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

上传人:添*** 文档编号:197309019 上传时间:2021-09-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默写名句名篇(含2014高考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题库试题 语文1.(山东省青岛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答案 1.(1)不义而富且贵(2)不坠青云之志(3)三顾频烦天下计(4)何当共剪西窗烛(5)弓如霹雳弦惊(6)过春风十里解析 1.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坠” “频烦” “霹雳” 等字词的正确书写。2.(绵阳市高中2011级第二次

2、诊断性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 ,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2)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履至尊而制六合, 。 (贾谊过秦论)(4)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5)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7)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8)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答案 2.(1)呦呦鹿鸣(2)谁家新燕啄春泥(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潮平两岸阔(5)何妨吟啸且徐行(6)亦足以畅叙幽情(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8)潦

3、水尽而寒潭清(每小题1分,与原文不符皆不得分)解析 2.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要熟练背诵、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诗文篇目,并适当地在教材外拓展。3. (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柳永望海潮)(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6)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答案 3.(1

4、)昆山玉碎凤凰叫(2)失其所与(3) 俯察品类之盛(4)竞豪奢(5) 一蓑烟雨任平生(6)鸡鸣桑树颠解析 3.对名句名篇的默写,如果记忆不牢固,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极容易添字、漏字、错字,甚至答非所问。同时,高考命题者命制的题目当中一般都有易错点,因此我们在答题时极其容易书写错误,所以应该予以重视。4.(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2)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来源

5、:学&科&网Z&X&X&K(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答案 4. (1)出则弟 泛爱众而亲仁(2)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3)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5)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解析 4.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要求考生平时识记时要理解记忆,手口并用,既要背得熟,又要写得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 ,悠悠我心。(曹操短

6、歌行)(2)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4)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5)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7)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 5. 青青子衿而卒莫消长也可以横绝峨眉巅屋舍俨然臣生当陨首无案牍之劳形休说鲈鱼堪脍干戈寥落四周星解析 5.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所选篇目均出自教材,难度较小。6. (2014江苏,11,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

7、,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日月忽其不淹兮,_。(屈原离骚)(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4)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苍苍,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6)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7)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8)水至清则无鱼,_。(汉书东方朔传)答案 6.(1)定乎内外之分(2)春与秋其代序(3)不霁何虹(4)气吞万里如虎(5)白露为霜(6)无案牍之劳形(7)往者不可谏(8)人至察则无徒解析 6.本题考查识记默写名句名篇。注意易错字:分、序、霁、牍、察。7. (2014大纲,13,5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答案 7.(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9、照汗青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1)题评分。解析 7.这是理解型默写题,要求考生对古诗文既要背得出,又要理解得对。其间的易错字词:(1)螯,鳝,躁;(2)也,亦,青。8. (2014重庆,13,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蚕丛及鱼凫,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2)城上高楼接大荒,_。_,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3)哀吾生之须臾,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答案 8.(6分)(1)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2)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3)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解析 8.易错字:(

10、1)尔;(2)飐;(3)挟,遨游。9. (2014四川,14,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孟子告子下)(2)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4)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5)画图省识春风面,_。(杜甫咏怀古迹)(6)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7)桂棹兮兰桨,_。(苏轼赤壁赋)(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 9.(6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积善成德(3)一觞一咏(4)停杯投箸不能食(5)环珮空归夜月魂

11、(6)沙鸥翔集(7)击空明兮溯流光(8)烽火扬州路解析 9.本题考查识记并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篇目涵盖初中、高中两个阶段的文言文、诗歌,基本上没有难写、难记、难理解的字,难度不大。书写时应注意“夜月”“溯”“扬州”等几个地方。10. (2014广东,11,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2)开荒南野际,_。_,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_,_。(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4)元嘉草草,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 10

1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 10.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涉及范围较广,没有太难的字词出现,(1)“知”通“智”,(3)句应注意不能遗漏“况”字,(4)句应注意“赢”“仓皇”“北顾”的写法。11.(2014福建,1,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荀子劝学)(2)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3)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_。(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