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

上传人:添*** 文档编号:197309021 上传时间:2021-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课时作业1(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练习题及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不孚众望的中国航天人为大家奉献了这次“天神拥吻”的盛景。B18名路人漠不关心被碾压的“小悦悦”,只有那个叫陈贤妹的阿婆站了出来。后来,人们说她“拯救了中国人的良知”。C检察官认为,他们为了钱财残忍戕害手无寸铁的妇孺,天良丧尽,罪不容诛,因此强烈建议法庭判其死刑。D10月21日,沃尔玛全球副总裁贝思哲抵达重庆,就沃尔玛假冒“绿色猪肉”事件敬谢不敏,向重庆顾客道歉。解析:A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B项,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2、C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D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上周,当俄罗斯总理普京坐车穿过北京市中心去巩固蓬勃发展的中俄关系时,使得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交通拥堵现象更严重了。B为了伦敦奥运会,膝盖有些劳损的陆永再度出发。他渴望成为占旭刚之后第二位蝉联奥运会冠军的男子举重运动员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和梦想。C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不妄自菲薄,不消极避世,不养尊处优,有目标,有追求,又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真心真情。D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再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再度升级,而且引发了全球可能爆

3、发“货币战”的担忧。解析:A项,无主语,去掉“使得”。B项,句式杂糅,改为“他渴望成为的运动员”,或者“成为的运动员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和梦想”。C项,搭配不当,“真情”不能与“一颗”搭配。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一定要为每一项环保运动都找一个代言者的话,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代言者就是蓝鲸,_,_,_,_,_,_,如果不是相关国际组织于1966年通过了禁捕令,蓝鲸早就灭绝了。作为海洋食物链的最高端动物,蓝鲸曾经遍布地球上的所有海域因为体型巨大,蓝鲸很容易被发现蓝鲸是已知的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年蓝鲸体长超过30米,体重可

4、达150吨但当人类开始了商业捕鲸之后ABC D解析:可以使用内部粘连法。和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看出,而中陈述的事实显然与的内容形成转折关系。的排列便可推出,而中的“很容易被发现”又照应了后文的“禁捕”、“灭绝”等词,由此可知答案为A项。答案:A阅读探究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采桑子重阳注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10月注:1929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第三次入闽。这次入闽,天高气爽,秋色烂漫,胜利在望。词人的心头充满了喜悦,于是畅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脍炙人口的词作。(1)这首词哪个字写出了

5、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怎样的景象?_(2)诗中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w w w .x k b 1.c o m_解析:(1)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划定解题范围,然后找出最能体现秋景的词语。第二问是考查对课文的掌握,找出两首词在写景上的共同点。(2)要从词人的性格特点和景物本身的特点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1)“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使人想到沁园春 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2)从景物特点上看,劲厉猛烈的秋风、霜红烂漫的秋色、铿锵有力的秋声更能锤炼人的意志,更能催人进取。从个人性格上看,毛泽东豪放旷达、积极乐观,“寒秋”

6、的环境,更宜于构造雄深高远、阔大壮美的诗境,更宜于表现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显示词人兼战士慷慨悲壮、豪健旷达的性格。5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1)这首词的上下阕的写法跟课文沁园春长沙有什么异同?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答:_(2)带湖新居将成这首词

7、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哪些句子间接地表露了引退的思想?答:_ (3)这首词的意境跟课文沁园春长沙的意境有天壤之别,为什么?答:_答案:(1)两首沁园春上下阕各有侧重点,这一点是相同的。不同点:沁园春长沙上阕以比较实在的叙述描写为主,下阕以比较抽象的概述和议论为主。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上阕以记事抒情为主,下阕以想像抒情为主。(2)对官场厌倦的句子: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表露引退思想的句子: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3)毛词写长沙秋景,意境广

8、阔壮丽,写出了雄伟的气魄,显现了豪迈的胸怀。因为毛泽东当年血气方刚,他深切关注国家命运和前途,确信中国革命应由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农民阶级来领导,才能取得胜利。辛词借歌咏自己的新居抒发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尽管词中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的句子,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作者,其抗金和保卫南宋王朝的意志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和弹劾,而且看到了南宋王朝难有起色,心将灰意将冷,所以急流勇退,欲归田隐居,故而意境难免狭窄。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沁园春雪X k b 1 . c o m毛泽东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

9、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答:_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_。w w w .x k b 1.c o m(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答:_答案:(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阕(3)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

10、唤和企盼。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答:_ (3)“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答:_答案:(1)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3)

11、“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断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8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指导下,红军在娄山关一带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x k b 1 . c o m(1)词的上片,主要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红军进军的场面?答:_ (2)当时的红军仍处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诗中是借助什么景象来表现这一立意的?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