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c****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5页
文档ID:197209833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知识点及同步练习_第1页
1/5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使宋代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有《东坡全集》等二、故事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本词无题目,为了与其他同词牌的词区分开来,常用词的第一句来充当题目《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三、课文翻译1.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注释: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译文: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2.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注释:把酒:举起酒杯阙: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中的仙宫宇,屋檐,引申为房屋不胜:不能承受译文: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3.原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恨:怨恨 何事:为什么共:一起婵娟:姿态美好,这里指月亮译文: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透进雕花窗户,照着不眠之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四、问题归纳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2.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3.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4. 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情怀旷达的一面五、课文主题《水调歌头》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步练习】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本词选自《东坡东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趁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读准字音畔(pn) 暂(zn) 长精神(zhǎnɡ)阙(qu) 琼楼(qinɡ) 婵娟(chn)理解词语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两万钱)形容酒美价贵云帆:高高的帆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归去:回到天上去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何:为什么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新课导入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出自名家之手的三首古诗词,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朗读方法: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把握节奏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读出重音所有的韵脚都应重读,关键词语要重读,以体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2.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自行制作的配乐朗诵带,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3.学生练读,全班齐读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诗词,梳理诗句内容《水调歌头》上阕:月下饮酒;下阕:对月怀人品味亮点词语】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感悟精彩语句】《水调歌头》1.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又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祝愿?祝愿离别之人都能身体健康,共同欣赏月光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关于祝福而流传千古的名句。

作者唯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他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每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水调歌头》:作者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他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抱有的美好希望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行路难》(其一):巧妙的比兴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引用吕尚、伊尹的历史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悲愤、苦闷、同时又执着于远大理想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巧妙的结构结构巧妙,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2.引用历史典故第二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怀念亡友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自然贴切《水调歌头》:想象奇特,境界旷远,极富浪漫色彩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亲人相隔千里、孤高自诩的画面,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神话融为一体,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入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全词虽有感伤情调,但此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全词抒发现实感受,又充满浪漫情怀,意境优美。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示例: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思绪万千,我的思绪飞过千山万水,来到了宝岛台湾,那里的亲人们是不是也在欢度中秋呢,他们是不是也在仰望着中秋月思念大陆的亲人呢?我的思绪又飞到了城市的角落里,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师傅们也在吃着月饼,话着中秋吧!可是他们的心里又是那么的孤寂,毕竟没和亲人们在一起共赏一轮圆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