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883281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海语文课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今日,我们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我们初读了课文,随着领会了大兴安岭漂亮的风光,并且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进入兴安岭以前,总以为它是高不行攀的。当他进入林中后,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板书:大兴安岭) 生:进入大兴安岭后感到亲切、舒适。(板书:亲切舒适) 师:围围着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 生:围围着亲切、舒适,描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师:今日,我们随着深化林中去欣赏大兴安岭漂亮的景色。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兴安岭的岭。请大家认真观看,岭有什么特点? 师:(放岭的录像) 师:岭有什么特点呢?是怎样描写的?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看课

2、文第2自然段,带着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来学习岭这一部分。(指名读自学提纲) 生:1岭有什么特点?2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3这样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按要求在书上做好记号。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按自学提纲在书上做记号。) 让同学动口、动脑、动手,有利于培育同学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谁来说一说岭有什么特点? 生:岭的特点是多而温顺。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师板书:多 温顺) 师:谁把写岭多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生:这里的岭的确许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请同学们看

3、这个句子。(出示句子)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许多呢? 生:表示多的词是的确许多。 师:还有吗? 生:(思索片刻后)还有(答不出) 师:(提示)你看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短点儿的这是写岭的什么呀? 生:写岭的式样非常多。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通过你的读,我的确感受到这儿的岭许多。从这个点儿还说明白什么?(给点儿下面加小红点) 生:从这个点儿还说明白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师:对!假如删掉点儿,你再读一读,就不同了。(删掉句中的点儿) 生:读句子。 师:这样跟刚才有点儿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这个点儿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儿的岭特别 生:(齐说)温顺。 师:请你把这

4、个句子读一读,把温顺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读得不错,下面,你们听老师读,留意这个点儿。(读句子)你们现在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 对岭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支配同学齐读、个别读、节选读、对比读,形式多样,训练面广,要求逐步提高,显出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师:老师从他的读中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多而温顺,还能感受到他也很喜爱这儿的岭。同学们,看到那么多,那么温顺的岭,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生:很宠爱,很感动。 师:(板书:宠爱)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岭多而温顺的呢? 生:还有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这里我也看出了岭的多,由于在

5、疾驶的火车上,他已经看了几个钟头了。 师:疾驶的意思是什么? 生:疾驶的意思就是特别快地行驶。 师:哪个字是快的意思? 生:疾字就是说快。 师:对!那看了几个钟头都看不完说明白什么? 生:说明这儿的岭特别多,而且变化多端,看也看不厌。 师:看不厌说明这里的岭特别 生:(齐说)温顺。 师:还有写岭温顺的吗? 生:还有写岭温顺的句子是: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宝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师:孤峰突起的意思是 生:孤峰突起的意思是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屹立。 师:哪个字是说单独的一个呀? 生:孤。 师:同学们,你们看,像这样的山峰高高地屹立,就是孤峰突起。(简笔画山峰)那盛气凌人呢? 生:盛气

6、凌人的意思是形容傲慢蛮横,气概逼人。 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指的是什么岭? 生:指的是秦岭。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吗? 生:云横秦岭。 师:云横秦岭的意思是 结合课文,引导同学弄清疾孤横等词在文中的意思,这种咬文嚼字、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关心同学克服整个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 生:云横秦岭的意思就是说云横在秦岭的半山腰。 师:对!假如说这就是秦岭,云彩就在这。(简笔画云彩)这说明秦岭怎么样? 生:很险。 师:兴安岭是这样的岭吗? 生:(齐答)不是。 师:对,那里的岭山势平缓,线条优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简笔画温顺的岭) 简笔画,既生动又省时,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有

7、利于教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绘简笔画的力量。 师:下面,谁读第3、4句? 生:(读第3、4句)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详细呢? 生:这是认真观看的结果。还有一个就是特别宠爱大兴安岭的岭,所以,他才能把大兴安岭写得那么生动。 师:(板书:细致观看)刚才,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知道通过细致观看把多而温顺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对兴安岭的宠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是怎样学习的?首光找出岭的 生:(齐说)特点。 师:接着理解描写特点的 生:(齐说)句子。 师:然后我们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表达的感情。(总结学法。电脑出 示:一、找出特点。二、品读句子

8、。三、体会感情。)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我们来学习林这一部分。(出示自学提纲)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4自然段。 生:(依据自学提纲自学林这一部分) 师:林有什么特点? 生:林的特点是多而绿。 师:(板书:绿)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生: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师:目之所及的意思是 生:目之所及的意思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 师:哪个字是说到? 生:及。 师: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特别 生:(齐说)多。 师:多得就像 生:(齐说)海洋。 师:所以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 生: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海洋。 师:(板书:如海)那是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 生

9、:是这样描写林像大海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唯恐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师:刚才,大家仔细听了没有?她是不是读了三个句子? 生:(齐说)是。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描写林像海的句子只有一句,就是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师:这一句是描写什么? 生:描写林的多,林像海一样。 师:她读的后面两句是描写 生:是描写绿颜色多。 师:描写林像大海的句子,谁还有补充? 生: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这里也写出了森林如海,由于落叶松是这里的主要树木,既然是落叶松的海洋,那么,大兴安岭也就是一片

10、绿色的大海。 师:这就照应了课题 生:林海。 师:还有句子描写林如海的吗? 生:在阳光下,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我觉得这一句也是写林如海的。 师:那在这么多树中,最多的树是什么?大家一块说。 生:(齐说)落叶松。 师:多得就像 生:(齐说)海洋。 师:海边还有浪花,什么像浪花? 生:(齐说)白桦。 师:谁把写浪花的句子找出来。 生:看,海边上不是还闪动着白色的浪花吗?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师:你能用确定的语气来说吗? 生:能。看,海边上还闪动着白色的浪花。大片古松的边沿,闪着白排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 师:意思有没有变? 生:意

11、思没有变。 师:但是感情就变得怎样了? 生:感情就变得平淡了。 师:对!课文中的句子,那种宠爱的感情显得更加剧烈。请你带着宠爱的感情再读。 这种句式的变换,虽然意思没有变,但是感情的浓淡却不一样了。老师在这里引导同学作如此深层的理解,是为了领悟的思想感情。如若没有摆脱应试训练思想的羁绊,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生:(读句子) 师:读得真好。绽开丰富的联想,把林写成绿色的海洋。下面,谁能绽开想象,读第3自然段。(板书:联想) 生:(读第3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听得出,你把自己的感情也带进去了。特殊是后两句,你读得特殊 好。(范读)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唯恐只有画家才

12、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请你再读一遍。 师:谁读第4自然段? 生:(读第4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了。那刚才我们学习林这部分时,我们是按什么步骤学习的呢? 先引导同学领悟的思想感情,进而指导同学读出这种感情。有鼓舞,有示范,更有同学的实践,同学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训练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 生:我们刚才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首先找出林的特点是绿如海,然后,通过朗读来品尝句子,最终再有感情地读,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去学习的,老师分别给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按老师设置问题的方法,自己设置问题,学习花这一部分,也可以自己设置不同的问题。下

13、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 (生自学) 师:读过了花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彭老师一个问题:花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问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决? 生:我觉得花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多,其次个是漂亮。 师:(板书:多漂亮)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的问题就是,还穿着绣花鞋,这里的绣花鞋是指什么? 师:(电脑出示句子)兴安岭多么会装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他问的这个绣花鞋指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绣花鞋指的就是兴安岭的花。 师:对!下面你们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边听边想象,把兴安岭当作怎样的人来 写? 生:把大兴安岭看作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来写的。 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呢? 生:从装扮衫裙穿着绣花鞋(电脑显示)。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位少女是怎样装扮自己的? 生:我觉得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穿着绿色的衬衫,白色的裙子,还穿着一双绿底彩花的绣花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