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夜色》教学实录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882551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夜色》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文《夜色》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文《夜色》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文《夜色》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文《夜色》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夜色》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夜色》教学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夜色教学实录 课堂状况: 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质疑。 同学的问题:1、什么是夜色?2、为什么叫夜色?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三、认读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要求熟悉的生字,指名读、齐读、领读。 2、回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胆子: 师:我们一般家里也有掸子,用来掸灰尘的,见过吗? 生:见过。 师:是这个吗?是这样写吗? 生:不是。那个掸子是东西。这个胆子是说人的。 往外瞧 师:往和什么字象? 生:住。 师:哪里不一样? 生:住是单人旁,往是双人旁。 师:瞧瞧,韩宇新在干什么? 这时,孩子们都转过头看这个同学。 师:你们在干什么? 生:看韩宇新。 师:瞧就是看的意思。

2、 故事 这时,有个同学念成了“古诗”。 师:古诗和故事一样吗?我们学过的,如春晓,有四句话,每句话的字数都一样,叫 生:古诗。 师:您们爱听的叫 生:故事。 同学拼读这两个词语的音,区分。 微笑: 师:什么是微笑?那位同学能微笑一下? 许多同学嘻嘻笑出了声音。 师:我听到了有的同学笑出了声音,这不是微笑,看xxx在微笑,XX也在微笑。认真看。这是轻轻地、没有声音、不露出牙的笑。 3、熟悉形声字。 老师用红粉笔圈出:胆、瞧、故、偏、样。 师:老师为什么圈出这些字? 同学们一脸茫然。 指名同学读:胆旦,瞧焦,故古,偏扁,样羊。同学不熟悉的老师读。 反复对比读,引导同学通过听,了解正体字和字的部分度

3、赢得相同和不同。 师:发觉了吗? 生:胆旦,声母都是D,韵母,相同,声调不同,一个三声,一个四声。 师:这些都是形声字,字的一半表示整个字的读音,但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四、自由读没有拼音的课文。 五、师生争论,什么师“夜色”。 师:什么是夜色?先用“夜”和“色”组一个词语吧。 生:夜晚。 生:红色。 生:黑色。 生:颜色。 师:把这两词语连起来?是夜晚的颜色还是夜晚的黑色?读书找一找。 生:夜晚的黑色。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天一黑”知道的。 二课时 一、指名逐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第一句:师:你觉得“我”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胆子很小,怕黑色。 生2:他胆子很小,天黑不敢往外瞧

4、。 (板书:胆小) 师:她刚才说,怕黑色,你们让你同意吗? 孩子们没有人说话。 师:头发是黑色的,他怕吗? 生:不怕。 师:衣服师黑色的,他怕吗? 生:不怕。 师:皮鞋师黑色的,他怕吗? 生:不怕。 师:怕什么? 生:天黑。 师:怕天黑,也就是怕夜晚的黑色。 指名读其次句和第三句。 指名读最终一句, 师:他变得怎样了? 生1:他胆子大了,敢出去了。 生2:他敢出去了。 生3:他变得英勇了! (老师板书“英勇”) 二、提出问题。 师:看看板书,你有什么问题?(板书:夜色 胆小英勇) 生:为什么他由胆小变英勇了? 三、读书,争论、沟通,解决问题。 1、自由读书,查找答案。 2、争论,沟通。 生1:

5、妈妈讲了许多英勇的故事。 师:这是我变英勇的缘由吗?你们同意吗? 生2:我不同意。由于下面还有:“可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这说明我还是可怕的。 生3: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漫步。 师:爸爸拉我,我就英勇了,是吗? 生4: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漫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生5: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师: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自己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这是怎样的画面。 生1:有小草、小花。 生2:小花、小草许多。 生3:许多的小花、小草,很美丽。 师:他觉得这画面特别漂亮,你们觉得呢? 师:很漂亮。 (老师板书:漂亮的) 师:能不能在“原来”和“花草都象白天一样微笑”中间加一个词语?

6、生1:原来夜晚的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生2:原来天黑了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生3:原来夜色下的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3、拓展。 师:你觉得夜色下还有什么是漂亮的?(同学回答略) 四、感情朗读课文。 五、题目为什么叫“夜色”?能换成夜晚吗? 引导同学看着板书说:漂亮的夜色 胆小英勇 生1:漂亮的夜色,让胆小的孩子变英勇了。 生2:漂亮的夜色,让胆小的人变英勇了。 生3:漂亮的夜色,让胆小的孩子变成了英勇的人。 师:能换成夜晚了? 孩子们竟然说能。 师:我是由于什么胆小的? 生:由于怕天黑。 师:由于怕天黑,夜晚的黑色让我可怕,所以我胆小。 师:由于什么英勇了? 生:夜色很漂亮。 师:现在想

7、想,能换吗? 生:不能。 六、指导书写。 1、夜、很、光、步的笔顺。 2、区分“住往”。 师:给“往”组个词。 生:来往。 生:来来往往。 师: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真多,是一个人吗? 生:不是。 师:他们两家常常来往。是几家? 生:两家。 师:许多人或最少两个,所以“往”师双人旁。 3、“还”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后反思: 1、“夜色”是什么? 在备课的时候,由于觉得这是一首简洁的诗歌,所以没有象平常一样严谨的、一丝不苟地备课,当同学提出“什么是夜色”的问题时,我没有急于赐予答案,而是引导同学通过组词、读课文查找答案,最终和同学一起获得了答案。教完其次课时,我的头脑中的夜色是什么竟然和第一

8、课时结束后的答案是不全都的。 看来,简短的课文可不能做简洁化处理。 2、同学质疑的时机。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同学两次质疑的机会,一次是在引入课题后的质疑,一次是在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的质疑。 课下,我试图查找这两次质疑的不同。 (1)提问题的基础不同。课前是在读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课中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 (2)提问题的范围不同。课前的质疑是由课题引发的,可以是针对课题的,针对内容,范围较广,层次凹凸不一;课中的质疑是多是针对内容的,甚至直指向文章的主旨、同学的兴奋点和理解的难点。 我为什么给同学两次机会呢?在开头时,同学提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夜色”是什么?教肤浅,通过

9、组词、读文就能解决了;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夜色,也就是题目为什么是夜色”,又较深,需要深化的学习课文之后才能解决。在这种状况下,同学的理解课文的环节就成了无的放矢,所以,我在引导同学感知整体的内容后,知道“我由胆小变英勇”后,让同学提出,让问题成为同学学习的动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是让同学课前提问,然后通过读课文等手段渐渐解决简洁问题,在理解课文的环节就抓住一个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同学感爱好的问题、或理解上的难点来引导学习。 最近,在反思我的这种方式是否适用于低班级,想到了这种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育同学质疑的意识和力量,打算还是坚持用下去。 3、摸摸识字教学的门径。 识字,

10、包括熟悉字音、理解字义、把握字形,在教学中是分层渐渐突破的,而不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 一、随文识字,识字字音,初步认字形。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利用拼音读课文,同时也对字形形成初步的、整体的、不甚清楚的熟悉。 再经过识字环节多次、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 二、理解字义的几个层次。 1、理解词语的择偶面的意思。如,“微笑”略带笑容,不显著、不出声的笑。课标中对低班级段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这里我是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微笑,顺而了解了微笑的意思。 2、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

11、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漫步”时发觉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样。” 3、在学习课文中,抓住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发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关键的作用。如,“微笑”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样的画面;描述画面,说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漂亮的;由夜色下花草的漂亮进一步拓展、延长到夜色是漂亮的。 自己觉得,在理解字义的层次上自己做的不到位。 三、指导书写,清楚、详细地把握字形。 4、质疑:这些是有效的吗? (1)胆子掸子。这两个词语是同音词,在同学识字量很小的状况下很简单用错。我的这个灵机一动的做法也是基于同学在日常学习中用混同音字的现象设计的。但这里,“胆子”是人的,“掸子”是东西,明显属于用词范围的渗透,课标中、教学中一般是针对高班级消失的,这里是否超出范围或脱离教学目标呢? (2)故事古诗。这里,同学出错的缘由只是由于没有把握好字音发生的错误,老师有必要再进一步指导故事、古诗是什么吗? (3)“夜色”能换成“夜晚”吗?这里环节的处理是否适合低班级?是否同学提出来的问题都需要解答? (4)住往。结合详细的语言环境来区分形近字,是有效、高效还是无效?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