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197780349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教学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会展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它带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正推动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样经济潮流涌动下,高职院校争相 _会展专业及培养。而随之会展英语在学科新,需求大,专业教育匮乏等形势下,会展英语相关教学资源、教育理念的系统建设呼声越来越强。先就会展英语的特点,网络教学存在的优势,进而进行二者教育力量融合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会展英语,自主学习,网络教学 1.1涉及面广 每年国际国内的会展 _都不计其数,涉及各行各业,以笔者所在义乌市为例,每年举办的各类展会涵盖了重工、轻工、化工、纺织、食品、医药、科技等诸

2、多领域,而具体工作也是从展位介绍、展品运输、展台接待、展后联络到具体的商务洽谈、签订合同、投诉处理。英语作为 _用的一门语言,在商家之间起着一个沟通的桥梁作用。而国内知名企业也将参加义博会、广交会当做向海内外亮相、树立品牌的最佳场所,看到这么大市场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会展英语涵盖的面特别广。 1.2专业性强 会展英语另一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它有其自己独特的行业用语并且大量使用缩写词、缩略语。这是在平时学习中很少接触到的。如:Assembly:展位搭建。Booth:展位(摊位),在美国,一个标准展位是1010平方英尺。Consumershow:面向公众开放的展览会,一般需要买票进入,这种展览会又

3、称公共展。Installation&Dis _ntle:展台搭建和撤展,常简称为“I&D”。 1.3重实际运用 会展英语相比其他行业更加侧重实际的运用。在展会中,常常见到会展人员同客商的交流,包括平时的英语会话,更重要的是用沟通产品、服务、技术等等相关话题。且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语言简练、常使用省略句式,体现口语体语言。 2.1媒体视听具有天然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氛围的优势 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动因,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影俱全的功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而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虚拟空间、传播媒

4、介、电子词典等手段, _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环境,遇到不会的单词、句式, _鼠标;缺乏语法、写作知识,到课程的教案库查询,甚至可以到国外著名写作 _查找有关资料;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上网,并在课程的写作讨论区根据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英文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观点、见地;教师也同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可以修改教学指令。 2.2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自如加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大量背景知识,加大课堂容量。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抽象的内容和复杂的 _很难用英语甚至汉语来表达,这就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事物具体化,缩短差距,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

5、 2.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记忆保持率 遗忘是学习的大敌。对于英语学习来讲,记忆的准确率和保持率是尤为重要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和遗忘作斗争增添了一个锐利的武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方面的感觉,从而使知识感性化、形象化、明朗化,这种多重的效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准确率和保持率。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单词,并且印象深刻。 3、会展英语在网络教学的应用 3.1会展英语在教学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 会展英语实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3.1.1一是英译汉以及、汉英口译实践。会展英语实践教学

6、中,口译学生能力差的普遍反映出听力理解差,口语表达弱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口译资料不理解,有的只能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由于英语听力具有强烈的瞬间性,理解和把握有一定长度的英语听力材料,需要学生掌握丰厚的英语功底,否则,要么译不出,要么曲解原文意思。由于自己母语为汉语的因素,在汉译英当中,考生摄入的会展信息资料基本不会出现偏差,然而学生在速度、准确性上不尽人意,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流利地作译。其原因是英语思维尚未形成,英语语感尚不掌握,所以表现出英语表达不畅、句子生硬拼凑的情况。有的学生则词汇贫乏,用词犹豫,带有明显的单词堆砌现象,很容易出现翻译表达上的偏差。 3.1.2二是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上存

7、在较大误区。大多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只停留在单词的一个意思或基本意思的记忆,忽视其在会展英语中的专业意义。甚至不少学生不知道“WorldExpo”中的Expo是Exposition的缩写。因此在这样的专业氛围中去交流必然会有一定的困难。好多同学平时记了很多专业词汇,但是在会展的环境下,却无法使用这些词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次的用法掌握不牢。只是机械的记忆,不能灵活。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翻译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只会固定使用,不懂得变化。 3.2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近年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学内容趋于网络化,计算机辅助教

8、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教师的重视。在各个高校硬件设施齐备的条件下,教师们也逐步完善自身综合能力,研发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尽快与网络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自主学习是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更多的负责了信息的搜索、收集、筛选、处理、 _等等。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中心。而教师则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输入体的角色,他们在教学中所担当的更符合 _者,更像是个导演。在教学的大舞台上,教师们指引着方向,真正表演的是要看学生的发挥,看他们知识的积累,必要时,由教师修正。这样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新的教学策略相匹配。 3.3基于网络的会展英语互动式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的互动式教

9、学使得教学具有更大的功能,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各种媒体、素材设计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施教,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基于网络互动式教学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审美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在互动交流中掌握英语。 4.1充分利用程序设计优势 着眼于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偏重在听说方面设置主题。科学的设计学生小组学习的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

10、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有如下几种形式,小组会话项目设计、小组总结项目、案例讨论项目以及会展实践项目。尤其是实践项目的小组可以非常灵活并且可以让学生自由建组。项目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定。如要求学生撰写某一个展会的策划书,或者要求学生设计某展会的标识牌,或者指定某种产品由学生来设计其在展品介绍等。同时通过程序的设计让学生完成会展整体模拟见习。 4.2实行多元化评估 实行多元化评估在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下,基于西方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的理念,我们的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人类的知识是

11、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构建的,而不是他人传授的或独自形成的。建构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通过在“会展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程序设计,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信息搜索能力、语言 _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按模块区分评估。通过设计参展流程,将其各个模块区分评估,同时结合学生参加展会实习过程中会展筹办方所给出的评价也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一部分加分项目。实施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打破了一纸 _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科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利用先进的多媒

12、体和网络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语言会展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顺应外语教学 _的趋势,建立健全外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并充分利用其优势,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1、朱媛媛.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考J.科教文汇, xx, (11). 2、黎秀英.以就业为导向, _会展英语教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9). 3、李垂佳.自主学习与外语教学策略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02) 4、杨丽瑞.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难点及对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xx,(01) 5、李建婷.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xx(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