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朝览镜作的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涵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 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转三界,不得出离当奋迅勇猛、精进不懈,趋入菩提大道,证悟无生正法 扩展资料 金刚经〔佛典〕 《金刚般假设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涵根本般假设的重要思想,在般假设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假设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假设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假设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假设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深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假设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假设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假设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假设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照资料 百度百科—金刚经2.苏舜钦的《览照》全文翻译 览照جة[1]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2],自嗟多病足风情[3]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4]! 【解释】 [1]览照:以镜自照 [2]“不称〞句:作佳文虽不胜任,但因爱好仍时近笔砚称:胜任 [3]“自嗟〞句:自叹多病闲居,却满足了隐退的心情足:满足风情:意趣,怀抱[4]顽铜:不长进之铜,谓铜镜 【导读】 此诗写于主张“新法〞的范仲淹等被贬官,苏舜钦也被削职为民,将去苏州隐居之际,是诗人仕途受挫后的自我表白首联流露出身遭厄运仍雄心不已、铁骨铮铮的激昂之情颔联颈联自我写照生平,烈士盛年,壮志难酬尾联以灿烂的星斗自喻其品行高洁、襟怀坦白诗人对镜慷慨疾呼,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赏识自己诗作构思巧妙、缜密,从对镜观影起笔,写到自己的抱负、境况、爱好和为人,最后以“嗟尔顽铜岂见明〞作结,与开头相呼应同时,诗中贯穿着极欲盼望人们理解自己的感情线索读起来,似乎使人看到诗人对镜深思、低语以至慷慨疾呼,可以说,诗的意境已出,感情既豪爽激越,又回环入扣,笔调苍劲刚健。
3.苏舜钦的《览照》全文翻译 览照[1]【北宋】苏舜钦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解释】[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长进之铜,谓铜镜 8.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9.诗歌尾联采纳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案】8.本诗刻画了一位虽有报国雄心却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歌开头,诗人摸镜自照,刻画出虽面貌苍老丑陋却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颔联由绘形转入绘神,慨叹自己虽有杀敌平掳的雄心壮志,可是生不逢时,只好退隐归耕;颈联以自谦之语抒发内心苦闷,自言虽不配舞文弄墨,却写写文章,聊以自慰;尾联说明自己一片赤胆忠心,却无人赏识 9.尾联采纳托物寓意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的满腔怒愤诗人嗟尔顽铜,埋怨镜子,说它只能照出自己苍老、怪异的貌状,却照不出自己的一片赤胆忠心,表达出无人理解、赏识的一腔怨愤。
在诗中,铜镜比喻当朝统治者,诗人虽是览镜自语,但实际上是对当朝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的满腔怨愤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依据诗歌解释及诗歌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尾联用“肝胆如星斗〞“顽铜〞来做比喻,形象的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的满腔怒愤之情表达出来 也可理解为托物言志的手法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览镜》 年代: 宋 : 陆游 白头渐觉黑丝多,造物将如此老何? 三万里天供醉眼,二千年事入悲歌 剑关曾蹴连云栈,海道新窥浴日波 未颂中兴吾未死,插江崖石竟须磨 览镜〔宋陆游〕 押哿韵 镜中老翁谁,非复少年我诵书如布谷,拈出无一可 又非富贵逼,弃去自不果无功博一饱,有罪当万坐 老境最堪笑,作计日益左正似鸠拙巢,不及蚕自裹 霜寒衣未赎,瑟缩附残火作诗数十年,所得良琐琐 弱松困蔓缠,何日见磊砢洞庭可远游,秋风思捩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