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882560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与千克课后教学反思 一、教学案例 我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后面的班级是在修改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案一: 1、从生活引入,初步熟悉克与千克 出示图中的主题图,让同学观看,发觉一枚硬币的重量是1克,一袋盐的重量500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一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60克,从而引出重量单位克与千克。 2、亲身体验,熟悉一克与一千克、几克或几千克 同学拿出老师课前预备好的一克与一千克的物体进行亲身体验,用手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克与一千克的重量。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一克或一千克。估一估你四周物体的大约重量。 3、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4、通过各种练习强化对克与千克的熟悉。 教

2、案二: 1、从阅历动身,初步熟悉克与千克 T:说说你喜爱的物品的重量。 S:一袋便利面的重量是100克、一袋奶粉的重量是500克、一粒泡泡糖的重量是5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同学在说的过程中,我板书,左边书写以克为单位的物品,右边书写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同学通过观看发觉: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2、讨论与体会一克、一千克物体的重量 同学从自己预备的物品当中拿出一克的重量来,掂一掂,然后找一找你四周的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一克。同时熟悉一千克。估一估,四周物品的重量。 3、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4、通过各种练习强化熟悉克与千克。 二、教学反思 教案一

3、教后分析:课的开头也是从生活情景引入的,但这样的情景引入并没有从同学生活实际考虑,在实际生活中二班级的同学根本没有有关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不是实实在在的同学所亲身经受过的生活阅历,按理说,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应当可以形成一克与一千克的概念,但在同学的.已有阅历中,根本就没有与一克、一千克产生对比的阅历,所以这样的掂一掂、估一估,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无法通过这样的掂一掂,估一估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其次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同学在课前进行了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充分预备。要求同学回家同学用手掂一掂几粒绿豆、几粒米、一个鸡蛋、一袋盐、一袋米、一桶油、一棵菜的重量,用弹簧秤称一称。在教学时,直接从同学的阅历动身设计教案二。 对比两者进行反思:同学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克与千克的生活阅历,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预备,所以同学在引入的情景中,就会很主动。在掂一掂、估一估的过程上,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掂一掂,估一估,有利用于形成正确的克与千克的观念。 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与分析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学问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争论等活动,让同学在熟悉的同时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