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下全套晨练题含答案6

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50KB
约3页
文档ID:197602968
九年级语文下全套晨练题含答案6_第1页
1/3

九年级语文晨练14《岳阳楼记》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0分)1、越明年( )2、百废具兴( )3、增其旧制(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予观夫巴陵胜状( )6、前人之述备矣( )7、然则北通巫峡( )8、南极潇湘( )9、得无异乎( )10、连月不开( )11、浊浪排空( )12、薄暮冥冥( )13、去国怀乡( )14、忧谗畏讥( )15、感极而悲者矣( )16、春和景明( )17、宠辱偕忘( )18、把酒临风( )19、尝求古仁人之心( )20、或异二者之为( )二、翻译句子(20分)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9、不以物喜,不以已悲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2、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0分)1、越明年(到)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3、增其旧制(规模)4、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5、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6、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完整)7、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那么)8、南极潇湘(直到,到尽头)9、得无异乎(能没有)10、连月不开(放晴 )11、浊浪排空(冲向)12、薄暮冥冥(迫近)13、去国怀乡(离开)14、忧谗畏讥(诽谤,说坏话)15、感极而悲者矣(到了极点)16、春和景明(阳光)17、宠辱偕忘(一起)18、把酒临风(持,端着)19、尝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20、或异二者之为(心情)二、翻译句子(20分)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置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的情绪了7、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9、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他们不因为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2、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