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上传人:帮你****亿 文档编号:196971660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描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解释“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内容解释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描述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和企业再造的主要内涵关键术语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企业再造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管理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况和理论总结。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管理思想的雏形,发展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

2、理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初期,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单靠人类个体用简陋粗糙的石器、木器、骨器等难以同各种凶猛的野兽做斗争,人们必须联合起来,协同行动,选择最佳的攻击方位和时机层能将猎物捕到手。那时,尽管人们头脑中还没有管理的概念,其行为更不是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甚至找不到管理者。但其行为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协同劳动的行为,具有一般管理的本质特征,因而也是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

3、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协作劳动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管理活动日益发展,各种朴素的管理思想也随之产生。在工业文明之前,中外都有迄今看来非常宏大的工程。国外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由230万块石头组成,每块平均重达2.5吨。当时的统治者动用10万人,花费30年时间才建成。中国有秦朝始建的万里长城,隋朝开挖的大运河等。所有这些巨大的工程都需要大规模的协作劳动,因而也体现着管理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不少体现科学管理思想的例子,如唐朝刘晏的漕运改革就是一大创举,他实行有偿劳动,将漕运分为几段,按各段水情招船工,使用船只,并将大米由散装改为袋装,既方便搬运,又便于事后打捞。这项改革使当时南方的大米运

4、进京都长安的时间由原来的八九个月缩短为40天左右。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管理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它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况和理论总结。正如前述,以世界奇迹著称的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其宏伟的建筑规模足以生动地证明人类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浩大的建设工程,既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的伟大的理论实践。伴随着管理实践活动的进行,人们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但当时的这些管理思想只是对管理的零碎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现,只能说是管理理论的萌芽。一、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

5、的封建国家的要求,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存发展和经济运行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1.顺道“道”在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这里用的是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

6、逆民心。3.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其中“人和”最为关键。4.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孔子说:“君子信而后老其民”。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5.对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这句名言说明我国古代在治国、治家、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孙子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7、。治国必须有预见性,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6.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治体系,包括天土法治、财税法治、人才法治、军事法治等。韩非认为法治优先于人治。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平性和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得守法。二、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18世纪末期,应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产业革命。1769年,机械师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得到广泛的采用,手工业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工厂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代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工厂制度的出现,要求机器大工业的管理必须采用新的科学的方法,那种依靠个人的主观经验和臆断行事的做法

8、,已不适应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所代表的生产力的要求。工厂制度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管理的关注。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关于管理的职能18世纪至19世纪的一些经济学家就已提出管理的一些职能。例如,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创始人撒伊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塞缪尔纽曼在18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对员工的培训和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受到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重视。例如,比利时经济学家埃米尔德拉维勒耶的主张:通过对一无所有的工人的培训来帮助他们,是劳动力雇主的责任;政

9、府应该首先关系并建立一些良好的工业管理人员的机构。人事管理受到一些理论家和思想家的广泛注意。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经过一系列试验后,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所以,也有人认为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组织职能也受到当时经济学家的关注。例如,范布伦邓斯洛在1868年发表的社会、政府和工业的经济哲学原则一文中指出:雇主从属于公众,而每一个雇员从属于他自己的雇主。这样,整个企业的力量才能从事于满足公众需要的工作。这就是工业中的组织。2. 关于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在讨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时,塞缪尔纽曼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不寻常的远见卓

10、识和深谋远虑,善于制定计划并能监督和指挥他人实施计划以实现目标。之后。约翰穆勒又加上忠诚和热心两个条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则又把自力更生和敏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的必备品德。3. 关于动作和工时的研究 亚当斯密对动作和工时做了初步研究。其后,穆勒又把这一项研究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对人的动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来,查尔斯巴比奇在工时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指出,可以通过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作业次数计算出平均产量。4. 关于工业化和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生产力的改良和改进,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基本原因。 亚当斯密在

11、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他对比某些工艺、手工制造业实行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不易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查尔斯巴比奇对专业化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在1832年出版的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中,着重论述了专业分工与机器、工具的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该书是管理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上述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管理思想虽不系统、不完善,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节

12、 古典管理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当时,经过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使生产力进一步社会化,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促使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加速分离,从而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时的管理一般仍建立在经验和主观臆想的基础上,所以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复杂的企业组织的要求。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时在美国、法国、德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都产生了科学管理,从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表现为泰罗

13、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创建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表现为韦伯创建的行政管理理论。一、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1865-1915)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由于健康原因,泰罗18岁不得不辍学,进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当技工。由于工作努力,他从一般工人先后被提升为工长、车间主任、设备维修总负责人总制图师、总工程师。1883年,他通过函授学习和自学,获得了斯蒂芬工艺学院机械工程学位。在米德瓦尔钢铁厂工作期间,泰罗发现许多工人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故意偷懒”“磨洋工”,工作效率很低;虽然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但由于雇主在提

14、高产量后就降低计件单价,从而造成工人不愿多做工作,生产效率仍难进一步提高。泰罗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较多的产品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确定一个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并要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为此,他从1880年开始进行时间研究、金属切削研究等工作。1899年他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搬运生铁、铁铲和金属切削等试验。通过上述一系列试验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泰罗总结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并将其系统化,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反映他的“科协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度车间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3月21日泰罗于费城去世,墓碑上写着:科协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二

15、)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泰罗认为,科学管理是一种概念性的哲学,其精华不在于具体的制度和方法,而在于重大的精神变革。1912年,他在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所做的证词中指出:科学管理是一种重大的精神变革。它要求工人方面进行彻底的精神变革,改变对工作、对同伙、对雇主的责任的观念;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领工、监工、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就行完全的精神变革,改变对同事、对工人以及对一切日常问题的态度,增强责任观念。通过这种重大的精神变革,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当他们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罗认为,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它能使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最大的利润,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继续发展和工厂主、工人的共同富裕。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的基础。2. 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管理泰罗认为管理是一门学问,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