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12126最大纵坡%12117最小坡长米60608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1002509凹型竖曲线最小

8、半径米10020010设计荷载公路-公路-1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2)桥梁、涵洞经现场踏勘调查,本项目全线均无桥梁、管涵。(3)交安设施全线现状未设置标志、标牌、广角镜、安全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2.3交通量情况(1)交通量本项目为农村公路硬化工程,道路主要服务于沿线居民,方便居民出行,根据调查摸底,交通量主要以沿线居民私家车、小型面包车及摩托车为主,且交通流量较小,交通量预测分析计算结果如下:平均日交通量(辆/日)车辆小货车中货车小汽车分类日平均6212综合日平均20(2)荷载车类别后轴数前轴载(KN)后轴载(KN)总交通量(次/日)小货车113.5527.26中货车135.07

9、0.152小汽车119.327.912根据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属于轻等交通等级。2.4改造方案 利用现状路基、路面结构层,不改变旧路平、纵面线形,对原路面进行硬化改造。实施时,对局部困难路段加强交安实施,限制行车速度,加强标志、标牌及波形梁护栏等的布置,达到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路面宽度为:4.5米=0.5米路肩+3.5米车行道+0.5米路肩,单车道设计。结构层为:20cm厚C30混凝土5cm碎石调平层2.7工程规模本项目为原道路硬化改造,设计速度为15Km/h;路面改造完成后,增设排水沟等,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工程规模见下表。表2.1 主要工程规模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20cm厚C3

10、0混凝土面层m2251105cm碎石调平层层m231410新建波形梁护栏Gr-C-4Em1192交通标志个24减速带组183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合同内容及业主的要求,本路线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仅作了一般性工程地质调查。调查区域稳定性良好,山地和河谷地貌不发育,布线条件良好。路基充分利用老路旧有路基,承载力能满足路基设计要求。1地形、地貌路段区位于四川盆地扫帚型山脉余脉,普片表现为中低山、丘陵地形,属于四川盆地中低山,丘陵,山脉蜿蜒,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其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与路线小角度相交,沟谷深切,山势陡峻,峭壁林立,局部呈陡崖。区内山峦起伏,高差悬殊,地貌形态受岩性、构造、水文网等因

11、素控制,碎屑岩分布区,以构造剥蚀为主,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路段区地貌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和水文网控制,地貌分区主要为构造侵蚀区:路线大部分经过侏罗系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区,主要为半山坡道。2气象水文重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台相关资料所记载的极端值引用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1818.4,极端最高气温41.3(1995年9月6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3(1975年12月5日),最大平均气温差11.9(1953年8月)。蒸发量、湿度:年蒸发量1071mm,最大年蒸发量1

12、347.3mm(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风:年平均风速1.30m/s,最大风速为26.70m/s(1984年5月10日),风向NW。降水量: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44.60mm,最大降雨量1267.20mm(1965年),年最小降雨量663.80mm(1958年),月最大降水量359.40mm(1996年7月21日),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6mm。雨季在5月9月,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00时6月25日15:46时,历时18小时46分)。暴雨一般来势较猛,强度大

13、,侵蚀性强。3地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1490 9)圈定: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全线所处区域的地震动反映谱周期为O.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此,本区属于构造上相对稳定区,场地类别为II类,为可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一般性场地。4地层岩性项目建设场分布的地层有: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以及第四系松散层。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侏罗系中统沙溪庙每-(J2S紫红色泥岩,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的泥质粉砂岩,砂岩约占13,单层厚度315m,岩性、岩相纵横向上皆不稳定,由上而下,砂岩单层变厚,颗粒变粗,横向上由西向东,总厚度变薄,砂岩减少。多处露头风化成土状,强风化层5.06.0米,弱风化层5.08.0米,节理裂隙不发育,抗风化力弱,为软质破碎岩,为良好路基土,公路沿线挖方地段均有出露。通过勘察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且周边断裂距场区较远,无明显活动痕迹,拟建场地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的地壳稳定区,对拟建工程无不良影响。因而场地所在地段地质构造简单,属稳定地块。5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本次调查,沿线无滑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