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添*** 文档编号:197309020 上传时间:2021-09-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谷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1304第卷 (共70分)一、选择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蓓蕾(li) 自诩(x) 粗犷(gung) 惩恶扬善(chng)狭隘(i) 暂时(zn) 濒临(bn) 断壁残垣(yun)翘首(qio) 胆怯(qu) 瞥见(pi) 满载而归(zi)联袂(mi) 哺育(f) 避讳(hu) 言简意赅(gi)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

2、的 (胜、盛)景之一。 “胜”有“优美的”的意思,“盛”有“丰富、华美”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盛”。雪花带着上天的祝福吻着 (萧、箫)索的枯木,为冬天带来纯洁恬静的色彩。 “萧”有“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的意思,“箫”有“管乐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萧”。他的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就耳 (濡、儒)目染,所以对音乐产生了极大兴趣。 “濡”有“沾湿、润泽”的意思,“儒”有“旧指读书人”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濡”。节日里,各大商场张灯结 (采、彩),迎新年大酬宾的消息使广大市民蜂拥而至。 “采”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彩”有“彩色的丝绸”的意思,横线 处应填“彩”。3. 依据语段内容,对下面画线病句的修

3、改正确的一项是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未发掘。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A. 而有些基建单位担忧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 B. 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C. 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D. 有些基建单位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态令人担忧。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4、。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 ,一连好几天,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B.C.D.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的确一项是 A.2012北京榜样是北京新闻广播策划举办的大型人物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的候选人都来自北京新闻广播资讯早八点节目的百姓生活故事栏目。B.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当201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

5、,那个曾在地坛玩耍的孩子,静静地走了。C. “”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按下启动闸。D. 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乡村的早晨宁静的。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在翩翩起舞,又似乎在追逐嬉戏。捣蛋的太阳像车轱辘那么大,像融化的铁水一样鲜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蹲在东方的岭梢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地薄雾。在乡间的青石板路上悠悠地走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也只有早起的云雀在那半明半

6、暗的云空高啭着歌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踩踏着晶莹剔透似的露珠,聆听着呢喃的鸟语,浸润在沾湿的栀子花的香气中好希望时间的指针就此停止转动,让我美美地享受一番,深深地去体味,哪怕就这样一直地走着,一直地走着,踏着乡间的青石板路.选段中把初生的太阳比作“车轱辘”“融化的铁水”形象地写出了太阳的大小和颜色。.选段中用“蹲”“撩开”等词语赋予初升的太阳以人的情感,突出了太阳的调皮、可爱,生动地写出了太阳升到岭梢上,山中的薄雾消散的情态。. 选段中反复出现“一直地走着”,突出表达了我被美景所吸引,依依不舍的 情感。. 选段中运用“呼吸,踩踏,聆听”的排比句式,集中表达了乡村早晨的热闹特点。二、填空(共8分

7、)7默写(5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分)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语句是: , 。(2分)8名著阅读(3分)孟子是 的经典著作,相传是 时期孟子所做。它善用比喻,形象说理。鱼我所欲也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 为喻。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惟一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时间节点,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同时,“扫墓”慎终追远,“踏青”吐故纳新。清明,还是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重要标志。伴随着2013年清明节

8、的来临,班级开展“让清明更清新、更文明”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9.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的内容说明2013年北京市为“文明祭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材料一】 2013年清明节北京市属公园活动调查公园中山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植物园紫竹院公园香山公园举办活动第18届郁金香花展览“清明节祭先烈”红色游“寻找心灵的桃花源”第二十四届北京桃花节暨第九届世界名花展“营造绿色生态 提倡文明游园” 清明踏青赏竹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北京红色旅游推广活动【材料二】2013年全北京市扫墓点共147处。北京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在各扫墓点为祭扫民众送出100余万枝鲜花。各扫墓点还将提供系

9、黄丝带、写许愿卡、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如:在长青园骨灰林基地骨灰撒海纪念碑处举行“魂祭”绿色共祭活动;在八宝山殡仪馆及部分社区,安排组织全市及本社区外来人员举行蓝色共祭活动。10. 你所在的小组还搜集到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说明2013年清明祭扫有哪些现象;再综合一、二、三则材料,你又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4分)【材料三】 除了传统的到墓地祭扫,一些新的祭扫形式受到欢迎。房山区芦子水村4月4日举行村民祭祖仪式。在公益性公墓长青园,除了免费发放的鲜花,一些市民还买一些鲜艳的手工绢花摆在墓碑前。网络祭扫今年被更多人接受,民政部门开通的两大网上祭扫平台“八宝山在线”

10、和96156的“在线祭扫”清明节期间点击量骤增。可是,根据记者的调查,如今,市场上用来焚烧的纸质祭品五花八门,不仅有传统的纸人、纸马、纸元宝,还出现了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品种。记者在城区的一些祭祀场所还看到,祭奠者们正拿着纸牛、纸马、纸制的童男、童女、“小姐”、复式楼在先人墓前焚烧。 11. 烧纸祭奠既不节约也不环保,植思念树、造感恩林、发短信寄哀思,都是清明节的创意做法,文明而又蕴含意义。请你再设计一种清明节的创意做法,并尝试为逝去的英烈或者你的亲人写一条清明追思短信。(3分)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11、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

12、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诎右臂支船 诎: (2)矫首昂视 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视端容寂 翻译: (2)罔不因势象形 翻译: 14请说说从选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分)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温暖孤独旅程,完成第1517题(共15分)温暖孤独旅程 铁凝 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当时我没有

13、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

14、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